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0|回复: 1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3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 05: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33

第十二节 赵夫人画论
    三国时期的吴王赵夫人有“三绝”:机绝、针绝、丝绝。即织锦、刺绣和胶丝作轻幔。她能用针线在方帛之上绣出“五岳列国”的地图。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说: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蜀魏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
这是画史上记有艺术活动的第一位女画家。吴王赵夫人巧于机、针、丝,以三绝著称于世。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关心时政,积极参与国事。地形图当属山水画的一种,其实用性要求作者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及表现力。
活动于公元346—407年间的有“才绝”、“画绝”、“痴绝”的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画中山石树木的画法呈不成熟状,生涩古朴,山石无勾染皴擦,树木多如伸手布指。而早在他一百年前的吴王赵夫人,不仅能“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还能“绣作五岳列国地形”,由此可见,她已颇具一定的山水画功底。
第十三节 王微《叙画》
   “辱颜光禄书: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而工篆隶者,自以书巧为高。欲其并辩藻绘,核其攸同。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变动者心也。灵无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之画,齐乎太华;枉之点,表夫龙准。眉额颊辅,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横变纵化,故动生焉;前矩后方而灵出焉。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致也。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
王微(415—453) 字景玄,出身于王氏大族,曾任司徒祭酒、太子中舍人。他具有多方面才能,"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在文学方面有较高造诣,《叙画》虽然是王微讲山水画的论著,其意义却不限于绘画艺术,其中的美学思想,也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受老庄的影响,道家思想和隐逸情怀也反映在《叙画》中。他论述了绘画艺术的位置和价值,使山水画论真正完全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第一次把山水画完全从实用中摆脱出来,使其具有独立的艺术性。
王微现存《叙画》一篇主要是探讨山水画理的。在山水画论史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叙画》全文大旨归宗《易经》,如其中“成当与易象同体”、“器以类聚”、“物以状分”等思想可证等。无以复加地肯定绘画的价值,抬高绘画的地位,说它能与作为中国文化原点与基石的最重要经典《易经》所述易象同体。
大力倡导书画在本质上相通之论,开启了唐代张彦远著名的“书画同体”论,对后世源远流长的“以书入画”潮流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认为山水画本于人心顺应自然山水的感动而生之情。认为山水画不是画地图,而是要形象与灵趣并重即形神兼备,与顾恺之“以形写神”接近,是对恺之人物画论的创造型转化,与宗炳论山水画的“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异趣。对萧绎《山水松石格》中“高岭最嫌邻刻石,远山大忌学图经”思想的提出有重要影响。
认为作山水画应注意远近大小等透视问题与采取“以小见大”之法,宗炳《画山水序》中也讨论过类似问题,可见这是山水画初兴时画家们共同关注的。
将自然山水人格化,直接开启了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等山水画名论。
认为山水画点景处理应遵循“器以类聚”“物以状分”的原则,对谢赫“六法”“随类赋彩”等画论的提出有很大影响。
主张山水画家应看破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以淡定的心境去关照与体会自然山水,与之合一,自然山水的灵趣才会降临画作中。
作者远眺秋云,神彩飞扬;面临春风,思绪壮阔,这种心旷神怡之乐即便是耳边有金、石演奏的乐曲,身边有珪、璋一样贵重的宝玉权势也是难以比拟的。展开画卷,抚摸图册,效果与翻阅《山海经》里的插图大异其趣。绿树随风飘拂,白水激荡溪涧。啊!这难道只是心运手随的笔墨吗?其实自然山水的神韵早就降临到画中了。这才是绘画的情趣啊!
第十四节 萧绎《山水松石格》
夫天地之名,造化为灵。设奇巧之体势,写山水之纵横。或格高而思逸,信笔妙而墨精。由是设粉壁、运神情。素屏连隅,山脉溅渹。首尾相映,项腹相迎。丈尺分寸,约有常程。树石云水,俱无正形。树有大小,丛贯孤平;扶疏曲直,耸拔凌亭。乍起伏于柔条,便同文字。(原缺十字)。或难合于破墨,体向异于丹青。隐隐半壁,高潜入冥。插空类剑,陷地如坑。秋毛冬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巨松沁水,喷之蔚冂。裒茂林之幽趣,割杂草之芳情。泉源至曲,雾破山明。精蓝观宇,桥杓关城,人行犬吠,兽走禽惊。高墨犹绿,下墨犹赪。水因断而流远,云欲坠而霞轻。桂不疏于胡越,松不难于弟兄。路广石隔,天遥鸟征。云中树石宜先点,石上枝柯末后成。高岭最嫌邻刻石,远山大忌学图经。审问既然传笔法,秘之勿泄于户庭。
梁元帝(508-554)《山水松石格》,既是对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文体的发展与规范,又直接开启了盛唐王维《山水论》、《山水诀》更为规范的“四六句”文体。中国山水画论自至开始成熟,这是饶有兴味且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明确提出“格高而思逸”的观念,直接开启了唐及以后画论中“神”、“妙”“能”,“逸”四品说中的“逸品(格)”,又是对谢赫论人物画中“高逸”、“画有逸方”、“纵横逸笔”、“意思横逸”等类似观念的承接、转化与进一步发展。
明确提出“丈尺分寸,约有常程”的画山水比例问题,既是对宗炳《画山水序》“竖划三寸,当千切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王微《叙画》“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等比例问题的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又直接影响到盛唐王维《山水论》“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等更成熟的比例论之提出。
讨论山水画技法史中“墨”的问题,如“墨精”、“破墨”、“高墨”、“下墨”等术语的提出等,既承接与发展了宗炳《画山水序》中的“横墨”观念,又为盛唐王维在《山水诀》中提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准备了初步条件,还是南朝后期画坛水墨山水画萌芽的集中反映。
提出“破墨”观念,既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以“破墨”论述王维、张璪水墨山水画中以水破墨而分浓淡技法提供了术语支撑,又开启了后世十分兴盛的以“破墨”为主要特征的水墨画史。
明确提出“炎绯寒碧,暖日凉星”、“高墨犹绿,下墨犹赪”等观念,是对当时画苑色彩心理学探究现状的高度理论概括,前者不但论及色相冷暖对比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而且谈到具有不同冷暖色相的物象也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后者则涉及到色彩的对立机制理论,真让人叹为观止。
明确提出“笔妙而墨精”、“或难合于破墨,体向异于丹青”等“笔”与“墨”对举、“破墨”与“丹青”对举的观念,为盛中唐画苑水墨山水与金碧青绿山水分流,之后水墨山水兴盛,金碧青绿山水式微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导向。
高逸图卷2.jpg

晋人庐山观莲图.jpg


临朐北齐墓壁画.jpg
山东青州北齐画像石刻.jpg

发表于 2019-9-1 23: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12-18 16: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