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1|回复: 3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1 05: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19

第三节 老子美学的基本原则 
   老子美学的“道”,即为顺应自然,感悟自然,与自然之道息息相通,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可见,中国山水美的境界,其渊源基础偏于老子美学一派,到魏晋时候更成为探求玄理之学,对人生进行形而上的析理与思辨。山水画论有了道儒禅等思想作为美学背景,以崇尚老子美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山水诗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老子美学思想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自然美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曰:“希言自然”
   老子是极其崇尚自然之美的,因为在他看来,中外古今的任何艺术都无法逃脱“道法自然”这一条神圣之路。因为隐藏在天地万物背后的一切“真”“善”“美”就是“道”自己。“道法自然”,中国文化有着优良的崇尚自然美的传统,各种形式的艺术都极其讲究天地万物固有的自然而然,老子的美学完全是这一传统的自然延续。
2、朴素美
   老子曰: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又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又曰:“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朴作为“道”创生天地万物的起初,当然具有最小的因素,但是普天之下,谁又能从容有效地驾驭它呢?知道什么是智慧,却宁愿甘守愚昧,正因如此,才能够成为天下的楷模。因为是天下的楷模,所以那永恒的得着从来不曾有所差错,这样积累下去,其归宿当然是无限荣耀的永恒存有。知道什么是尊荣,却宁愿甘守屈辱,正因如此,才能够成为天下江河归流的谷之所在。因为是天下归流的谷之所在,所以那永恒的得着从来就是丰丰满满的。虽然如此,其归宿仍然是“道”创生天地万物之初的“朴”。“朴”乃是“道”创生万有之初的实际状态的描述,所以说由朴发散开来形成具体的、现实的有形无形的宇宙万物,与“道”合而为一的圣者往往能够巧妙地利用“朴”的原理而成为驾驭民众的领导人物,所以说真正大器的创造完全是浑然一体没有分割。
又曰: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有了万千之变化,万千欲望随之而产生,此时此刻必用不可名状的万物之初的朴素之理加以教化,因万千变化而起的万千欲望都将因此归于无有,天下也因此复归于宁静,果然如此,天下万有不就在自然之理的引导下各顺其性、各得其份了吗?这些都是老子朴素美学原则的有力表达,在他看来,朴素美才是真美、大美、自然之美、永恒之美。中国绘画讲究笔墨,以大朴大素的黑白二色构图,然而却有“墨分五彩”之妙论,即使真有五彩绘画,也是略施薄彩、点到为止,绝无五彩缤纷、光怪陆离之画,这一点,大大异于西方绘画。老子美学的朴素美原则已经大大影响了已往的中国绘画及其理论,也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影响中国未来的绘画及其理论,朴素之美必将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永远亘古常新的审美原则。
3、抽象美
   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又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从这可以看出,对老子而言,恍惚之中没有具体形象的真实存在才是最有价值最有魅力的,因为祂就是“道”,人类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族群自然而然所要表达的“真”“善”“美”之本体。因为,“道”是无形无象,难以用任何形式的言语加以表达,所以至少从形式上说,“祂”是极其抽象、理性的存有。因为这个认知,中国绘画从来也没有对任何现实事物进行完全写实的具象表达,从一开始就以一种写意的方式存在,极具抽象性,不只绘画,实际上,由中国文化发源的所有艺术形式都是如此。老子关于“道”的存在所作的如此细致的表述,实际上点明了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基本问题:抽象美是一切形式美的核心所在,因此,完全可以说,老子的美学理论完全是支持抽象绘画理论的。然而,老子的抽象理论绝非空洞无物、主观臆想、不知所云、脱离一切形式的非理性、无意义抽象,而是“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情”、“其中有信”、彰显着“道”与“理”的中国式抽象。我们深信,西方绘画究竟怎样才能从具象到抽象、从客观到主观、从写实到表现、从潮流到个性的必然趋势的演变中走出困境,而中国画究竟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深具中国特色的抽象绘画之路,老子的中国式抽象理论必将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4、简约美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又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
如果是做学问,每天都会增加什么;如果是在修道,每天都会减少什么;减少减少再减少,最终会达到自然而然、顺道而为的境界,如果真的达到了这个境界,那真是没有什么不成功的作为。有许许多多的事理是这样,想要有所作为,然而在某些方面无所作为却反而能成就这一作为;想要成就某事,然而在某些方面一事不做却反而能够成就此事;想要确切知道某种滋味,出发点却是平淡无味;想要表现大的东西,小的东西具体而全;想要概括多的东西,少的东西足以反映。
可以看出,老子的美学理论非常理性,善于将纷纷纭纭、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进行高度概括,从中提炼出极其简易、极其实用的代表性事物,达到以不变应万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杂为约、变百为一的美学极至境界。
5、含蓄美
   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又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又曰:“大成或缺,其用不弊;大盈或冲,用而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信实的言语不华丽乖巧,乖巧华丽的言语不信实。真正知“道”的人不想说更不多说,想说多说的人根本不知“道”。
  “道”在现实中展示的法则就是这样——有委曲才有成全,有弯曲才有正直,有低洼才有盈满,有陈旧才有更新。
真正大的圆满总是看似有所欠缺,但其作用却是非常完美;真正大的充满总是看似非常空虚,但其作用却是无穷无尽;大直之人总是迂回行事;大巧之人总是看似愚拙;大辩之人总是看似木讷。由此可见,老子欣赏含蓄之美,鄙视直接张扬、锋芒毕露之举,此其体“道”之自然心态,因为他对宇宙万物“格物致知”的结果就是含蓄是一切美善的根本特性之一。含蓄美这一观念也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一个基本的审美理念,《老子》一文对此所做的理论阐述无疑加深了对一审美理念的理解,历史上的中国画自始至终洋溢着含蓄之美无疑是中国文化包括老子的美学理论自然而然孕育催生的产儿。  
6、对称美
   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又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可以用言辞概念指称的那个存在,是天地的起初之因;可以用言辞概念指称的那个存在,是万物产生的开端。在究极意义上而言,这两个存在只是一个存在,都是非常奥秘,正是这非常奥秘是美妙的天地万物真实的起源。在这里,老子提出“有无相生”的理论,同时也指出了宇宙万物的对称性问题,此其对称美学的根据。然而,老子这种典型的中国式对称美学却同域外文化中的同类问题有着质的差别,中国式对称美学更加强调无形无象、非物质性、不可见的对称因素,而远非一般意义上的实物对称。相信对这一美学理论的进一步认知必将对未来中国绘画在形式和内容上的革新产生积极影响。  



东汉青釉原始瓷四系洗故宫博物院藏.jpg
古代神树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jpg
汉代博山炉错金银嵌宝石美国史密森机构藏.jpg
发表于 2019-8-21 06: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8-21 18: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8-24 18: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12-18 15: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