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这三件清代盆景告诉了我们什么?1
当前盆景网络上的论坛:如《盆景艺术在线》论坛、《花木盆景杂志社》论坛、《盆景乐园》论坛、《岭南盆景论坛》等等,是目前盆景界最重要的媒介,不仅受到国内外盆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且还受到那些喜爱中国盆景文化人士的广泛关注。
这三件清代盆景告诉了我们什么?,这个老照片贴子在论坛上发布之后,引起了盆友们的重视,并参加了讨论,自由分析。有的是就照片谈照片,有的是透过照片时代背景谈见识、作分析。笔者认为,这些盆友的贴子,所发表的看法,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直抒己见,说得很广泛。本人深受启发,并表示由衷地感谢!自然也还有许多盆友深不可测,引而不发,走走看看,习惯于不轻易表示自已的高见。这是他们的自由,应受到尊重。
现将这几个论坛盆友发表的贴子内容,恭录如下。有许多贴子内容重复,或打着手式没有语言,或意思令人不易看懂,就省略了。
施福明:盆景在古代是供有钱人或文人赏玩的物件,并且是有一定型态的,照片
中所列抽吸鸦片之室应叫盆栽,谈不上多高雅!
哈毵
:当时,可能也是随便摆摆,装饰环境。谈不上多高雅!
anewer:看样子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清人就知道哦!
枝叶关情:它告诉我们,抽鸦片的房间一定要摆上几盆植物.你摆了吗?
liucanwyn:告诉了我们,盆景也有吸毒的……。
铜钱:告诉了我们,都易上瘾…小心哦…
如是:百年以后,有学者指着2010年有室内陈设植物的照片说,看看,2010年
的盆景就是这样子的。
如是:假如中国的当然的所谓的盆景学者都是这种态度,那还是不做研究,任其
百花齐放也罢。
东门吹雪:它告诉我们,我国清代有人养花草。
同源居盆景:它告诉我们:任何年代,总是有许多人喜爱花草盆景的!
古树园飘香:要么这只是一点摆设,谈不上盆景;要么就是人们只能吸烟了,无
力栽盆景了。
荷香园主:还真不好说,期待高人!
野风
:这时期,是光绪年间。这图片拍的像是个抽大烟的场所(还有出浴的感
觉)。这么小的空间,就有
三盆盆景(盆植),表明了盆景当时有一定
的普及程度,而且用盆也很讲究。当然,这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所“享
用”的了。
我爱盆景:有意思!
荷香园主:盼望景盆博先生给一个说法。
秋风景:自然式。这象咱现在的花店货。
陈挺:从图中看像是晚清闽、粤一带家中主人抽鸦片、品茶休闲。
好桔之徒:我只能说三个字,不知道!
行走山野:告诉了我们吹大烟的清代人也用盆景装饰家居。
艺海同道:这叫横床直竹!
adony:只看到草,没看到盆景!
linzb:从原来的绿化草发展到现在真正的艺术!!!
么钱买树:富贵不能淫,贫穷不可无志。
耕田佬:有烟有茶,就可以过神仙般的生活!
情有独钟:三件盆景见证着历史变迁时代不同,价值也不一样。
以下是笔者的补充和对这幅老照片的一点初步看法,仅仅是个人的粗浅认识,不对或错误之处还望诸位盆友指教。
1、它告诉了我们这是一幅1892-1893年拍的历史老照片
1892年,是清光绪十八年,距清王朝1911年彻底崩溃的日子已不远了。
照片不同于绘画,它更真实地保留了中国人的记忆。中国第一批照相馆诞生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主要集中在和西方接触较多的广东、上海、香港。湖南进士周寿昌在其《思益堂集》中,描绘了他“道光丙午(1846)薄游粤东,淹留三月,耳目所及”的“奇器”之一:“画小照法”;光绪十年(1884年)刻印的《申江名胜图说》,写道:“自西人有照相之法,而镜中取影益觉活泼如生,更不必拈粉调脂,细写名花倩影也…凡柳巷娇娃,梨园妙选,无不倩其印成小幅,贻赠所欢”。
由于这张老照片记录了有确切年代的盆景史料:如120年前的盆器、盆几、室内植物种类、陈设等,是以尤其显得珍贵和具有中国盆景史料研究价值。
2、透过这幅老照片见证了一个历史时期的背影
1892-1893年,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波兰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出版了。军事家刘伯承,大文豪郭沫若诞生了。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就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富农家庭。
清末民初,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创立了共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个时期,在历史长河之中,虽然是极其短暂的一瞬,但是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动荡和变化最为剧烈。新制与旧统,建设与破坏,革命与反动,内忧与外患,矛盾错综复杂,斗争日趋激烈,无不酝酿着、爆发着重大的变化与改造,并最终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革命斗争对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鲜明的标志和最突出的成果,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造就了新的政党,也造就了一个新的时代和一大批新的文化成果。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清末民初涌现出那么多杰出人才,就是因为时代需要,时代呼唤,被时代催生出来的。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趋向,一是变革引来创新,一是传统继续发展。新的文化艺术形式源源不断地发生,而且很快被消化,掌握,利用,并且取得很出色的成就。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经典之作。此外,郁达夫、沈从文、老舍、茅盾、巴金、柳亚子、谢冰心、林语堂、梁实秋、张恨水、萧军、萧红、曹靖华、梁宗岱、臧克家、艾青、孙伏园、胡风等文学家相继登上舞台,他们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化一大壮观景象。
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陶行之、黄炎培、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朱光潜、翦伯赞、张伯苓、罗家伦、晏阳初、陶行之、黄炎培、梅贻琦、马寅初、潘序伦、章乃器、沈钧儒、史良、吴健雄、严济慈、侯德榜、茅以升、竺可桢、李四光、童第周、梁思成等,他们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复兴,留下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
文化教育界,人才济济,阵容空前:如陈寅恪、钱钟书、王力、朱自清、沈从文、张奚若、陈岱孙、潘光旦、钱端升、金岳霖、冯友兰、闻一多,吴大猷,陈省身,吴有训,费孝通,陈序经,吴晗,冯文潜,郑天挺,雷海宗,叶公超,吴宓等人。
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有:李政道、杨振宁、邓稼先、钱学森等。
戏剧革命,曹禺、田汉的创作《雷雨》、《原野》、《日出》、《北京人》、《获虎之夜》、《秋声赋》、《丽人行》;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汪仲贤的《好儿子》,熊佛西的《一片爱国心》,胡适的《终身大事》,欧阳予倩的《泼妇》,陈大悲的《幽兰女士》,夏衍的《法兰西细菌》、《芳草天涯》,于伶的《夜上海》,宋之的的《雾重庆》,陈白尘的《岁寒图》,老舍的《残雪》、《归去来兮》,李健吾的《青春》,吴祖光的《嫦娥奔月》和《风雪夜归人》。这些话剧经典之作,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音乐进入中国,突飞猛进。李叔同、刘天华、聂耳、冼星海、贺绿汀、马思聪,都是这个时代涌现出的杰出音乐人才。
舞蹈中的佼佼者,如吴晓邦、戴爱莲、赵德贤、梁伦、康巴尔汗、艾买提和胡蓉蓉等,都是为中国现代舞奠基的人物。
中国绘画界主张革新的人物中,包括康有为、陈独秀、高剑父、陈树人、刘海粟、徐悲鸿、林凤眠等诸多具有新思想新文化的画家和思想家。
电影于清末进入中国,民国时期产生不少名片名作和导演、影星和艺术家。名片如《狂流》、《春蚕》、《女性的呐喊》、《城市之歌》、《渔光曲》、《马路天使》、《十字街头》、《孤城烈女》、《王老五》、《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 著名电影艺术家有赵丹、白杨、周璇、金焰、胡蝶、魏鹤龄、阮玲玉、舒绣文等。他们杰出的艺术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
民国时期,传统艺术亦发展很快。
杰出画家有:溥儒、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关山月、李可染、丰子恺、孔小瑜以及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与陈树人等。
大书法家如:李叔同、于右任、谢无量、马一浮、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吴玉如等。
书法篆刻大师:吴昌硕、赵古泥、陈衡恪、赵叔孺、王福庵、易孺、钱瘦铁、乔曾劬、陈半丁、邓散木等。
曲艺十分繁盛,产生了如刘宝全、白云鹏、白凤鸣、王少堂、刘天韵、双厚坪、张寿臣以及侯宝林等艺术家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