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回复: 2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8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6 06: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85
第二节《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1587-1641),江阴人。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出游,从此,30多年间,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徐霞客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
明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远游至云南丽江后,因足疾无法行走,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崇帧十四年(1641年)正月,56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陈继儒说徐霞客“不谒贵,不借邮符,不觊地主金钱,清也;置万里道途于度外,置七尺形骸于死法外,任也;负笠悬瓢,惟恐骇鱼樵而惊猿鸟,和也。吾师乎徐先生也”。
黄道周对徐霞客“乃欲搜剔穷真灵,不畏蠼岩不避死”的探险精神赞叹不已,“读游记知名山幽胜无奇不有,不觉手舞足蹈欣赏无已”;并遥奠亡友:十州五岳齐挥泪,屐齿无因共数峰。——《挽徐霞客》
钱谦益《徐霞客传》记徐霞客病中说:“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又对徐霞客及其游记进行热烈礼赞:“奇人奇书当流传不朽”。
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说:“霞客工诗,工古文词,更长于游记。文湛持、黄石斋两师津津赞美而霞客自怡笥箧,雅不欲以示人。今散帙遗稿,皆载六合内外事,岂长卿《封禅书》乎?”
清初奚又溥在序言中说:“其笔意似子厚(柳宗元),其叙事类龙门(司马迁),……固应与子长之《史记》并垂不朽。”
杨名时《序一》说:“霞客之游也,升降于危崖绝壑,搜索于蛇龙窟宅,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
杨名时《序二》则对《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评价:“大抵霞客之记,皆据景直书,不惮委悉烦闷,非有意于描摹点缀,托兴抒怀,与古人游记争文章之工也。然其中所言名山巨浸弘博富丽者,皆高卑定位,动静变化之常;下至一涧一阿,禽鱼草木,亦贤人君子,偃仰栖迟,寤言写心之境,正昔人所云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者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弘祖耽奇嗜僻,刻意远游;既锐于搜寻,尤工于摹写;游记之夥,虽莫过于斯编。虽足迹所经,排日记载,未尝有意于为文,然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且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于山川脉络,剖析详明,犹为有资考证。是亦山经之别乘,舆纪之外编矣。存兹一体,于地理之学,未尝无补也。”
叶廷甲《序》称《徐霞客游记》为“千古不易之书”。
清代赵翼欣然赋诗盛赞徐霞客的丰功伟业:“霞客乃好奇,足踏天下半。”“曷勿继遐踪,探奇尽禹甸,归补图经全,供我卧游遍。”
清代山水诗文作家潘耒在读了《徐霞客游记》后“逊谢弗如”,在《序》中发出“牧斋称为古今纪游第一,诚然哉”的感叹,而且说:“宇庙间不可无此畸人,竹素中不可无此异书。惜吾衰老,不复能褰裳奋袂,蹑其清尘,遂令斯人独擅奇千古矣。”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他认为《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实际调查的地理书”,“是以科学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实测为基础,如霞客者真独有千古矣。”
鲁迅曾为自己珍藏的《徐霞客游记》题《跋》,由原来的八册重订为四册,阅读过两遍,并拟以“独鹤与飞”四字来表达鲁迅自己与徐霞客一样的高蹈之志。
胡适说:“徐霞客在三百年前,为探奇而远游,为求知而远游,其精神确是中国近世史上最难得、最可佩的。”
首任中国地质研究所所长丁文江(18871936),他在梁启超、龌适、罗叔韫、张菊生等人的帮助之下,整理出版《徐霞客游记》。并高度评价:“惊叹先生精力之富,观察之精,记载之详且实”。“当明之末,学者病世儒之陋,舍章句而求实学,故顾亭林、王船山、黄梨洲辈,奋然兴起,各自成家,遂开有清朴学之门。然霞客先生生于顾、黄、王诸公之前,而其工作之忠勤,求知之真挚,殆有过之无不及焉,然则先生者,其为朴学之祖欤?”
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等倡议召开了纪念徐霞客逝世3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产生了第一批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论文,全方位肯定了徐霞客的贡献及其作为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者的地位。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查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他不但在分析各种地貌上具有惊人的能力,而且能够很有系统地使用各种专门术语。”
    1958128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明朝那个江苏人,写《徐霞客游记》的,那个人没有官气,他跑了那么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发源。‘岷山导江’,这是经书上讲的,他说是错误,他说是金沙江导江。”“我看他不到处跑怎么能写得那么好?这不仅是科学作品,也是文学作品。”
195945日,毛泽东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说:“如有可能,我就游历黄河、长江,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翻过长江上游,然后沿江而下,从金沙江到崇明岛。我有这个志向,……我很想学徐霞客。徐霞客是明末崇祯时江苏江阴人,他就是走路,一辈子就是这么走遍了,主要力量用在长江。《徐霞客游记》可以看。”
李先念曾为徐霞客诞生400周年的纪念活动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于希贤认为:徐霞客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他把山形水势、晴空阴云情趣化、拟人化、性格化,体现了对大自然的仁爱”。《徐霞客游记》很好地说明了中国传统科学是一种“活的科学”,不仅将“人”纳入景观宇宙之中,而且在生存危机中关注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调节,以更适合自然环境,达到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姚伟钧认为,徐霞客是一位理性的生态学者:“他反对人畜共处,较早指出牲畜饲养和采石、烧石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强调政府的禁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歌颂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当今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侯仁之、任美锷、陈述彭、周廷儒等知名学者、专家为代表,对徐霞客研究和评价进行了开拓性研究。论述了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科学价值;肯定了《游记》在地学史和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是运用历史唯物论观点,论述了产生《游记》的社会背景。

仇英人物故事图2.jpg

仇英仕女图1.jpg


明 黄花梨独板架几案.jpg

明成化鲜红釉盘故宫博物院藏.jpg

发表于 2019-10-16 18: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0-16 22: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6-17 05: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