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8|回复: 5

《中国盆景山石史》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盆景山石的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3 10: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山石史》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盆景山石的形成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盆景山石的特点
盆景的发展促使山石的使用,也相应促进了对山石审美、鉴赏以及加工技艺专业的形成。
梁代萧子显在《南齐书》提到“会嵇剡县刻石山,相传为名”。这说明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山水盆景中假山石的艺术专业加工。这也是我国最早出现山水盆景的资料。这个时期,假山工艺还渐趋精巧。
公元540 年,东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司农张伦宅内景阳山:
   “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嵚崟相属。深溪洞壑,逦迤连接。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纡复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又记有天水人姜质《庭山赋》行传於世:
“尔乃决石通泉,拔岭岩前,斜与危云等并,旁与曲栋相连。下天津之高雾,纳沧海之远烟,纤列之状如一古,崩剥之势似千年。若乃绝岭悬坡,蹭蹬蹉跎,泉水纡徐如浪峭,山石高下复危多。五寻百拔,十步千过,则知巫山弗及,未审蓬莱如何。……思山念水,命驾相随,逢岑爱曲,值石陵欹。庭为仁智之田,故能种此石山。森罗兮草木,长育兮风烟,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年。若不坐卧兮於其侧,春夏兮共游陟,白骨兮徒自朽,方寸心兮何所忆?”
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开始在社会文化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树木,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衬景,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顾恺之《洛神赋图》今存宋摹本5种,分藏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及美国弗里尔美术馆等处。画卷以丰富的山石景物作为背景,展现出人物的各种情节。构思布局尤为奇特,画面和谐统一。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晋代早期山水画的内容和风格。
杨子华,史料记载说他"天下号为画圣,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因为他善于画壁画,所以有人把出土的魏晋年代的墓壁画推测为他的手笔。敦煌的第一个洞窟兴建于公元366 年,这一时期所创作的绘画多为佛本生故事和僧尼故事。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艺术经历了逐步本土化的过程。敦煌莫高窟249窟中的壁画《狩猎图》,是魏晋时期的作品。画面中,猎人们骑在马上急驰,野兽在山石林间狂奔,自然山石树木成为构图的要素,应该说这就是中国画山水的表现雏形。
北齐两座古墓中发现的彩色壁画和画像刻石,都对青州怪石作了生动的摹写。这些皴皱有致、亭亭玉立的峰石和玲珑剔透的盆景,是历史的佐证,是我国最古老的盆景山石史料。
东晋顾辟疆,曾建有辟疆园。自晋以来,有池馆林泉之胜,号吴中第一。此园盛传,与当时的文人雅士都纷纷前往游览有关。还与晋中书令王献之游园一则轶事有关。因此,晋、唐、宋时题咏者甚多。
如陆羽诗:“辟疆旧林园,怪石纷相向。”
皮日休诗:“更葺园中景,应为顾辟疆。”
李白诗:“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
楼颖诗:“水竹谁家宅,幽庭向苑门。今知秀伦沼,旧是辟疆园。”
陆龟蒙诗:“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概敌。前闻富修竹,后说纷怪石。”
张南史诗:“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宋张伯玉诗:“于公门馆辟疆园,放荡襟怀水石间。”
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称:辟疆园唐时犹在,顾况曾住过这里,郡守曾有赠诗:“辟疆东晋日,竹树有名园。年代更多主,池塘复裔孙。”
民国十六年,顾氏后人顾康伯不忍先祖顾辟疆园之遗迹湮没,故追踪高风,建起一座古典新顾辟疆园,此园叠石为山,疏泉凿石,积土成山,石笋矗立,叠石为“五老峰”,又建亭台榭阁,并作了《顾辟疆园记》。
据《南史》载:陶渊明“先生弃官归,篮舆时往来庐山中,醉辄卧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迹及吐酒痕焉”。一条山石史料记述,则迎来一千多年文人不停颂咏的山石诗篇。
唐陈光有《题陶渊明醉石》:“片石露寒色,先生遗素风。醉眠芳草合,吟起白云空。道出乾坤外,声齐日月中。我知彭泽后,千载与谁同。”
五代王贞白《书陶潜醉石》:“片石陶真性,非为曲蘖昏。争如累月醉,不笑独醒人。积叠莓苔色,交加薜荔根。至今重九日,犹待白衣魂。”
江西庐山南麓陶渊明故里一条名曰醒泉的溪涧上,相传曾经是陶渊明醉酒而卧的“醉石”,平滑的石面上刻有宋代诗人程思孟的《书醉石》诗:“万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
宋朱熹《陶公醉石归去来馆在归宗西五里》:“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每寻高士传,独叹渊明贤。及此逢醉石,谓言公所眠。况复岩壑古,缥缈藏风烟。仰看乔木阴,俯听横飞泉。景物自清绝,优游可忘年。结庐倚苍峭,举觞酹潺湲。临风一长啸,乱以《归来篇》。”
宋李廌《三醉石诗》:“伊昔三逸人,醉卧扪白云。其间欧醉翁,翊戴建殊勋。山灵岂羡尔,应复勒移文。”
项安世《陶渊明醉石》:“石君匪招陶,陶子岂知石。偶然一醉间,成此千年迹。……”
陈舜俞《渊明醉石》:“聒聒飞泉清绕石,悠悠天幕翠铺空。是非分付千钟里,日月消磨一醉中。柳絮狂飘荒径畔,菊花仍在旧篱东。水声山色年年好,堪使游人耻素风。”
明朝诗人郭波澄的一首《醉石诗》为:渊明醉此石,石也醉渊明。千载无人会,山高风月清。石上醉痕在,石下醉泉深。泉石晋时有,悠悠知我心。五柳今何在,孤松还独青。若非当时醉,尘梦几人醒。
明陶履中《醉石云迷》诗:“先生拼醉处,何事不浮云。枕石曾留梦,衣侵碧藓纹。”
清沈可培《敖阳竹枝词·醉石》:“游钧人犹说晋贤,雪泥鸿爪自翩翩。重阳谁载松湖酒,漉向清溪醉石边。”
袁枚的《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柴桑,胜立穹碑万丈长。”
清代,陶潜的后人陶泰《醉卧石》诗:“杖藜携酒过斜川,一醉高歌傍石眠。梦觉桃源隐水去,神游柳岸带风妍。羲皇日月余三径,夷皓襟期别一天。江上峰青人不见,飘飘胜似酒中仙。”
明人林有麟的《素园石谱》:“陶渊明所居东里有大石。陶渊明常醉眠其上,名之曰醒石。”也有称“醉石”的。作者是一位对盆景山石文化的热心人,并对这两块众人千古传颂的山石作了精彩图像记录。
李泽厚《美的历程》:“陶潜坚决从上层社会的政治中退了出来,把精神的慰安寄托在农村生活的饮酒、读书、作诗上,他没有那种后期封建社会士大夫对整个人生社会的空漠之感,相反,他对人生、生活、社会仍有很高的兴致。他也没有像后期封建士大夫信仰禅宗,希图某种透彻了悟”。不是外在的轩冕荣华、功名学问,而是内在的人格和不委屈以累己的生活,才是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只有他,算是找到了生活快乐和心灵慰安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感叹或政治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农居生活的质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陶潜在田园劳动中找到了归宿和寄托。
陶渊明采菊图 陶渊明(约365-427)陶渊明采菊图.jpg
陶渊明醒石醉石-《素园石谱》 《陶渊明常醉眠其上醒石-《素园石谱》.jpg
敦煌莫高窟《狩猎图》壁画 魏晋时期的作品《狩猎图》敦煌莫高窟249窟中的壁画.jpg
顾辟疆园中山石 顾辟疆园山石.jpg
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杨衔之《洛阳伽蓝记》.jpg
姜质《庭山赋》 姜质《庭山赋》.jpg
发表于 2011-3-26 21: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发表于 2011-3-26 21: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发表于 2011-10-24 19: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
发表于 2011-11-1 05: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
发表于 2011-12-9 15: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soso_e1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5-2-20 0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