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197第七章清代的盆景文化成就
第二十一节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2
尊受章第四
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古今至明之士,藉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不过一事之能。其小受小识也,未能识一画之权扩而大之也。夫一画含万物于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然贵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得其画而不化,自缚也。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之,强而用之,无闲于外,无息于内。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乃所以尊受之也。 释文:感受与认识,是先有感受而后认识呀。认识然后感受,不是先前的感受呵。古往今来极贤明的文化人,凭借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而抒发自己的感受,知道自己的感受而抒发自己的认识,不过是对某一方面事情的感受与认识而已。这是肤浅的感受和肤浅的知识罢了,不能认识“一画”的重要性进一步扩展和壮大“一画”呵。“一画”将世间的万物包含在它的内容之中。画的形成源于墨色,墨的运行源于用笔,笔的运动源于腕,腕的运动源于人的内心。如天空的创造自然生命,大地的创造收成,这是天地所得到的呵。然而可贵的是人能尊重天地所得到的而不尊自甘落后,不求上进呵。得到古人的画而不通过学习进行消化,是自己束缚自己呵。所以学习绘画的人一定尊重而严格遵守天地的运行规律,强劲有力地运用,在表面不悠闲,在内部不停止。易经说:“天遵循天道运行不息,君子应该感动受到天道的启发而自强不息。”这就是所以尊重感受的原因。
笔墨章第五
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非山川之限于一偏,而人之赋受不齐也。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飘缈,此生活之大端也。故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苟非其然,焉能使笔墨之下,有胎有骨,有开有合,有体有用,有形有势,有拱有立,有蹲跳,有潜伏,有冲霄,有崩力,有磅礴,有嵯峨,有奇峭,有险峻,一一尽其灵而足其神! 释文:古代存在着擅长用笔和用墨的人,同样存在着擅长用笔而不擅长用墨的人,还存在着擅长用墨而不擅长用笔的人,不是山岳﹑江河的局限于一个部分,而是人的天赋和接受知识的有差别呵。墨的飞溅在于笔法的灵动,笔的运行使墨有了神韵,墨不潜心修养是不灵动的,笔不深入生活是不能获得精神的。能接受潜心修养的灵气,而不了解生活的精神,是有墨没有笔呵;能接受生活的精神,而不变化潜心修养的灵气,是有笔没有墨呵。山岳﹑江河以及自然万物的形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空虚有实在,有中断有连续,有层次,有剥蚀脱落,有风采韵致,有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这是生活的重要方面呵。所以山岳﹑江河以及自然万物推荐自己的灵气给人,因此人行使这潜心修养体验生活的权力,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能使手中所运用的笔墨,有筋肉有骨气,有开始有结束,有内在的的本体有外在的表现,有形状有势态,有弯曲有直立,有蹲踞跳跃,有潜藏埋伏,有冲霄,有崩决的爆发,有广阔无边,有高大险峻,有奇特陡峭,有险要峻拔,全都穷尽自己的灵气而且充分地显示自己的神韵! 运腕章第六
或曰:绘谱画训,章章发明。用笔用墨,处处精细。自古以来,从未有山海之形势,驾诸空言,托之同好,想大涤子性分太高,世外立法,不屑从浅近处下手耶?异哉斯言也。受之于远,得之最近;识之于近,役之于远。一画者,字画下手之浅近功夫也。变画者,用笔用墨之浅近法度也。山海者,一丘一壑之浅近张本也。形势者,皴之浅近纲领也。苟徒知方隅之识,则有方隅之张本。譬如方隅中有山焉,有峰焉,斯人也得之一山,始终图之,得之一峰,始终不变,是山也,是峰也,转使脱瓿雕凿于斯人之手。可乎?不可乎?且也形势不变,徒知皴之皮毛;画法不变,徒知形势之拘泥;蒙养不齐,徒知山川之结列;山林不备,徒知张本之空虚。欲化此四者,必先从运腕入手也。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腕受实则沉著透彻,腕受虚则飞舞悠扬,腕受正则中直藏锋,腕受仄则欹斜尽致,腕受疾则操纵得势,腕受迟则拱揖有情,腕受化则浑合自然,腕受变则陆离谲怪,腕受奇则神工鬼斧,腕受神则川岳荐灵。 释文:可以说:绘谱画训之类的书,每一章都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学说,用笔用墨的技法讲的都很精细”。自古以来,从来就没有过关于描绘山川海洋的形状势态方面的书籍,驾驭众多佛学的言论,托兴于共同兴趣的好友。想我大涤子(石涛)品性太高吧,从世外立法(以佛法建立画法)难道不屑于从浅近的地方下手学习吗?真是奇怪这样的说法啊。接受的见解在于崇高深刻,获得的最直截了当;认识如果浅显,反会被役使得很远(走弯路)。“一画的方法认为”, 从写字绘画下手属于肤浅简单的功夫。掌握绘画变化,只是用笔用墨的简明易懂的法度。山川大海是丘岭、沟壑的简明易懂的样本呵。形势这个词的含义是皴的简明易懂的纲领呵。如果仅仅知道一点局部的知识,便会有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范本。比如某个地方有座山,有座峰,某个人也看见一座山,从始到终地描绘它们,看见一座峰,也是始终不变地描绘下来,是这样的一座山,也是这样的一座峰,让某个人通过翻制陶器模型的方法机械地把山峰复制了下来,这样的方法是可取呢?还是不可取呢? 况且山形气势上没有取舍变化,仅仅只知道皴的一点表面知识;画法技巧上没有改变,仅仅知道并拘泥于结构形态的一般常识;潜心修养不全面,只知道山峦河流的结构罗列;山与林构图上不完备,只知道范本的空虚。想要改变以上四个方面的不足,必须要先从运腕入手。运腕假若空虚灵活,则画笔能转折多变;用笔如同把木截断如同将纸揭起,则形象明朗清晰。手腕承受坚实则沉着透彻,手腕接受空虚则飞舞悠扬,手腕承受正面的力则坚定正直藏锋,手腕承受偏斜则歪斜尽致,手腕承受迅速的力则操纵得势,手腕承受迟缓的力则拱揖有情,手腕承受自然的的力则浑合自然,手腕承受变幻的力则奇异怪诞,运腕承受奇特的力量则神工鬼斧,运腕感受神妙则川岳呈现灵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