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195第七章清代的盆景文化成就
第二十节 清代的画论及其影响
全清有史可稽的画家,多至近六千人,可谓繁盛。清代的艺术理论著述和资料汇集极为丰富,有画学著作近二百八十种,书画学著作近八十种。它们涉及史传、理法、鉴评、著录等各个方面。 清代历朝皇帝,大多爱好绘画艺术,倡导社会风气,使更多的人热心投入画家的行列。总的看来,以山水画、花鸟画比较发达,成绩较好,人物画次之。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清代绘画,在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它承接元、明以来的趋势发展,士大夫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在明代后期形成的诸画派,到此时更是分支繁衍。 前期(顺治至康熙中),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成为画坛的正统派,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其昌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技巧功力超卓,但缺少鲜活的生趣。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到整个有清一代。 清代的山水绘画受五代、宋、元、明画风的影响,形成不同画派,尤以元四家和董其昌的影响最大。四王的仿古山水长期占据正统派的地位;清初四僧和中期的扬州画派则强调张扬个性,力图革新;髠残、石涛、边寿民、居廉等画家更重在师法自然,用功写生。 康熙晚年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巩固、疆域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康乾盛世"。此时宫廷绘画在皇室扶植下活跃一时,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多样,人物画的成就显著。西洋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人融合中西绘画技法有过出色的作品;后期随着殖民地化的社会危机加深,用以怡情遣性的文人画趋向没落,而在主要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适应新兴市民的艺术需要,分别形成了"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开出画坛新风。 同时的江南地区,却出现了一批反正统的画家,他们大多是明末遗民,政治上不与清统治者合作,艺术上反对陈陈相因,主张抒发个性,所以作品往往感情真挚强烈,风格独特新颖。代表画家有弘仁、髠残、朱耷、石涛合称的"四僧",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以弘仁、查士标、梅清为代表的"新安派"等。其中"四僧"的成就最为突出,给后世的有益影响也更大。 而经济发达的扬州出现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他们接过石涛、朱耷"反正统"的旗帜,以革新的面貌出现于画坛,用绘画抒发自己郁懑愤激的情怀,表达心灵高洁的向往,形式上意到笔随,狂放怪异,不拘一格,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对近代和现代的花鸟画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后期(道光至宣统),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画坛也发生了急剧变化。怡情养性的士大夫文人画日见衰微,而在辟为通商口岸的商业城市上海、广州,分别出现了以赵之谦、任颐、吴昌硕为代表的"海上画派"和由居巢、居廉首创的"岭南画派",开拓了文人画的途径,以新颖活泼的面貌,博得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直接启导了近代和现代的画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