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退庵(1876~1958),原名嶙,一名蜕,字盅孚,一署退庵、蜕庵,与蜕公、退公、皋松老人,常熟人。 以退庵名世,别号很多,江苏常熟人。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工,尤以篆书名扬大江南北。自许甚高,以为篆书成就在前辈名家吴昌硕等人之上。初学邓石如,以后“上窥周、秦、汉代金石遗文,能融大小二篆为一”,篆字基本是用圆笔,笔法较简单,结构也少变化。他对篆书,有自己独到的体会: “篆书贵圆转自如,贵柔中有刚,贵结构紧凑。必须写得方,写得扁,方是好手;吴大微写得是方了,可是不够圆转,不够流丽;杨沂孙呢,又嫌圆而无骨,结构松弛;吴昌硕则刚有余而柔不足,尤其他那种缩项耸肩的样子实在太怪了” 萧退庵自己的篆书确实克服了这些人的不足。他化传统的长篆为方篆,但方之后尚能保持圆劲的用笔与体势,结字特好,正是所谓疏可走马、密不容针。 萧退庵另一个叫人称道的地方是,他主张书贵自然,以造作为书家大忌。这一精神明显地体现在他的行草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