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回复: 4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7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9 06: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76

第十二节 王冕《盆中树》
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道者、煮石山农等,浙江诸暨人。屡举进士不第,归隐于会稽九里山。工诗善书,精于画梅。隐居在诸暨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户人家,一条溪水像带似的流过,挺秀的山峦耸立在屋后,竹木茂盛,一片葱茏。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么一个山村中度过的。朴实的生活与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热爱生活的性格,赋予他的盆景文化诗篇创作以浓厚的生活气息。
《幽居次韵》城市居何僻?山林境颇同。竹窗风细细,花榭日融融。叠石留云卧,开渠许溜通。
《云麓渔舟图》大山小山无寸青,长江万里如月明。楚天不尽鸟飞绝,老树欲动风无声。
《对景》景胜诗怀旷,愁围酒力降。地雷晴破石,山雨夜翻江。
《次答王敬助》垒石旋成蒸药灶,插篱将就种瓜园。富贵功名只如此,何须多梦过侯门?
《天台行》怪石长松磊磊兮落落,神芝灵草绵绵兮芊芊。
《临江寺》山灵本是爱山农,况是登临重复重。海水浮来多怪石,云霄上接有高松。
《玄真观》青冈直上玄真观,即是人间小洞天。花石掩光龙吐气,芝田散彩玉生烟。
“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诗人独得梅清性,不画官梅画野梅。”
《盆中树》:橐驼已矣树多病,后世谁能谕官政?盘根银节入盆盂,岂伊妡生之本性?童童结盖拥绿云,皮肤转卷生虫纹。幽人重之如重宝,置诸座右同佳宾。时时玩赏勤拂试,要做人前好颜色。自怜无路接春风,惭愧荆榛得甘泽。人言此树受恩爱,我独悲之受其害。既无所资无所求,何故矫为阿媚态?嗟哉木命既有亏,其所玩者何为奇?君不见石家珊瑚高且贵,今日根株在何地?又不见李家花木比异珍,于今野草秋烟昏。姚黄魏紫夸艳美,看到子孙能有几?人生所重重有德,耳目之娱何足齿?我知万物各有缘,胡不听之于自然?平原太谷土无限,樗栎能与天齐年。此树那宜此中种,器小安能成大用?愿君移向长林间,他日将来作梁栋。
在《盆中树》这首长诗中,王冕批评把树木扭曲得变形,放入“盆器”中被当作至宝欣赏。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不仅是在说树,也是在说那些被社会压抑变态的文人学士
第十 元代山水画论及其影响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尤其在山水画具有特殊的成就。山水画创作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山水画发展到元代,在众多文人画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别开生面,再起群峰,终于取得了元代画坛的主导地位,成为元代绘画成就最高的表现。元代艺人讲究的是随缘而取,随兴而玩,少了唐宋时期的气势,但多了前朝欠缺的情感宣泄。元代文人画更注重笔墨意趣和个人风格。重视写意和主观情感的抒发,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元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元代的山水画家从大自然中直接感受,师法造化,获得绘画题材,另一个方面吸收传统技法,通过不同的师承,与传统渊源接轨,产生各种独特的风格。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隋唐五代,到了宋代极其昌盛,发展到元代则出现了转折性的巨变。“一河两岸”构图是元代山水画艺术一大创新特点,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构图方式。通常画面中有一条宽阔的江河隔开远、近两边景物,前景有坡石或枯木,远景为低平的山峦,产生一种空旷辽阔的景象。这种构图在元代十分盛行,无论在黄公望、倪瓒或吴镇的作品上都可见到。
  元代山水画,开始阶段是群峰突起,风格多样,沿续宋画风范。经过钱选、高克恭、赵孟頫等几位的努力,渐渐具有了元人的时代风貌,再经元四家等人的继承与发展,元代山水画特有的时代风貌形成了。而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人的创作是元代山水画成就的集中表现。他们的艺术犹如四座巍峨的山峰,标志着元代山水绘画所达到的历史高度。这种文人画成功的实践与理论,最终又奠定了中国盆景文化的理论基础,并成为盆景文化创作的源头! 赵孟頫盆花图宋元集繪冊故宮書畫錄台湾故宮.jpg

元 龙泉窑暗花菱花口盘 广东博物馆.jpg

元龙泉窑青釉蔗段洗-故宫博物院.jpg

发表于 2019-10-9 06: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10-9 10: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10-9 18: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0-10 21: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12-18 16: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