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3|回复: 4

中国枯木文化和枯干式盆景的起源与发展2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9 15: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枯木文化和枯干式盆景的起源与发展20


1少年学艺时候的记忆
2《庄子·内篇·人间世》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3西汉枚乘的《七发》
4西汉刘胜的《文木赋》
5晋代庾信的《枯树赋》
6南北朝与隋唐的枯树诗
7卢照邻的《行路难》与《病梨树赋》

8张璪是创造双枝画技与理论的源头
9杜甫是创造枯木式盆景的先驱
10黄筌雪竹文禽图与李成读碑窠石图
11苏洵创作木假山盆景
12苏轼创作枯木竹石图与理论
13倪瓒六君子图与枯木竹石图
14赵孟頫古木竹石图与名言
15李衍枯木竹石图与李士行《偃松图》
16沈周与明人的枯木竹石图
17石涛枯木竹石图与名言
18乾隆枯木竹石图与评论

19清代著名枯木式盆景名家
20陈师曾枯木竹石图画铜
21周瘦鹃是枯干式盆景实践与理论的大家
22陈从周“模拟枯木竹石图”美学理论轰动了世界
23枯干式盆景的研究时尚
24枯干式盆景概念与含义
25枯干式盆景的起源

26、当前我们的盆景情况确使人担忧
27、创作中国盆景这才是我们倡导的目的
28、面临的问题与结语
20陈师曾枯木竹石图画铜
在铜制的墨盒上创作书画,由刻铜好手镌刻,曾称之为“画铜”。清末民初,北京一些名画家,如陈师曾(1876-1923)、林琴南、吴观岱、姚茫父、丁佛言、齐白石、寿石工等人,常为刻铜艺人提供画稿,由他们再镌刻于铜盒之上。陈师曾仅为同古堂一店,就在铜件表面亲自画了不下千余件文人画作品
但最重要的特点,是强烈的文人画风格。在西风东进、贬低国画的民国时期,可以看出陈师曾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纯粹坚守。文人画出现以后,对它有不同的称呼,如有“隐士画”,“画士画”,“士人画”从其作为与传统的画工之画相对应的概念来看都是指文人画文人画出自明董其昌,经陈师曾的提倡而被广泛使用
梁启超的评价是:“陈师曾在现在美术界,可称第一人。”
吴昌硕说:师曾老弟,以极雄丽之笔,郁为古拙块垒之趣,诗与书画下笔纯如。
胡佩衡也道:他画花卉痛快淋漓,气势磅薄,用笔飞舞健爽,用墨又能燥温浓淡任意挥洒.用色厚郁绮丽。
丰子恺说:陈师曾在太平洋报所载毛笔略画,题意潇洒,用笔简劲,实为中国漫画之始。
傅雷更将陈师曾和吴昌硕并列,称二人为大师,他说:这两位在把中国绘画从画院派的颓废风气中挽救出来这一点上,曾尽了值得赞颂的功劳。
周作人的评价则是:“陈师曾的画世上已有定评,我们外行没有什么意见可说。在时间上他的画是上承吴昌硕,下接齐白石,却比二人似乎要高一等因为是有书卷气
鲁迅对陈师曾的人品和艺术十分推重,他们之间曾有着极深厚的交谊在南京矿路学堂他们就是同学,一同到了东京弘文书院,两人又住一个寝室,民国成立后不久,鲁迅与陈师曾先后到北京,在教育部同事十年。五四之前,鲁迅在文坛尚籍籍无名,陈师曾却已经确立了其在画坛的大师地位。  
鲁迅与振铎编印《北平笺谱》时,选入陈师曾的作品多幅,并给予极高的评价
193325日鲁迅致信郑振铎:
“去年冬季回北平,在留黎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日本木刻专家之上。……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一大纪念耳。"
1933年鲁迅在《北平笺谱
序》中写道:
"镂象于木版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降至明代,为用愈宏,小说传奇每作出相,或拙如画沙,或细于擘发,亦有画谱累次套印,文采绚烂,夺人目睛,是为木刻之盛世。……统末林琴南先生山水笺出,似为当代文人特作画笺之始,然未详及。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入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间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盖至是画师梓人神志暗会,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稍后有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王梦白诸君,皆画笺高手,而刻工亦足以副之。……则此虽短书所识者,小而一时一地,绘画镂刻盛衰之事颇寓于中,纵非中国木刻史之丰碑,庶几小品艺术之旧苑,亦将为后之览古者所偶涉欤。"
振铎也在笺谱序言中写道:民国初元,陈师曾先生为墨盒作画稿,镌成,试拓以墨,付淳菁阁制笺,乃别饶奇趣,后续成诗笺若干幅,无不佳妙;抒写性情,随笔点染,虽小景短笺,意态无穷,于十竹斋、萝轩外,盖别辟一境矣
《北平笺谱》于193312月出版,共6册,印100部。书前有鲁迅、郑振铎序各一,书后附郑振铎《访笺杂记》。全书收林琴南、李瑞清、姚茫父、陈师曾、齐白石、溥心畬、陈半丁、吴待秋等名家之作品共328幅。      

1933年,郑振铎设法借得通县王孝慈所藏《十竹斋笺谱》193429日,鲁迅在看到《十竹斋笺谱》后,他对郑氏说:“如先生觉其刻本尚不走样,我以为可以进行,无论如何,总可以复活一部旧书也。
明代万历年间,安徽人胡正言侨居 南京,创办十竹斋,随后创造了被鲁迅誉为明末清初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就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是木版彩色水印诗笺图谱,共四卷,收图280余幅;《十竹斋画谱》八卷,收入名作30家,180幅画和140件书法作品,明崇祯十七年(1644)印行。
《十竹斋笺谱》193412月正式出版。第一卷扉页后附有翻印说明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版画丛刊会假通县王孝慈先生藏本翻印。编者鲁迅,西谛;画者王荣麟;雕者左万川;印者崔毓生,岳海亭;经理其事者,北平荣宝斋也。纸墨良好,镌印精工,近时少见,明鉴者知之矣。
19354月,鲁迅致郑振铎评价《十竹斋笺谱》翻刻成绩确不坏,清朝已少有此种套版佳书,将来也未必再有此刻工和印手。
    193610月鲁迅逝世后,郑振铎坚持继续未竟之业。全书四册翻刻工作终于19416月功成,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将一部精美绝伦的古书复活,终于完成了鲁迅的嘱托,实现了先生的遗愿。

鲁迅酷爱传统艺术,1912年至1926年居京期间,来琉璃厂文化街480多次,购物3000多件。为这两部书的出版,鲁迅从19332月到19359月,给郑振铎写了47封信。

鲁迅藏有一部《芥子园画谱》,异常珍重,并题诗一首以赠广平,情感真挚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 此上海有正书局翻造本。其广告谓研究木刻者十余年,始雕是书。实则兼用木板,石板,玻璃板,为人工着色,乃日本成法,非尽木刻也,广告夸耳!然原刻难得,翻本亦无胜于此者。因致一部,以赠广平,有诗为证: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戌年(1934)冬十二月九日之夜

这首诗是鲁迅在1935113日题在《芥子园画谱》一书的扉页上,送给夫人许广平的。1964年,许广平偶然找到了这首诗,曾为这首诗写了一个说明。196833日许广平逝世了,她的家属才在北大《文化批判》1968年第2期上发表。这首诗表现了鲁迅与许广平艰难与共的深厚友情,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鲁迅对《芥子园画谱》重视的程度。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堪称中国的教科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中国画名家。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陆俨少都是通过《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
事实上,中国许多盆景名家也是通过《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产生灵感,创作出当代中国盆景艺术精品。 陈师曾枯木竹石图画铜.jpg 何香凝张同光枯木碎石图立轴1933年作.jpg 胡少如枯木竹石图.jpg 姜东白枯木竹石1939年作.jpg 黎雄才古木竹石图.jpg 楼辛壶枯木竹石图1944年作.jpg 陆俨少松竹梅图立轴.jpg 罗振玉1866~1940老梅新枝1924年作.jpg 马晋枯木清音图立轴1941年作.jpg 庞元济(1864-1949)霜柯竹石图 .jpg


发表于 2011-10-25 20: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1-12-5 18: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soso_e179:}{:soso_e181:}
发表于 2015-9-19 20: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9 20: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5-1-6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