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经济的起源和发展12明代
一、唐代盆景花市与价格 --一本有值数万者
二、宋代盆景花市与价格 --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
三、元代盆景花市与价格 --一日能消百万钱
四、明代盆景花市与价格 --论值以钱万计,其價高者一盆可數千錢
五、清代盆景市场与价格 --自种花卉盆景,一盆值百金
六、民国盆景花市与价格 --担得春风值几钱
四、明代盆景花市与价格
明代盆景概况
明代(1368-1644年)社会是一个转变过程,经济的商业化与货币化,城市的繁荣,社会流动的加速,生活、文化的“活力”与“多样性”,无不显示它与前一时代本质上的不同。
明朝人的“生活”观念,开始从劳作转向享受,文人士大夫的雅趣,追求生活的享乐化与艺术化,随之出现了流行时尚。盆景花木从奢侈品变迁成为平民大众的时尚之物。盆景的风气兴盛,成为明代社会的奇异景观,也寄寓着盆景人的人文理想、生活意识和人生的诸多观念。这不是一种富贵的张扬,而是内敛的自尊,成为一种智慧的生命和中国哲学思想的体现。
明代对盆景栽培、创作与欣赏经验的总结是一大贡献。各种盆景著述层出不穷。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有的介绍盆景创作的经验,别具慧眼,开人眼界;有的则是编纂历代盆景培植、创作的资料,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由此推动了盆景的发展,指导着人们的欣赏经验。
随着盆景的发展、传播与提高,那些盆景不再仅仅是劳动的对象而又是人们休闲消费的对象了。人与盆景的关系逐渐展开,取得比较曲折、间接、复杂的生活内容与意义。
明代是中国盆景的成熟期,盆景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明代山水盆景名称有:盆山、盆石、盆岛、水窠子、砚山、研山、奇石、异石等。
植物盆景名称有:盆景、盆中景、盆钵小景、盆玩、盆花、盆树、盆栽、盆植、盆草、盆供、盆蒲、盆梅等。
明代盆景常用植物种类有:天目松、白皮松、罗汉松、桧柏、刺柏、梅花、石榴、枸杞、杂木类、竹类、草本类。
盆景造型有:蟠干式、双干三干式、丛林式、附石式、水旱式等。
明代花木盆景著述较多,这些著述不仅说明明代的盆景花木业处于兴盛时期;也证明中国盆景理论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1、高濂《遵生八笺》2、文震亨《长物志》3、顾起元《客座赘语》4、吕初泰《盆景》
5、计成《园冶》6、屠隆撰《考槃馀事.盆玩笺》7、黄省曾《吴风录》8、王鏊《姑苏志》
9、宋诩《竹屿山房杂部》10、周文南《汝南圃史》11、戴义《养余月令》12、王世懋《花疏》13、黄凤池《新镌草本花诗谱》14、张凤翼《乐志园记》15、《顺天府志》16、《洪武苏州府志》17、王路《花史左编》18、王象晋《群芳谱》19、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
20、陈继儒《农圃六书》21、林有麟《素园石谱》22、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23、王鸣韶《嘉令三艺人传》24、陆廷灿《南村随笔》25、屈大均《广东新语》等等。
明代保存下来的盆景绘画有:
1、仇英汉宫春晓图 2、仇英四景人物图 3、仇英春苑行乐图 4、仇英宫织图 5、仇英临宋人画册 6、仇英人物故事图 7、仇英仕女花卉图 8、仇英夜宴图 9、仇英临池消夏图 10、仇英职贡图卷 11、丁云鹏释迦讲经图 12、丁云鹏煮茶图 13、杜堇十八学士图 14、杜堇古贤诗意图 15、顾昶山斋清话图 16、吕纪吕文英竹园寿集图卷 17、明刺绣博古图 18、明代北京法海寺壁画 19、明孝宗朱祐樘像 20、明朱瞻基行乐图卷 21、沈仕雪林曳杖图 22、沈周盆菊幽赏图 23、宋旭城南高隐图 24、孙克弘梅竹图扇面册 25、唐寅仿韩熙载夜宴图卷26、唐寅山水人物图 27、唐寅策马访友图 28、唐寅四十自述诗意图 29、文征明可菊草堂图 30、夏葵婴戏图 31、项元汴梵林图卷 32、萧云从山水册 33、萧云从赏菊图 34、谢环西园雅集图 35、佚名琼苑春深图 36、石锐郭子仪祝寿图 37、李流芳唐十八学士图 38、仇英清明上河图 39、佚名汉宫春晓图 40、郑重长生仙桂图 41、陈洪授荷花灵芝盆景图 42、李日华水仙清供图等。(张德生《图说中国盆景史》《中国陶瓷古盆》)
唐宋以来,盆景花卉不仅是文人雅士的吟咏和品赏的对象,而且还作为商品在花市上出售,成为普通平民的消费观赏对象。它从宫廷深院、文人雅士、权贵富商的陈设清玩走到民间百姓的家中;经历了一个从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的演变过程。培植与欣赏盆景花卉,既是一种物质消费,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并明显体现出雅与俗的两种形态。
随着明代江南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空间的扩张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大众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和多样化;明代盆景花卉在商品化过程中展现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变化。盆景花卉消费需求旺盛,这既表明时代在进步,推动了明代盆景花卉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盆景花卉培植、造型、创新的科技进步;有利于盆景艺人的产生成长与增加就业机遇;它对美化生活、改善当时人民的生活质量也起到重要作用。
明代盆景花市与价格
北京花市
明初北京丰台栽培芍药甚盛,花时日销万余株。明代后期,开始了盆景花卉商业化生产栽培,以种花为生的人渐渐增多。如北京的丰台十八村、福建漳州在这时以盆景花卉栽培而闻名。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更促进了盆景花卉业的繁荣。《群芳谱》转引《析津日记》说:
“芍药之盛,旧数扬州……而京师丰台,连畦接畛,倚担市者,日万余茎。”
刘侗与于奕正编撰《帝京景物略》,详细记录了当时北京的风光景物。也对北京草桥一带的花木栽培情况进行了如下的记载:
“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以种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入都门。入春而梅(九英、绿萼、红白缃),……”
这说明北京从明代起开始培植梅花与梅花盆景。
史玄的《旧京遗事》中记载:“京城三月时桃花初出,满街唱卖,其声艳羡。数日花谢将阑,则曼声长衰,致情与不堪经久,燕赵悲歌之习也。”又“长安四五月之交,市上担卖茉莉,清远芬馥。冬日盆盎种丁香花,花小而香,结子鸡舌香也。”
汤显祖的《牡丹亭.闺塾》中有文“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
卖花人的叫卖之声不仅“其声艳羡”,“把读书声差”,可以让人一听就知道卖什么,而且“满街唱卖”,十分悦耳动听。非怪明人吴从先《小窗自纪》里要说:
“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落叶声、皆天地之清籁,诗肠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卖花人特有的娇嗔、圆润、细滑,意蕴悠悠,成就了“销魂之听”的卖花声。
插图:
1,仇英汉宫春晓图中的大型梅桩盆景
2,仇英四景人物图中的庭院陈设盆景
3,杜琼友松图中的庭院陈设的树桩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