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低海拔马尾松和中海拔马尾松各形态指数(除单根叶重和比叶面积外)差异性均比较显著,中海拔黄山松和高海拔黄山松形态差异也都比较显著。这说明在黄山地区,黄山松和马尾松都在以改变自身形态的方式来应对环境因素随海拔升高所带来的变化,以保证其内在的 生理生态在海拔梯度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它们应对环境改变的具体方式不尽相同。这不但说明松科植物在黄山地区沿海拔梯度分布表型上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而且很好地诠释了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理论。中海拔地区的黄山松和马尾松种间形态指数差异性均不显著。这表明在中海拔地区相同的环境压力下,黄山松和马尾松由于长期生活在中海拔相似甚至相同的环境中,2个物种选择了相同的生存对策。由于松属是一个杂交较容易的属,黄山松和马尾松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基因渐渗口。因此,在相同海拔的杂交区域,2个物种在形态和生理上趋同,甚至达到难以辨认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