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8|回复: 4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34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0 05: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345第八章中国近现代的盆景文化
第二十一节 老舍《观画记》3
古代盆景绘画3.jpg
古代盆景绘画4.jpg
古代盆景绘画5.jpg
关山月三友图.jpg
二、老舍的书画收藏
 老舍对自己着意珍藏绘画不叫收藏,叫“积藏”。老舍说,他喜爱画,“可不是收藏”,原因有三:一是“不会鉴别古画的真假”;二是“没有购置名作的财力”;三是“不爱那纸败色退的老东西”。这三条注定老舍成不了收藏家,却不因此减弱了他对书画的爱好与“积藏”。概括地说,老舍对书画“积藏”特点在于:(一)中外古典的名画几乎没有,他自己坦诚地说,在他的“积藏”里“没有苏东坡与王石谷”,几乎都是中国现代书画家的作品,包括一大批最优秀的画家如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林风眠、丰子恺、关山月、黄宾虹等的作品。这些藏品绝大多数都是画家朋友借老舍活动的各种时机,诸如结婚、出国、过生日、过节时作为纪念礼品赠送的,像桑子中的《大明湖》,傅抱石的《美人图》、《浓荫读书图》即例;少数是非常机遇下出少量钱资购得,如许地山转赠的齐白石《雏鸡图》、李可染的《耕牛图》等。还有由老舍命题请白石老人照题画的《蛙声山泉》、《凄迷灯火》等两组八幅命题画,都是有钱也无法购得的稀世珍品。(二)“积藏”不以经济升值为目的,藏品的艺术质量等级有差别,但每幅画所蕴含的“友谊的价值”分量都同样的重,许多藏品都有来历故事,主人欣赏时常常重温画外之情与景的人文内容,增加了画作的珍贵度与含金量。如由许地山转赠的齐白石《雏鸡图》,颜伯龙的《牧豕图》,桑子中的油画《大明湖》,关松坪转赠清末画家松小梦的一小幅山水画,以及北师校长方还于1932年去世前不久书赠的对联等等,对老舍来说都是字画外友谊不亚于字画本身价值的例子。(三)老舍积藏的字画除个别藏品外都不长时间悬挂,也不集中展示,但绝不秘藏,不“私有”,而是有“美”与友人共享。在他的客厅或书房里,每每朋友到访,他会从书案里、磁缸里一轴一轴取出展示赏鉴,恰如曾在老舍身边工作的王松声所说:“等于让你看了一个小小的流动画展”。
  老舍一生究竟积藏了多少幅书画作品,已经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了。以他对绘画的长久喜爱,他的名望和社会关系,他的积藏肯定比一般文化人士多得多,应当是有相当数量和价值不菲的一笔精神财富,要知道件件都是现代名家的孤本真品啊!但是,这些画作一大部分都在两次浩劫中损失掉了。最惨的一次是抗战爆发,老舍由济南南下,隔年家属北上,“书籍、字画,全打了箱,存在齐大图书馆里”,结果除齐白石那幅《雏鸡图》因得特别关照保存下来外,其余皆随济南陷落荡然无存。这里包括老舍从欧洲带回及山东七年积藏的全部书画作品,有他始终念念不忘的老校长方还去世前书赠的那副对联:“四世传经是谓通德,一门训善惟以永年”。第二次浩劫是“文革”,抗战时期及40年代至解放后,老舍又继续积藏了相当数量的书画文物。劫后余生,一批画作有幸被大部分保存下来。无法挽回的是,他积藏的一、二百件由众多名伶画家题辞签署的艺术折扇全部散失掉了。
  遭第一次浩劫后老舍曾说,全部家产荡尽,最使他“连日感到不快者”就是“历年所积藏的一些字画”的丢失。是啊,这些书画的作者、赠者,有的云散难以再见,有的如方还、关松坪等赠作品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那么绝版原画作品的丢失,就不但是艺术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是对老舍重情谊、珍爱艺术心灵的巨大打击,他怎能不痛心呢?
三、老舍的观画感——画论
  老舍没有关于绘画的系统理论专著,其评画论画主要是以观画感及画集序言的形式与读者交流。老舍教过文学概论,并印刷过讲义,但他对理论实在不感兴趣,所以他对文学大多只对自己的创作发表创作感想和经验,很少评论别人,给别人出集子作序也寥寥无几。但对绘画则情有独钟,有画展闻讯必看,看后必有感想发表;画界友人请为画集作序、画刊作发刊词,“他慨然应允”。尽管老舍在多篇文章中说自己是“外行”、“不懂绘事”,但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恳切而中肯的评论,仍不能不叫人佩服他睿智慧眼和对画作的深刻理解。从画家桑子中对老舍的回忆可知,他不但把请到老舍为他创办《海岱画刊》作发刊词,为他出版画集作序引以为荣,而且十分认可老舍对他画作的指评,他的回忆文章引述了老舍的评论话语。比照一些术语满天飞和八股气浓又总带些阿谀味的画论文章,老舍的观画感实在是独具特色的、少有的引领读者观画赏美的理论指导。老舍的观画感或画集序文涉及绘画艺术的方方面面。这里仅就三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其一,关于老舍的画论文字。
  若就某些惯作皇皇大论的人看来,老舍的这些谈画小文会被视为“零碎”,缺少理论系统,不以为然。其实,理论的本质在于应用,谈到理论文学,浅入浅出、深入深出、或浅入而故作高深唬人都不是好文章,它达不到应得的效果;只有深入浅出,以极简约浅易文字达到与读者交流的才是真正的好文章。老舍的观画感正属这类论画经典。它篇幅短小,少者三五百字,长者不过千把字、两千多字,感发笔到,笔到意显,语语中的,不枝不蔓,恰到好处,拒绝使用那些用烂了的术语叫人看不明抓不住。它看似少理论色彩,实则有血有肉,观点鲜明,理论的阐释也极为深刻。让我们以《沫若抱石两先生书画展捧词》一文为例作一说明。这篇文章全文仅两千字多一点,不但极精要准确地概括了当代两位杰出的书画家为人为书为画的成就特点,而且简直称得上是一篇对中国40年代书画研究的杰作,其内容含量之丰厚、对评述对象理解之深和把握之准,令一些平庸的长论甚或专著相形见绌。文章用不过三百字高度精当地评述了郭老的人格、书法后,又从直击搏抱石的国画起笔,把赵望云、丰子恺、关山月、林风眠、谢趣生等同时代有代表性的画家全拉出来论列比较一番,用极其简括的话语,不但精确点评了各家的特点、优势,而且恳切指出各家的弱项软肋。老舍先生确实是站在时代的高点上,从对诸位有代表性的画家比照中导出中国画的出路何在和创新前进的关键何在的结论,有据有理有情,言简意赅,新颖、独到、深刻,借用老舍评断桑子中画的一句话,真是“厉害得可怕,雄悍得可怕”,厚重得可怕。没有广博的对书画的理论知识,没有一双穿透力极强的读画慧眼,没有对同时代书画界及画家们的全面了解和深刻观察研究,没有对中国画的一腔热情,绝写不出这样既扎实又富理性色彩和充满激情的“捧词”——炉火纯青的书画论作。其实老舍的许多文章,包括他的观画感,都是在看似随意的行文话语中,生动、准确地传达出深刻的理论题旨,它超越了干涩一、二、三的八股论列式,这是老舍理论文章的风格和他的优长。
  其二,关于老舍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
  老舍曾说:“活的文学,以生命为根,真做实干,开着爱美之花。”这句话与其说是对文学精义的概括,不如说是老舍审美观念的表现。美是一个既现实又神秘、既具体又抽象的概念。在各种艺术门类中,绘画似乎与美的距离更直接更近些。老舍爱书画与爱美分不开。一幅好画,当它映入眼帘的时候,首先带给人的是欣悦,是美。那么什么样的画才是美的?或者一幅能带给人欣悦与启迪的画作来自何方?在老舍的观画感里容易得到答案。正如上面引述的老舍论文学那句话所揭示的,绘画这枝美丽之花的绽放,其根在生命,其干在真实,即真实的社会人生、真实的自然景观,才使绘画永生。
  叶圣陶在评及画竹的画家取材时指出有两派,一派是上莫干山实地观竹,然后“胸有成竹”,描绘在纸上;一派则是从文字中或郑板桥画里找到竹来画。叶圣陶高度赞赏莫干山画竹派,而摒弃仿估取材的作法。老舍的观画感读画记一再明确显出的是他也属于莫干山画竹派。他认为,真正美的、能感动人、愉悦人的好画,都离不开时代人生,都是社会人生或大自然景观融会了画家的顿悟而创作出来的。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直到解放以后,老舍始终态度鲜明地鼓励和推动画家们走向社会,走入民间,走向大自然,广览祖国山川美景,以获得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景象。请看老舍为桑子中画集作的序文,开篇第一句话便是“这本画集的作品不是温室里烘养出来的花草,是与自然为友的结果。”至文末,老舍又热情鼓励画家远行写生。广览才能更多获得客观形象,由客观映象方才能引发灵感顿悟,景观与顿悟交融具象化,形成创作,恰如老舍评桑子中画所说,“一色一形一木一石在自然中的意义与在画家眼中的价值与了解都在这里”——带给人美感愉悦的美丽图画。老舍高度赞扬桑子中画的“深厚”,称赞他“捉到真实,而不被真实将他拴在地上”,都是肯定画家走向大自然追求真实的努力。
  你再看抗战时期老舍为冯玉祥泰山石刻拓片出版写的序,开篇几乎用了全文一半的篇幅大大嘲讽了历代都有一些人把“艺术只当一种玩艺儿”,只顾“潇洒出尘”,脱离现实,背离最广大人民只为少数人享用的不良倾向。另一半则盛赞冯玉祥作诗刻文替百姓说话,画家赵望云“抓住民间的现实生活,使艺术不永远寄存在虚无缥缈之间”的可贵努力,老舍的提倡旨归十分鲜明。还有,老舍肯定李可染对中国画传统的继承,更称赞他“敢于描画真景,给山水画开辟了新的途径”的努力。肯定赵望云历经十年探索,做到了脱开江上渔叟、山中隐士,而把现代人放到山水画里的“很大的成绩”。肯定邵恒秋和许多新老画家敢于“抓住了现实”,勇于采取以前不敢想的现实题材,促进中国画“现代化”的探讨。为鼓励画家深入时代生活,他甚至还在话剧《归去来兮》中塑造了以画为生命的老画家吕千秋由追求纯艺术,而终于走向抗日前线画英雄的形象。总之,老舍热爱时人画作,他强调绘画的愉悦功能,同时又揭示和强调,画山水的要广览祖国山川秀景,画人物的要广泛深入时代生活、民间社会去观察体验,尤其是新时代的画家,更应从日新月异的现实变化中取材和获得灵感,以使画作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美的理念随时代在改变,老舍说空山不见人并非绝对的美。绘画美源自自然,活力来自真实生活和生命,好作品永远在自然、人生与画家心灵的交汇交融中产生,这就是老舍审美观念的最基本之点。
 
 


发表于 2020-4-20 06: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4-20 08: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4-20 15: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4-20 19: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9-21 12: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