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回复: 4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40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7 05: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407第八章中国近现代的盆景文化
第四十一节 洪惠鎮《画案杂俎》4
商笙伯花卉图时年76岁.jpg
商笙伯岁朝清供图1941年作.jpg
商笙伯岁朝图1929年作.jpg
商言志-岁朝清供图.jpg
65、相当于
    常有画家在简历和名片上注明“一级画师,相当于教授。”学生小王开玩笑说:“应当再注明:也相当于正处级,就是相当于县长和县委书记”。
                                      1999年5月19日《福建日报》
66、行  
    绘画有“行画”,评论亦有“行评”,乃现代之奇观。余尝遇一自由撰稿人,以写文芝评论为业。余问撰稿糊口,无乃太难乎?如何运思而不殚耶?彼笑曰:“君迂矣!君见画行画者运思乎?皆有套路耳。余撰评亦有套路,谓三段式。遇名家之画,一段尊其学术地位,二段颂其代表作,三段集名人评语。遇非名家画,一段述其师承,二段列其代表作,三段揭其社会职务。遇初涉画坛者,一段叙其学画经历,二段褒奖优点,三段指摘不足。如此三段式,用于甲可,用于乙亦可,稍易词语而已。此类评论,无人当真,譬如行画仅为装饰之用,非是艺术,吾写评论亦非学术,称之行评可也。”
67、职业画家的悲哀
    我向一位台湾收藏家打听,台湾职业画家遇到经济不景气时生计成问题吗?他说温饱还是不愁的,可怕的不是画卖不掉,而是经营他们作品的画商看到景气不好,都由原来吹捧他们高抬画价转为低价抛售存货,使画价从此一蹶不振,再难提升,画家前途也即丧失,这是最悲哀的。
6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常被现代画家挂在嘴上,行万里路容易,飞机火车一坐几万里都可以,但读万卷书就难了。更难的是此语还应包括读人生这本书和行人生这条路,也就是读书不能光看书本,否则万卷读完可能只是个书呆子;行路不能光看风景,否则万里走完可能只是个观光客。人生多阅历多磨炼,才能成真画家,古今皆然。
                                       1999年7月14日《福建日报》
69、杭州灵隐寺大佛设计者
    杭州灵隐寺大佛高9.1米,木质金装,50年代所造,由浙江美术学院雕塑史专家,我的硕士导师史岩教授偕同国画家兼陶瓷史专家邓白教授参照唐代佛像设计而成,知者极少,有关西湖风物的文献资料也没有记载,恐年久失传,爰记于兹,将来或可作为美术史料。
70、会议餐饮
   “文革”结束之后,文化界终于能够正常活动,学术研讨会成为一等大事,开幕闭幕必有酒宴,会议伙食都超出国家“四菜一汤”标准。美术界自然不能免俗,我一直呼吁改革,奈何人微言薄,无人理会。19977月,我曾在菲律宾出席一个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宴会仅三道菜:—个小饭团配一只炸鸡腿,一小块牛排配航空点心似的一小块面包与牛油,一块方寸大小的巧克力蛋糕。席间无酒,只有冰水和热茶任选。我还出席日本现代陶瓷展开幕式,日驻菲大使亲自主持,设宴酬宾也只是几样自助糕点而已。国外无论贫富,皆知俭朴,中国古风也素重俭朴,于今仍非富邦,不知为何反而不肯俭朴了。   
71、为钱所役
    张君原为浙美高材生,弃画从商十载,腰缠万贯,日前来厦贸易,屈驾过访。我问他过得如何,他说:“日子很舒服,但很不自在。”他说原打算挣够5万元就重操艺术,却欲罢不能,一有生意,双足不必大脑指挥就奔轿车而去。物质上虽然应有尽有,但也很疲累。想画画的念头只像烟蒂上的一丝清烟,再也燃不成火焰。我听了叹息良久。许多人下海时都声言钱挣够了就画画,结局如何,张君可为代表。熊掌与鱼不可兼得,为钱者为钱所役,为艺者为艺所役,都累。唯以平常心待之者,才无被役之苦。
                                   1999年8月25日《福建日报》
72、以平常心作画
    台湾当代山水大家余承尧,福建永春人,韶年留学东瀛,一生富传奇色彩。五十八岁退休自学山水,古稀之年为美国收藏家王季迁发现始有画名,至八十多岁更声播国际,每有拍卖,画价必居台岛之首。九十岁返居厦门,九十三岁逝世。在厦与吾为忘年交,常言以平常心作画,并无成名之念。早年所作巨幅,构造奇绝,为王季迁低价购去,后在台拍卖均值数百万。余老子女意有不平,谓受王诓骗,余老曰“苟无季迁,吾焉有大名而高其画价若是也。”
73、刻造碑林
    现代旅游被美名为无烟工业,各地为了开发旅游资源,竞征书法刻造碑林。然而一者碑刻太滥,良莠不分,即使亦有名家手笔,多非法书,艺术价值不高;二者书家多未到其地,题辞牛唇不对马嘴,并无观赏价值;三者多抄摘古人题咏其地之章句,互相撞车,重复雷同,已无人文价值。如此碑林,风景疥疮而已,谁肯游观?我近游岳阳楼,也不看现代碑林。
74、家有贪妻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画家又像五十年代以前的旧中国画家可以卖画,许多人因而致富。画家固然为致富付出汗水,但大多不能没有内助之力。她们或为督造监工,或为公关经纪,莫不视夫君为摇钱树,于是常有悲剧发生。有的中年画家因贪妻日夜促迫作画换钱,积劳成疾不治而英年早逝;有的老画家积累一生之作品,被老妻贱价偷售,愤绝自尽;而有些青年画家的少妻则以先发财的画家为楷模,蠢蠢然也要把老公推上悬崖。
                                        1999年9月8日《福建日报》
75、青山不永
    我家清寒,少时课余常偕昆仲女兄入山采薪自给。吾邑同安山清水秀,峰峦作披麻皴,且多古木,宛若董源画卷,我因浸染而致嗜游嗜画山水。“大跃进”时古木尽伐以大炼钢铁,“文革”中山石尽劈以为建材,昔日董源之活山水今巳不存。青山不永,一旦残毁,貌不可复。我辈山水画家当作环保志士,方不负青山之恋。
76、装   
    “装銮”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一个术语。李诫《营造法式》云:“今以施之于缣素之类者谓之画,布采于粱栋斗拱或素象什物之类者,俗谓之装銮。”“装”也作“妆”。此一术语常见于中国雕塑史,因中国古代雕塑都有加彩。古代希腊雕像也有加彩,西方美术史翻译过来时却不用中国术语。近来有些美术史论家主张翻译外国史论时,应尽量采用中国术语,“装銮”即是可以采用的一个。
77、行为艺术
    冰岛著名后现代艺术家西吉来厦大介绍他自己的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他表演的一个行为艺术《动物剧》,是以屏风右侧后面伸出胳臂,拿着一大团三角形羊毛,学山羊叫两声;再以左侧后面伸出另一只胳臂,拿着一个特制的大马蹄铁,又学马叫两声,作品完成。有学生问他这样是表达什么意思?他回答不表达什么,就如莫扎特作品也不表达什么意思一样。时值腊月,他表演时须穿短袖衫好伸出赤裸的前臂,表演完毕添冬衣时赶紧声明“穿衣服不是艺术。”其实,如果他把穿衣服取个标题叫《从夏天到冬天》,也可以算是观念艺术或行为艺术。                        1999年9月22日《福建日报》
78、毕业赠言
    学生毕业,找我告别并请赠言,我说:要把书画当作人生旅途的拐杖,不要当作夸示身份的西装。
79、美术的悲哀
    常有朋友熟人带子女来访,说是孩子读书不好.将来考不了别的大学,美术院校文考分数低得多,还有希望考上,要我教他们画画。果不其然,这种学生在美术院校里很多,美术成了文化素质低下者的收容所。有画友弃画从商,某日突然来访,叹息说生意做不好,要重新画画了。过几天突然不见其人.原来生意又好了。如此反复数次,美术成了穷汉的客栈。
80、成功诀窍
    我有一友经营油画作坊,产品由一韩国商人经售。韩女经营有方,三十年生意兴隆不衰。我友诘其成功诀窍,云诚信而已。以质定价.不因旺销加价,亦不因滞销削价,故能留住顾客。我闻而慨曰:艺术创作谁云不然?成功亦诚信而已。东坡谓诗勿妄作,作画亦然,皆应诚发于心而观者方能信赏,若合时髦则自喜,寡知音则自弃,吾不信有成功者也。
81、静气难求
    画贵有静气,最忌躁气。静气主要靠修养获得,古画多静气,因古人注重修养。但修养也需有物质保障,大抵上无衣食之虑的士大夫画多静气。以画谋生的穷文人少静气,故徐渭、扬州八怪皆少静气。当今画家虽有皇粮,但毕竟不如古代士大夫,为求物质保障的不断提升而画多躁气,也就可以理解了。           1999年10月2日《福建日报》
82、艺术价更高
    我的远祖,宋代文学家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里提到杜甫《丹青引》中叙述的画马专家曹霸画御马“意匠惨淡经营中”,“一洗万古凡马空“,“至尊含笑催赐金”,而“圉人太仆皆惆怅”。读者不明白圉人太仆为什么惆帐,有人以为马画得太像,因而他们不高兴。洪迈认为不是,他说“圉人太仆盖牧养官曹及驭者,而黄金之赐乃画吏得之,是以惆怅”。也就是说,圉人太仆辛苦照顾御马得不到赏物,反倒赏给画家,所以惆怅。此解很正确.这其实是个艺术价更高的佳例。
83、盆  
    中国人玩盆景年代久远。《唐人说荟》卷六冯贽《记事珠》云:“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在武则天之孙懿德太子墓室壁画中,绘有侍者捧盆景的形象,可見至迟在唐代巳开玩盆景之风。而盆景之创则与中国人发明山水花鸟画有关,所以还可以上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
84、文化个性
    有篇短文说一位教师布置学生向他们的家人说,“我爱你”三字,全班32人,只有2人说了。他们的父亲听了都不作声。一位母亲的反应是说“傻子啊!”一位说:“算没白养你。”一位学生的哥哥则回答:“爱你个鬼!”我爱你是西方人挂在嘴上的普通话,父母兄弟的反应几乎一律是“我也爱你”。按说这应当很容易融入重視家庭感情的中国文化来,但上述短文却生动地显示中国文化的含蓄个性。有个性的人是不容易被别人同化的,这正是中国文化绵延几千年的奥秘。中国画的奥秘也在于此,如果硬要在中国画中推行西化,结果必定像上述那种情形。                   1999年10月27日《福建日报》




发表于 2020-6-27 06: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6-27 10: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6-27 20: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6-29 07: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12-18 1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