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回复: 3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8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5 05: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83

第六章 明代的盆景文化成就
第一节、明代盆景文化的概述
1368 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国号大明。朱元璋认为文人会傲慢不服,便不断罗织罪名,将他们置于死地。此后,历代帝王都多对文人实行高压政策,迫使文人们纷纷遁入山林,隐逸乡里民间。
明代中叶后,朱元璋所制定的统治制度渐趋松弛。
宣德似乎对待禁苑中的山石,更是表露赞赏之意。他观望万岁山,曾连续作有不少的诗篇,如《春日登万岁山》、《九日登万岁山》、《万岁山晚眺》、《太液池上望万岁山》、《万岁山四时咏》等。
明朝末年,江南地区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也日趋繁荣,科学技术有较快发展。文人与士大夫竞相建造的私家园林、盆景园林山石增多,且大多筑于城市乡镇。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盆景园林山石,无一不沉淀着历代文化的精华。它呈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生活雅趣和美学品位,成为文人生活极为重要的一处所在。
明人向往独门独院,充满书卷气与怡然自得的盆景园林山石。当时著名的文人、画家,有不少人成了盆景园林山石的名家。精巧构思和工艺的“咫尺山林”中集结着盆景园林山石,花朩景致,流溢出氤氲的文人气息,渗透着“小中见大,小中见巧”雅逸的情韵;蕴含了文人的生活情趣、品味和文化修养,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境界。  
计成《园治》说:"崇祯甲戌岁,予年五十有三,历尽风尘,业游已倦,少有林下风趣,逃名丘壑中,久资园林,似与世故觉远。惟闻时事纷纷,隐心皆然,愧无买山力,甘为桃源溪口人也"
明代盆景园林山石的兴盛,其重要的标志,是涌现出了一批盆景园林山石的名家,如有:计成、张南阳、吴生、顾山师、曹谅、陆叠山、周丹泉、翁彦升、施绍莘、高倪等。更有米万钟、王世贞、陈所蕴、林有麟等著名的文人画家积极参与。
竹叶亭杂记:宣武门内武公卫胡同,桂杏农观察菖卜居焉。宅西有园,曲榭方亭之前凿小池,砌石为小山,有一石砣然苍古,为群石冠,苔藓蒙密,摩挲石阴,得万历三十年三月起堆垒山子高倪修造十六字。杏农属余书小额详记之。(参看第九章第七节《哲匠录》)
又记有:德胜门内积水潭龙王庙曰汇通寺,乃乾隆间敕修者。叠土成山,砌石碗蜒有致。庙之后有一石,相传为落星,遍身如云头倦成者。叩之声如铜,质坚而有白点。询之定如和尚,云:“非落星,因其身有白点,故谓之‘星星石’耳。”庙前河地杂种芰荷,大可游{甜心},亦一小胜也。西郭八里庄慈寿寺内有一太湖石,高四尺余,瘦、露、秀三者俱备矣。宝西园比部得一太湖石,坚白如玉,两峰净峭,高三尺余,为同寅舒灵阿借去玩供,即携归西安驻防矣(舒君行四,于浙江臬司任乞病引归西安)。
明代有关盆景园林的著述有:高濂《遵生八笺.高子盆景说》,文震亨《长物志.盆玩》,顾起元《客座赘语》, 吕初泰《盆景》,曾勉之著《吴风录》,王鏊《姑苏志》,屠隆《考盘余事.盆玩笺》,王鸣韶《嘉令三艺人传》,陆廷灿《南村随笔》,屈大均《广东新语》,林有麟《素园石谱》,陈沂《金陵世纪》,王世懋《名山游记》, 曹学《蜀中名胜记》,文征明《拙政园记》、《玉女潭山居记》,顾大典《谐赏园记》,潘允端《豫园记》,朱察卿《露香园记》,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安氏西林记》、《 山园 记》、《灵洞山房记》,王稚登《寄畅园记》,邹迪光《愚山谷乘》,长宝臣《熙园 记》,陈所蕴《日涉园记》,张风翼《东志园记》,陈宗之《集贤圃记》,钟惺《梅花墅记》,郑元勋《影园自记》,王心一《归田园居记》,江元祚《横山草堂记》 ,孙国光《游勺园记》,刘侗《帝京景物略》,祁彪佳《寓山注》,计成有《园冶》等。
明清许多著名的匠师都是由文人画家改行,或兼通绘画与盆景园林山石的。张南阳受当画家的父亲的影响,自幼喜欢绘画,因其有绘画基础,精通叠山之法。计成“少以绘名”,“最喜关同荆浩笔意”,由画家改行而成了造园叠山匠师。张南垣“少学画,为倪云林、黄子久笔法,四方争以金币来购”。明代文人、画家多有建造家中小园,如邹迪光“愚公谷”,米万钟“勺园”,徐渭“青藤书屋”,李长衡“檀园”,文震亨“香草佗”,冒辟疆“水绘园”,也都传有盛名。
造园师不仅是兼通绘画,也多兼通盆景园林山石。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卷一《再咏川图次韵》一诗中提到,“郡人张南垣不仅能杂土垒石为假山,又妙作盆池小山,数尺中岩呐变幻,溪流飞瀑,湖滩渺茫,树木翁郁,点缀寺宇台榭,石桥墓塔,颓垣败阑,皆一一生动,令观者坐游,终日不能出,亦从来所未有”。
吴之振这段文字记载史料很重要,也很清晰可靠,不仅见证了造园要精通盆景,也将艺人们创作的盆景山石描述成神乎其神,精彩极致。环境创造了一定的物质 条件, 社会市场也给了鞭策和激励,艺人们经过顽强不懈的 努力探索, 终于在盆景园林山石这个艰难、高深的艺术领域,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明代另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有关盆景园林山石内容的这类书籍很多,如计成《园冶》,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吕初泰的《盆景》,屠隆《考盘余事》,顾起元《客座赘语》,文震亨《长物志》,林有麟《素园石谱》,谢肇制《五杂组》,高濂《遵生人笺》,王世贞《弇山园记》,曹昭《格古要论》,陈继儒《小窗幽记》、《岩棲幽事》,徐樹丕《识小录》,陈所蕴《啸台记》,张岱《陶庵梦忆》,张应文《淸秘藏》,米万钟《米氏勺园图》,谷泰《博物要览》、刘侗《帝京景物略》等。
在中国盆景园林山石发展史上,明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的高峰。不仅是涌现了一大批盆景园林山石名家,产生了有关盆景园林山石艺术方面划时代的专著。而是众多的艺术种类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有显著的进步,晚明生活的日渐精致和器物的趋于小巧,使各项艺术空前繁荣,大师巨匠层出不穷,构成晚明最精彩的景象。珐琅彩冠绝古今,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嘉靖、万历的五彩瓷,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明式家具几成中国家具艺术的代名词。明代的陶瓷盆器,木、漆、石器、盆几都达到了超前代的高度,并且形成了各个品种的著名生产中心。
纵观明代的艺术成就,便会发现困惑和探索是艺人的精神特征。这种特有的现象虽然也有激励艺术发展的作用,但重要的则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既因循守旧又顽强探索的矛盾心理,成为明人艺术创作内在的精神情结,文人画南北宗之说的出现,表明进入了艺术理论深度探讨、总结经验的时代。由此而产生更为重要的标志,是明代艺人们创作出众多的有关盆景园林山石内容的绘画、盆景园林木刻版画等重大艺术成就,留传下众多盆景造型的神采图像,为中国古代盆景园林艺术的长足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明代万历在位47 年,曾有30 多年中再没有走出紫禁城一步,这是一个平庸的时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昏暗的时代,却产生出了“登峰造极,光芒万丈”的木刻版画艺术,并同时也产生了辉煌的中国盆景园林山石艺术。一些文人画师开始向民间画师学习,出现了两者相互影响的局面,陈洪绶吸取民间绘画的艺术风格,徐渭尽以民间生活为题材,著名的画家如唐寅、仇英、丁云鹏等人都积极参与了雕版绘画与盆景园林木刻版画的创作。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利氏本人也会作画,曾为《程式墨苑》画插图,全以线描为主,说明他已掌握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明代产生了数万种木刻版书籍,而其中的插图有一大批是盆景园林木刻版画。它成为盆景园林信息最积极传播者,使中国盆景园林从宫廷艺术、宗教艺术、文人艺术中走到了民间,走向了文化传播市场,广泛普及形成了市民艺术。由此反映了各时代真实的社会情态,变少数人的摆设为大多数人的艺术,传播了相对真实的盆景园林信息,传播了盆景园林图象造型与技艺,形成了诸多流派与辉煌的中国盆景园林艺术,此后影响并推动了日本与世界盆景园林的进步。
郑振铎《中国古代版画史略》中所说:其创作的成就,既甚高雅,有甚通俗。不仅是文士们案头之物,且也深入人民大众之中,为他们所喜爱。数量是多的,质量是高的。差不多无书不插图,无图不精工。”当社会艰难的时期,某些文化艺术反而繁荣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物质条件,而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杰出对抗而出现。历史就是如此地不可思辨,也的确无法用惯性思维来解释。

16世纪-老子作道德经纸本设色费利尔美术馆藏.jpg


仇英春庭行乐图 局部.jpg


明 黄花梨刀牙板平头案.jpg


明弘治白釉青花加绿彩云龙纹盘故宫博物院藏.jpg



发表于 2019-10-15 06: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10-15 18: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0-15 19: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6-9 07: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