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回复: 3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3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4 05: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36

第四节 唐僧彦悰《后画录》序
   彦悰为帝京寺录。因观在京名迹,其中优劣差降,甚有不同,若曹、姚之徒,巳标前录,张、谢之伍,题之《续品》,沙门之内,弃其数人,但非释氏所宜,故阙而不录。都合二十七人,名曰《后画录》。如郑法轮、太常成嵩、尹伯干长通、竺元标等,虽行于代,未曰名家,若兹之流,以俟来哲。时贞观九年春三月十有一日序。
《后画录》是一部绘画品评著作,成书于贞观九年(635年),书中就所见长安名画,系以品题,计二十七人,为续姚最《续画品》,故名《后画录》。此书对各画家品评之语较《古画品录》、《续画品》更简,其主要内容于指出各画家的师法、传承关系,擅长的题材、风格,及主要艺术技巧。
《后画录》善于对画家作撮要评论,言简意赅,不乏中肯之言。如北齐杨子华有“画圣”之称,《后画录》仅以“善写龙兽,能致风云”八字概括,而深中肯綮。又如展子虔,《后画录》评为“触物为情,备该绝妙。尤善楼阁人马,亦长远近山川,咫尺千里”。既肯定了展氏“备该绝妙”,又指出其所独擅,楼阁人马之长常见于后人所评,尤其“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评。
第五节 张怀瓘《画断》
     是唐朝一部绘画品评著作,又名《画品断》。张怀瓘海陵人,曾任鄂州司马,开中翰林院供奉。擅长书法,真书、行书、草书等书体都很精通。有《书断》、《评书药石论》等著作。
从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可知,《画断》以神、妙、能三品定画家之高下,以张怀瑾所存《书断》可推知《画断》必佳。从今传此书的内容看,其最大贡献在于解决了历来对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大画家地位的争论,作出了人信服的论断。
谢赫《古画品录》崇陆抑顾,张晚出,未及品评;姚最《续画品》极推顾氏,而云张氏“小乏神气”,显为崇顾抑张;李嗣真《续画品录》亦持崇顾之论,更极称张氏,许之为画中周孔,但又云“顾长康之迹,可使陆君失步”,在将顾、陆、张“同居上品”时,其真正次序是张、顾、陆。
张怀罐《画断》云:“顾、陆及张僧繇,评者各重其一,皆为当矣。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并在肯定前人所论基础上,对三家均作推崇,并各言其长,此论可谓广语中的,足断二百余年的隔代聚讼。自此顾、陆、张之高下次序遂成定论,而神、骨、肉之说亦渐成为后人品评书画的标准。
约成书于725年前后,亡佚已久,今仅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引四条,其一为评吴道子,其中论顾、陆、张三条,其原文可能是三人合传,因《名画记》三人分写,故总论(肉、骨、神说)亦分写三次。
第六节 王维《山水诀》《山水论》
   《山水决》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著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乱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泛舟楫之桥梁,且宜高耸;著渔人之钓艇,低乃无妨。悬崖险峻之间,好安怪木;峭壁巉岩之通途。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时,栈道可安于此。平地楼台,偏宜高柳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酒旗则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宜拔迸。手亲笔砚之馀,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塔顶参天,不须见殿,似有似无,或上或下。芳堆土埠,半露檐廒;草舍芦亭,略呈樯柠。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闲云切忌芝草样,人物不过一寸许,松柏上现二尺长。
    《山水论》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头,水看风脚。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
    有两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
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冢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太原祁县人。祖父是个管音乐的官,父亲去世较早,母亲虔诚奉佛。他30岁死了妻子,从此未娶,开始学佛,他道:“一生多少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对音乐、诗歌、绘画都有很高的成就。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后因事被贬,张九龄执政后,被任为右拾遗。开元25年之后,靠山张九龄被罢相,对他的影响都较大。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入蜀,王维当时五十六岁,和吴道子、张璪、杜甫等人被陷京中,后杜甫逃出,王维被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被迫做了“伪官”。叛乱平息,因他写了一首“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再加上他的弟弟请求削自己的官职为他赎罪,才贬为太子中允,其他陷“贼官”者,十八人被斩,七人赐自尽,余则杖刑,王维惭愧得无地自容,引以为耻。肃宗乾元二年转为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终年六十一。
王维创制“破墨”山水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被奉为中国文人画派的先声,董其昌将其视为南宗始祖,传有《山水诀》、《山水论》两篇画论文章,其中“山分八面”、“石有三方”“意在笔先”等议论,渐渐变为传统画论的共识。首先提供了观察事物,艺术表现的具体方法。画面布局要合理安排,就“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做了进一步总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注重绘画的诗境表现。
王维还传有众多题画诗,如《远看山有色》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诗里充满了禅机,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描写的是高山流水,用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远处,高山流水有声有色,走近了,却无相无声。在俗人眼里,世界是有声有色的,所以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竞逐于功名富贵之乡,扰攘一生,至死不悟。在智者看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要六根清净,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就能体悟到无臭无声的境界。所以能够宁静淡泊,悟自本心,见自本性。凡是有形有相的,都会毁坏,都有生灭。自然界的花都会凋落的,花还在,说明此花已深契无相之理,无生无灭。有生灭的是虚幻之色相,般若实相本无生灭。人来鸟不惊,花不随时迁,鸟亦不随境转。此鸟已入于寂灭之中,死心不动,不惊不怖,外不见可怖之境,内不见可惊之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诗人只写鸟的心理状态,而未写人的心理状态,可见此时诗人也已完全去除我相,达到物我浑融,与道合一的境界。
卢梭伽六尊者像.jpg


陆俨少杜甫诗意册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jpg


隋白釉四环足盘.jpg


 


发表于 2019-9-4 06: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9-4 08: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9-4 17: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12-18 1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