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盆博:喜闻《郑志林盆景艺术展览》有感2 南宋郑樵在《金石略•金石序》中道:“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猷;观唐人书踪,可见唐人之典则”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当时人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情怀襟抱的映射和呈现,是后人的高度总结和提炼。西汉的扬雄对艺术有高度概括:“书,心画也。”一语也揭示了盆景艺术与创作主体内心世界的关系。苏东坡在《论书》中说:“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近代鲁迅,星斗其文,日月其人。1918年,鲁迅先生说 “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彫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令我们看了,不但欢喜赏玩,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 一百多年前,鲁迅先生留下的思想遗产,值得盆景人深思: 一是“高尚的人格”,属于人品,另一是“精熟的技工”,属于技艺和技艺精神。盆景人既需要高尚的人品,又离不开手艺活,这手艺的精神,可称工匠精神。无论人品,还是技艺的工匠精神,都是艺术中的人文。 盆景创作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但前提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修为作支撑,什么样的人才会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由此可见,修身立品,涵泳心性,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才是盆景人一生的杖锡修行。先贤前辈也历来重艺亦重人,立品为先,把人品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欣赏某人的盆景即从欣赏其人的人品开始。他的观点非常明确,要想做好盆景,先要做好人,人品决定艺术作品,粗俗造次的人做不出精致雅逸的盆景;诚然,检视盆景史,“人品决定作品”之论似乎也未必完全绝对,但多少会影响盆景人及作品的被接受程度,且在概率、规律上综合分析,历史还是无法摆脱“薄其人遂薄其作品”的约定俗成的评判,这是毋庸置疑的。当代盆景人在为艺为技的同时,注重为人,澡雪精神,澄化灵魂,讲品味,重德行,为大众树形象,为社会弘正气。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创作出具有这个时代风尚的盆景作品,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当代盆景人?心灵美、人格美、行为美才会有盆景美。修身立德,树品养气,借以使中国的盆景愈加随情适性,渐臻高境。 盆景也是人的精神品质的艺术,是人生心境的外露,气质和性格的展现,从盆景推断和鉴测人的气质、性格和心理等。作品即人品,它是人超然物外的修炼,提高心智素质的运动。它是人去浮躁育静气的最佳手段。人生必须有“静气”,盆景人心有静气,临场发挥出色。所以是历代盆景人一致的修身养性的艺术。国内外有不少人已把盆景创作作为日课。其实,静气对于每个人都重要,如今世界,浮躁风行,尘土飘扬,物欲横流,金钱与病毒共舞,能守住心中的一份宁静,是人生和社会的最高境界。盆景其实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不可或缺的伴侣。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如像现在这样盆景队伍大、活动多、热情高、氛围好。当今盆景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发展机遇,盆景人凝心聚力,锐意奋进,砥节砺行,擅自珍重。多一点善意提醒,少一点无事生非;多一点包容仁义,少一点相轻排挤;多一点健康批评,少一点恶意攻击;谨言慎行,从我做起,为构建一个团结友善,风清气正的盆景界生态局面而努力,为迎接一个多元并存,和谐共进的盆景盛世而奋勉。 中国盆景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具备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的条件了,盆景人可以拿着几件工具,凭着一手好技艺,衣食无忧,潇洒人生,有尊严、有自信地活着,这是时代的恩赐、人民的给予、盆景的幸运,在这样一个国家大建设、文化大繁荣、盆景大发展的今天,盆景人是否要多一点思考,多一点作为,把盆景艺术创造融入到社会文明发展的洪流之中,创作一些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盆景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给我们的人生增加更多的乐趣。每逢喜庆面对盆景,艺术创作会给你助兴,心融意畅。当你遇到不惬心的事情时,你一拿起工具,心中就只有盆景世界了,什么忧愁烦闷一概烟消云散了。当你感到寂寞无聊时,你一修剪审视,就感到生活充满着欢乐,人生是幸福的。当你工作繁忙,感到劳累疲惫时,你忙里偷闲整理造型,精神为之一振,疲劳不辞而别。每当节日来临,一幅幅盆景从你手下涌出时,你将是何等兴奋!或将你的艺术作品成功送到人们眼前审议时,你又将是何等得意!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盆景的最高目标亦是“道”。这就是“书虽艺事,可进于道,以书见道”。人的一切行为包括艺术活动,只有与这种超验的终极意义相连,才能产生充实感与归依感。现代盆景的萌动,曲折地反映着古“道”的失落,亦曲折地透露着寻找新“道”的冲动与迷茫。传统盆景千变万变,不曾脱离儒、释、道诸家所阐述的生命理想和人格价值。艺术的首要使命还不是形式、内容这些具体的“器”本身,而是如何以器寻道,进而达到新的“以艺见道”。 热烈祝贺《郑志林盆景艺术展览》圆满成功开展! 景盆博70有6于瓷都景德镇昌江河畔蟠龙岗2023年1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