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思议 {十} 一 创新、突破与传统 创新,突破,,是中国盆景界多年常见的探讨话题。突破是相对传统而言,或称冲破传统索博。中国汉字,国外称方块字。自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字出现至今,仍然只有篆,隶,楷,行,草等就这几种传统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后,有文化学者提出∶改革汉字,改变传统方块汉字。理由是方块汉字难写,难学,难懂,难理解。如∶‘你心里在想什么?’。想应该是脑子,心怎么会想?只会供血。许多年前,某位翻译陪外国朋友参观一处历史名人故居。说﹕这是某朝代人,当过宰相,为人大度,宽容。后人称这位宰相∶“宰相肚里能撑船”。外国朋友好奇问∶“人的肚里怎么能撑船?”。一些人士建议将方块汉字改用阿拉伯拼音。那些传下来的古籍,还有书法等艺术怎么办?结果仅仅将部分偏旁(字)作了简化,称∶简化汉字,(港澳台地区仍用繁体)。焼油的火车头淘汰了焼煤,用电的淘汰了焼油的。三G手机淘汰了两G,四G淘汰了三G,很可能,五G手机会淘汰四G。这是时代进步,是技术创新。突破与创新,一般常用于科技领域。盆景界内一些人士,对盆景∶囗不离创新,文必称突破。作为文化属性的传统盆景艺术,应该是先继承,后发扬,即∶推阵出新。 盆景名家仲済南,用废树根,树杆制作的假树,几乎可乱真。盆景名家李成翔,以国画形式制作掛壁式山水盆景,如果,我们排除用科学方法去验证这些造型树是‘活’的还是‘死’的,有无生命特征,,都可视其盆景领域內的创新,或成果。传闻画家潘天寿,曾用手指甲作过画,没用传统毛筆作画,可视其在使用工具上的创新,而所创作的画,仍属于传统概念上的中国国画。 盆景是文化,属文化的很多,如∶石文化,茶文化,食文化,酒文化等,。盆景是文化中的艺术,也是文化中软实力的一个实体体现(代表之一)。如果我们认可在盆景艺术创作方面相对传统而言用‘创新’这一称乎 ,那也是相对于盆景传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断了骨头连着筋之情结。∶是娘胎里出来的孩子,身上留有父母传承基因。 二∶ 风格 群内唐唯真先生言∶‘(作品)沒有自己的风格,好比没有灵魂’。 本人同意唐先生观点。 盛銀蛟先生是沪上久负盛名的一位盆景名家,在国内国外盆景界声望也很高,现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从其在群内不断发表的单棵,双棵,多棵以松柏为主的盆景作品看,体现了盛先生业己形成属于自己的盆景艺术作品风格。 华为老总任正非在媒体上言∶‘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就可以,一个人一辈子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我们十三亿人民,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就是伟大祖国’。二十多年前,在房地产能大赚快钱时,华为没用资金跟风去抄房地产。专心做自己的电讯通讯设备,成就了目前行业老大,领头羊。也招来以美国为首动用国家力量的打压。 本人不认为从事盆景艺术创作者,今天学张三,明天跟李四,后天仿王五,这种现象不一定是件好事。其作品,像四川变脸朮,一转身又成另一张脸,最后认不出那一张脸属于自己。(作品)。如今己进入五G人脸识别时代,风格就是面孔。即使作品不标名和姓,多数人(群內)几乎都能识别是某某人的作品,或类似某某人风格的作品。能有个人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才是盆景人士成熟的标志。 例∶画家徐悲鸿的马,斉白石的虫草,李可染的山,黄冑的骡……各自成一格。李可染是齐白石的弟子,所画山水,与师傅风格各异。盛银蛟先生在整修树桩盆景时讲过这样的话∶‘(叫)别人帮忙剪不行,怕(被)换了一种思路……’。沪上山水盆景大家汪彝鼎老师,一般不对别人作品说三指点{含本人作品}。认为∶‘各人的创作理念、审美倾向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在艺术创作领域提倡一人一脸,个性独创。风格不是书本上教出来的,不是跟盆景大师学上几次课就能学成,也不是师父带徒弟能教出,是经努力最终合成属于自己的结果。个人风格形成,也非易事,一般需经几十年努力,俗话称∶“大噐晚成”。正如一盆优秀的树桩盆景,没有二十多年努力养护修剪,造型,难以成就大器。沪上盆景名家盛银蛟先生,其所创作的树桩盆景作品,已形成属于自己的作品艺术语言,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造就了有别他人的盆景艺术形式美! 本人不赞同“盆景是活的艺术”“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这种論述,称其是“盆景伪理论”。如果在树桩盆景、丛林式盆景中添加一些无生命特征,死的,假的,人,马,牛,羊,类似山水盆景的山上〔中小微山水〕添一些无生命特征的假树,假草。增加人文景观,自然风貌。编写盆景故事。传递民族人文情怀,用盆景这个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並向世界传递!风格有个人,也有属于民族的,人们常称∶民族风格。,因地域不同,文化化理念不同,及民族历史不同,造就了民族风格不同。中国盆景艺术的民族风格应该是什么样?需共同探讨,共同努力。 (三) 评比 盆景评比,是推动、普及盆景艺术发展、发现、挖掘盆景创新作品的一个很好平台。如今∶老式的評比模式到了需改革,更新的时候。几乎一直是那几个大师,专家,一直是那几幅面孔,成了盆景展览评比“专业户,忙得分不开身。同时,客观上掌控着盆景理论话语权,掌控着中国景发展方向。。要知道∶艺术家绝大多数是偏才。偏才∶是指偏向自己艺术观点、风格、审美倾向所好。假如请殷子敏、朱子安(均己故)来当盆景评委,也难避免。他们自然会选择符合自己艺术观点、审美倾向的作品。另外,如果纯粹一直由这几位大师来做评委,其机制的公证性,在逻辑上就存在问题。西方艺术组织展览评委,基本上是有艺术史論者,鉴赏美学研究者、艺术举办方、赞助商等人士组成。多年前,本人在一篇盆景思议文中提出∶盆景展览评委,建议由盆景艺术家、文化学者、美学评论家、画家、赞助商、官方文化人士组成。即“三国四方”混合体组成。预防近亲繁殖。世界上沒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永远正确的评委。因此∶形式多样的评委几制,要比由自身组织自己评自己好得多,也公平、公正得多。 从百度网获息∶2018年度美国电影奥斯卡评委。由928人组成。国内上海“达人秀”,经一轮又一轮淘汰,最后在评定一、二、三名时,由媒体和大众一零一个人组成的大众评委投票决定。从以上两例看,原先评委想左右评比结果、也无能为力。同时,也有效防止社会上常听到的∶权力尋租,权力腐败、钱权交易、利益输送等现象。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正真的英雄’。在省市以上盆景展览评比(选)中,多次建议∶把送作品的参展者(送展者一律平等,像股市里的股民一律平等),当回事。给予一人一票权力。把送展品的参展者,当审美主体,最具权威的评委,创建一个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评比评选机制(理念)。 评比与创新有密切联系,创新又因为传统力量強大(惯性)被淹没或否定。因此∶在盆景展览评比中,必须创立一个创新奖项,突出盆景创新的重要,以资鼓励。创新又属于少数,个别,‘不以成败論英雄’。事与非,好与坏,对与错,留给时间去判断。 盆景展览评比模式改革,不仅在机制上,在送展作品的技术層面,大小,长短,高低,的区分应贴近现实实际。以山水盆景为例∶目前同属大型类∶100cm㐅0,1cm长方盆﹕面积为10平方厘米。与100cm㐅0,6腰园盆,面积为60平方厘米。相差6倍。好比一个身高1,8米,体重八十公斤,。一个身高同样1,8米,体重四十公斤。放在一起比赛拳击,合理吗?也不知道拍什么脑袋想出来的。它严重影响或阻碍山水盆景艺术之间的百花斉放与创新发展! 四 发扬传统,推阵出新 画家陆俨少语∶沒有传统的创新是站不住脚的。 元朝画家赵孟頫语∶作画贵有古意,着无古意,虽工无益。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代表。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是其它艺术门类借鉴主要的理论基础教材。例∶“”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亦作豆,)。是传统山水画理论的基础要令,也是盆景山水水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理论支掌。而在盆景展览评比中,把那些“丈树尺山”的盆景也列山水评,並给以金,銀奖。这些盆景大师评委,是否真的读懂了中国画中的山水理论?造成在山水盆景创作中的方向误导。这类作品,一般可归类为树石盆景,或水旱盆景。 “笔墨当随时代” “盆景艺术当隨时代”,是时代需求,也是一个必然趨势。在盆景艺术作品中,需要体现健康、正面,向上正能量。不必刻意去追求新、奇、古、怪。求险、求奇、求怪作品。上海盆景艺术界,在创作过程中,排除外来干忧,特别是在中,小,微型山水盆景创作中,坚持独立自主,推阵出新,形成一个良好氛围。2020年元旦之际,上海植物园将首次举办“山水盆景艺术”专题展览。﹝含观赏石﹞。这也国内弟一个“山水盆景艺术”专题展览,为在盆景界一直处于底潮特别是为中,小,微型山水撑了撑腰。某些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要求很高,’“盆景是活的艺术”。这些盆景艺术大师,自己应该亲自示范示范,在小微山水盆景上栽几棵活树,试试。身教重于言教,用实例教育一下山水盆景创作者。这些人士的理论言论,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而检验理论(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