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植物史 第二章 商周秦汉时期盆景植物 第三节 神树钱树社树与古树1
古树植物是自然意象与人文精神的交织,是一种历史文明的记忆;人们通过长期的审美活动赋予古树植物以某种特有的品格,使这些阅世千百年的古树植物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以其植物特有的苍老风姿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其丰厚的内涵展示了古老璀璨的植物文化。古树植物神形配合默契与贯通融合,可以看出古树植物对人类宗教、历史、哲学、美学、文化与盆景习俗等各个层面的深远影响。 1980年至199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其中出土了一株九枝神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下部有一个底座,如同根状的斜撑扶持着树干的底部。通高396厘米,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全树共二十七枚果实。是中国树木造型最具典型意义的实物标本。 神树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不止一种,有建木、扶桑、若木、三桑、桃都等。九枝神树的造型与《山海经、海内南经》中的建木造型相似,有树叶、花卉、花果:“南海之内,黒水青水之间,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韧无拔,上有九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从帝所自上下,盖天地之中也,太昊爰过,黄帝所为”。 九枝神树具有“社树”的功能,与 “桑林”一致,是古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和举行盛大祭祀活动中的通天神树;也是上古先民人天合一,人神互通之神话意识的形象化写照。它构成了古人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而且对后世和盆景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研究盆景植物造型和探讨古人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依据,在数千年之后仍发挥着它神秘的魔力。 1990年,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一株“钱树”。“钱树”俗称福寿树,道家称神树。汉墓中发掘的钱树,树形像松柏,树干上缀满汉代五铢钱。钱树枝叶婆娑,枝头圆钱累累。是一件充满灵气的稀世珍宝,相传得之可以长生不老,用之可以财源滚滚,经久不竭。 关于钱树最早的记载《三国志・魏书・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尝行而得遗钱,拾以系树枝,此钱既不见取,而系钱者愈多。问其故,答者谓之神树。原恶其由己而成淫祀,乃辨之,于是里中遂敛其钱以为社供。在社树之上系钱,是汉末的一种淫祀,钱树显然就是模仿这种淫祀的。 钱树的构想与神树、天梯的神话信仰相关,它是对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关建木、扶桑、若木等树的图演,故钱树即为生命之树。用于墓葬则表示其为灵魂升天之树。 “钱树”,在于“钱”长期成为民俗观念中一种意味着财富之源的象征。“钱”是通天之门,是许多民俗现象的道具,也是特殊的文化象征符号;而“树”则是万物繁殖的中心、宇宙之树、生命之树。钱与树具有互通之处,它们的结合强化了人的美好愿望。“钱树”器物的出现和流行,显然与“钱”在社会观念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有关。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摇钱树”条说到北京旧俗有岁末制作“摇钱树”用以祈年的风习: 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 明清流行的“钱树”画像,这种文化象征物从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到显得十分世俗化的变化,与商业的发达对财富的追求有关。以树为主体形象,树上挂有一定寓意的配饰是铜钱,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寄托着人们的情感。这一风俗的文化遗存,也反映在中国传统民间木刻年画中多有描绘“钱树”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