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回复: 2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2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3 05: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22
第五节庄子的美学精神1、天地有大美
   《庄子.知北游》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一世界有至高的美。庄子哲学中含有丰富的美学思考,它是早期中国人有关美的思考的卓越代表。
《庄子•外篇•田子方》记载: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2、是真画者也
    有一 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宋元君招募画师,准备绘制地图。报名那天,各地画师纷纷赶来。宋元君到现场亲自接见,拱手作揖问好,表示谦恭下士。其实这是当面考察,等于面试。明天还要笔试,择优录取,正式聘用。宋元君行礼时,众画师受宠若惊,慌慌张张的俯身答礼,然后端正肃立。有不少画师技痒了,舔笔调墨,迫不及待。宋元君看在眼里,心中有数:至少一半是画匠,不够格,要刮掉!这时候有一位迟到的画师,满脸傲慢相,大摇大摆走来,懒得俯身答礼,也不端正肃立,最使人吃惊的是,他竟敢提前退场,回招待所去了。宋元君示意背后的小臣,叫去调查调查。小臣去,回来禀报:“那家伙回房间,脱成了半裸体,斜坐炕上,两腿张成八字,真是一副傲慢相。” 宋元君说:“录取吧,这是真画师!”
    这名迟到的画史不拘礼节,进入高度入神忘形的心态,被宋元君称赞为真正的画家。这一方面证实了文献中"宋人善画"等记载不虚,另方面说明宋国已有了专为宫廷服务的画家。
3、五色不乱
   《庄子•马蹄》: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所以说,原本没被分割,谁还能用它雕刻为酒器!一块白玉没被破裂,谁还能用它雕刻出玉器!人类原始的自然本性不被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人类固有的天性和真情不被背离,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不被错乱,谁能够调出文彩!五声不被搭配,谁能够应和六律!分解原木做成各种器皿,这是工匠的罪过,毁弃人的自然本性以推行所谓仁义,这就是圣人的罪过!
道家则从另一方面否定了统治者崇尚”错采镂金,雕绘满眼”的审美趣味,主张”绝圣弃智”,任其自然。庄子的说术思想,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美学宝库,从中可以读出对雄浑美、混沌美、本真美、个性美、自由美、飘逸美、浪漫美、狂狷美、怪诞美以及意境美的崇尚。
4、雄浑美
庄子曰:“夫道,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
又如:“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大宗师》
又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又“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又“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又“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和老子一样,庄子认为是道。道的究竟情形又是如何?“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天地没有产生之前,道已经存在了。在宇宙观上庄子是继承老子的,具有逻辑上的究极性,所以无论涉及什么问题,议论起来都彰显出气势恢弘阔大雄浑的思维特质。天之苍苍,鸟之翼翼,鲲鹏展翅九万里,背负青天图南极------这是何其惊心动魄何其雄壮瑰丽的一幅美景啊!可以看出,庄子的精神气质一以贯之,不仅思想境界大气苍茫,所属意的一切时空物象亦是同样浩瀚磅礴,雄浑之美实为其美学精神一大特质。
5、混沌美
庄子曰:“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又“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又“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又“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齐物论》)
在庄子看来,宇宙万物真正的主宰者“有情而无形”,连最微小的真相也无法认识,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也没有什么是非可言。有此才有彼,有彼才有此;有是才有非,有非才有是。所以应该不分彼此,不分是非。毛嫱丽姬虽为绝世美人,鱼鸟麋鹿却不以为然。至于仁义是非,更是不知怎样辨别。
所谓“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庄子这种认识论片面强调相对真理,抹杀了绝对真理的客观存在,混淆了“万物之灵长”的人与万物的本质区别,冲击了传统的天人合一之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消极影响,与老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虽然如此,但在美学领域却不失其混沌美的意义。
6、本真美
庄子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大宗师》
又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民,谨守勿失,是谓反其真。’”《秋水》
又曰“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又曰:“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天地》
知天与知人是人生的极致。天之所为出于自然,人之所为出于智力。而智力也是出于天,也是天之所为。所以不要追求智力,而要以智力所及保全天命之年。
庄子将天然与人为作了明确的区分,提出了返本归真的理想。在这里,庄子进一步阐明他返本归真的具体路径,那就是——技、事、义、德、道、天,循序渐进,层层扬弃,返归本然天真的状态。综观庄子之学,最为执著的就是对于天然本真的追求。在他看来,大鹏击水三千,翱翔万里,“犹有所待”,不过如此;宋荣子举世非誉,无动于衷,“犹有所待”,不过如此;列子御风而行,飘然出尘,“犹有所待”,不过如此。那么他理想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返本归真,无有所待,与道同游,健行不息!
可贵的是,庄子绝非一个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而是一个躬身力行的实践者。穷困潦倒,慷慨其志,终身不仕,以保天真。庄子以一位智者特有的智慧洞察到自然之大美与人为之拘泥、自然之永恒与人为之短暂,主张各遂其性、顺其自然,反对矫揉造作、为物所累,这对后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尤其是艺术领域影响很大。此其美学精神特质之一。
东西晋演义插图.jpg

古代神树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jpg


晋青釉兽首洗.jpg
南朝青釉三足砚-中国美术全集.jpg

发表于 2019-8-23 19: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8-31 18: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6-19 19: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