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9|回复: 6

《中国盆景山石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盆景山石的形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 15: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山石史》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盆景山石的形成
第三节 魏晋山水画论为盆景山石奠定了理论基础
     古代先民们崇尚大自然山水,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成为人们高尚品德的象征。山水画,最早出现于西周,战国与两汉三国时已经萌芽,东晋顾恺之、南朝宗炳、王微等画家开了山水画的先河,他们的山水画理论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宋时期的宗炳、王微等把山水画作为精神寄托。他们“穷则独善其身”,追求个体的超然和自适,奉行玄学和清谈“魏晋风度”。以崇尚老庄哲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天地之大德曰生”,而“生意”的境界只有在回归自然山水中才能实现. 山水的美不在山水本身,而在于它体现了“道”。
《庄子.知北游》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一世界有至高的美。…庄子哲学中含有丰富的美学思考,它是早期中国人有关美的思考的卓越代表。”(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老庄哲学的“道”,即为顺应自然,感悟自然,与自然之道息息相通,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可见,中国山水美的境界,其渊源基础偏于老、庄哲学一派,到魏晋时候更成为探求玄理之学,对人生进行形而上的析理与思辨。
山水画有了道儒禅等思想作为美学背景,于魏晋萌发而涌现出曹植《画赞序》,陆机论画,顾恺之《论画》,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萧绎《山水松石格》,谢赫《古画品录》,姚最《续画品》等众多画论。
六朝齐谢赫《古画品录》,讲绘画六法,即以气韵生动为上,骨法用笔次之。两者相得益彰,便构成了中国画以外取骨相神态,内表人格心灵的重要特点。以“六法论”作为了创作方法和品论的准绳规范了起来,这为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做了全面的指导作用。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药与酒的关系》中指出:“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进一步指出: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它们同样展现为讲究、研讨,注意自身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谢赫总结的“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这可说是自觉地总结了中国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骨法用笔”(线条表现)比“应物象形”(再现对象)、“随类赋彩”(赋予色彩)、“经营位置”(空间构图)、“传移模写”(模拟仿制)居于远为重要的地位。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顾恺之有一些诗句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等,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秀丽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王微(415453)受老庄的影响,道家思想和隐逸情怀也反映在《叙画》中。他论述了绘画艺术的位置和价值,使山水画真正完全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对后世山水画等艺术的构成与开展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抓住山川美之精髓,集于一幅。“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将人的主体之情引入绘画创作,从创作主体的层面提出了“明神降之”的观念。
萧绎的《山水松石格》借论画以喻道,“格高而思逸,信笔妙而墨精。”画家应有很好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艺术技巧。作品的神韵,还需运用笔墨精妙来完成。萧绎提出“思逸”概念,此后成为书画界评论、崇尚的标准,并以逸品为最高。“树石云水,俱无正形。树有大小,丛贯孤平,扶疏曲直,耸拔凌亭。”“丈尺分寸,约有常程。”“云中树石宜先点,石上枝柯末后成。高岭最嫌邻刻石,远山大忌学图经。”萧绎这些美学精论,描述自然山石的美,寄寓了画家的情趣,充分考虑山水画物象的性质与构图特点,从而道出了山水画的法则和画家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结论。
南朝宋画家宗炳《画山水序》提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的论断,圣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发现了“道”,贤者则澄清怀抱品味这由道所显现之像而通于道。山水又以其形质之美,更好、更集中地体现“道”,使仁者游山水得道而乐之。事实不就是这样吗?“坚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首次论述了远近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验证方法。
《画山水序》又提出“卧游”、“畅神”说:“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圣贤的思想照耀着荒远的年代,但画中山水的无穷意趣和人的精神很融洽,引发人的无限感受和思索。我还需要什么呢?让精神愉快好了,使精神愉快,还有什么能比山水画更好的呢?视山水画为最能“畅神”,是人与自然山水和谐交融而激发引起的主体精神的酣畅,是心物交应、神与物游、天人合一而感受到的愉悦。
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它使绘画艺术达到了艺术观念上的统一,使中国山水画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蔚为大观,曾一度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流。宋代及以后的画论,没有不强调“写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所谓“写意”,即是强调绘画艺术创作应以作者的“意”为主。
魏晋时期的众多山水画论,阐发了他们的哲学观点和学术思想,画论已脱离了单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上升到描述博大精深天人合一的境界。不仅为盆景山石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盆景山石的艺术借鉴,并也形成了传统盆景创作的目标之一。
1、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 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jpg
2、宗炳《溪山积翠图》 宗炳溪山积翠图.jpg
3、宗炳《画山水序》画意 宗炳《画山水序》.jpg
4、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朱良志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jpg
5、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 朱良志 中国美学十五讲.jpg
6、朱良志《四时之外艺圃一角》1 《朱良志:四时之外》.jpg
7、朱良志《四时之外艺圃一角》2 《朱良志:四时之外》艺圃一角.jpg
8、朱良志《曲院风荷》 朱良志曲院风荷.jpg
发表于 2011-3-26 21: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发表于 2011-3-26 21: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发表于 2011-8-3 12: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1-10-24 19: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
发表于 2011-10-30 06: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
发表于 2011-12-9 15: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soso_e1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5-2-20 04: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