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回复: 4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35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 05: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356第八章中国近现代的盆景文化
第二十六节《张大千画论》2
黄如玉富贵万年图.jpg
黄如玉富贵万年图6.jpg
黄如玉潘癸冷诗窗清赏图1940年.jpg
黄如玉富贵万年图 5.jpg
张大千画论
山水
  国画中山水的境界最为重要,然而也要笔墨来辅助。有了境界,但是没有笔墨,或者有了笔墨,但是没有境界,也就不成为名画。它那结构和位置,必须特别加意,如画寺观,这些地方就不宜象人家的庐舍,好像和讲风水一样。这个说法,要多看古人名迹,以及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自然会了解的。
  假如画了一张画,其中主要安置人家处,却恰恰似一块坟地。这样的画,挂在中堂上面,试问别人看了,舒服不舒服呢?还能引人入胜吗?郭河阳论画,要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他所谓可以观的,是令人一看这张画,就发生兴趣,要一看再看,流连不舍。第二步就想去游玩游玩,第三步就联想到,这样的好地方,怎样能够搬家去住才好呢!这样的山水才算够条件了。有些人说中国山水画,是平面的,画树都好像是从中间锯开来的,这话绝不正确。中国画自唐宋而后,有文人画一派,不免偏重在笔墨方面,在画理方面,比较失于疏忽。如果把唐宋大家名迹来细细的观审,那画理的严明,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简直是体会无遗。董源画树,八面出枝,山石简直有夕阳照着的样子。关同画丛树,有枝无干,岂是平面的吗?画山水一定要实际,多看名山大川,奇峰峭壁,危峦平坡,烟岚云蔼,飞瀑奔流。宇宙大观,千变万化,不是亲眼看过,凭着意想,是上不了笔尖的。眼中看过,胸中自然会有,一摇笔间,自然会一齐跑在你手腕下。
  画山最重要皴法,古人有种种名称,只不过就其所见的山水而体会出来的。应该用那一种皴法传出,那所见的形状如何,遂名叫作某某皴,并非勉强,非用此皴法不可。如北苑用披麻皴,因为江南的山,土多过石,有因为要画的林木蓊郁,自宜于用这皴法。若范华原画北方的山川,太行王屋,石多过土,地也高亢,草苔也稀少,自然宜于用泥里拔钉、雨大墙头、鬼面这些皴法。设使二公的皴法,互相变换,又成何面目?所以我的意思,山水皴法不必拘泥,只要看适于某一种,就用某一中皴法。古人皴法,略举数种,荷叶皴、大小斧劈皴、披麻皴、雨打墙头皴、泥里拔钉皴、云头皴、折带皴、鬼面皴、牛毛皴、马牙皴、卷云皴、此皆常用者。
1.作画的道路
    应该怎样学画,作画的道路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张大千在《画说》中说道:
有人以为画画是很艰难的,又说要生来有绘画的天才,我觉得不然。我以为只要自己有兴趣,找到一条正路,又肯用功,自然而然就会成功的。
大千先生认为,作画当然得要有兴趣,但光有兴趣还不行,必须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训练,这样,方能够在作画上有所建树。作画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刻苦钻研、不断努力这一条道路。
2.如何学好中国绘画
大千先生认为要学好绘画,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
1)坚持勤学苦练的作画道路
作画须刻苦努力,没有捷径可走。可见,要想做好绘画,首要条件就是要吃得苦,耐得住寂寞,勤学苦练。张大千反对“三分人事七分天”,认为“七分人事三分天”才能取得成功。任你天分再好,不用功肯定是不行的。《画说》开头就提到神童一般过一段时间就默默无闻,销声匿迹了,原因就在于他们因自有天分而自傲,不去学习不思进取,终至平淡无奇。因此,要想学好绘画,首在用功,没有努力是没有回报的,作画也不例外。
2)临摹是学习绘画的开始
“在我个人的意思,要画画首先要从勾摹古人的名迹入手,把线条练习好了。”大千先生认为,临摹是学习绘画的基础,是作画的基本功,只有基础打好了打牢了,作画才能在此基础上有进步。在《谈画》中张大千具体提到了临摹的方法,“先要观审名作,人各有所长,都应该采取,要凭理智聪慧来采取名作的精神,又要能转变它。并重点提出三法:首重在勾勒,次即写生,其次才到写意。摹自然应该遵照这些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锐意进取,这样方是学画的正确方法。
3)技法的运用
遵从临摹学习的步骤之后,那么练习时的技法就至关重要了。绘画是一门艺术,也是有技术上的学问可作可循的。张大千结合自己学习绘画的经验,师承古人,对绘画技法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从中国画和西洋画在用色上的区别,他说明了中国画在用色上的考量。西画是色与光不可分开来用的,色来衬光,光来显色,为表达物体的深度与立体,更用阴影来衬托。中国画是色与光分开来用的,需要用光时就用光,不需要时便撇了不用,至于阴阳向背全靠线条的起伏转折来表现,而水墨和写意,又为我国独特的画法,不画阴影。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在学习中国画的时候,就没必要刻意去追求光影的变化,因为中国画的光与色是分开来用的,并不需要时时搭配用在一起。在光与影的问题上,张大千区分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为后来者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指明了正确的用光用色道路。
用光用色实际上涉及到抽象与具体的问题,在《谈画》开端张大千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画抽象”这一概念,并且认为马蒂斯、毕加索都受到了中国画的影响而改变。中国画重在写意达情,这与西方油画的写实风格不同。
其次,作画是有基本次序的,这是为画的基础。总括来讲,首重在勾勒,次则写生,其次才到写意。这一基本次序是张大千一直遵循并提倡的,大千先生历来反对违反基本次序的冒然改进,在《要艺术,不要术“杂耍”》中着重阐明了这一点,反对夸大艺术的主观个人天才特色,认为绘画终究是一门严谨的艺术,需要遵照一定步骤不断努力才可以达到一定境界。具体的行画经验他列出了十二点:临抚;写生;立意;创境;求雅;求骨气,去废笔;布局为次,气韵为先;遗貌取神,不背原理;笔放心闲,不得矜才使气;揣摩前人要能脱胎换骨,不可因袭盗窃;传情记事;大结构。总揽大千先生一生的画作,皆贯穿着这些指导思想和技法在里面。
第三,作画时用笔和造境也是有讲究的。作画,就是写意。写意两个字,依我看来,写是用笔,意是造境。
在用笔上,临摹就是对用笔的反复练习。临摹古人,要学他用笔用墨,懂得他苦心构思。中国画注重笔墨,线描和水墨渲染是重要的造型手法,画家对于色彩的运用也很重视。写生要认识万物的情态。画笔先用粗笔淡墨,勾出心里面要吐出来的境界。山石、树木、吴宇、桥梁,布置大约定了,然后用焦墨渴笔,先分出树木和山石,最后安置屋宇人物。勾勒皴擦完毕,再拿水墨一次一次的渲染,必定要能显示出阴阳、向背、高低、远近用笔只有这样,才能从大局出发,整体布局完善,最后至一笔一画的末节才能做好,形成完整的画境。
对于笔法,张大千认为是有规律可循的。笔法的要点,是要平、要直、要重、要圆、要转、要拙、要秀、要润,违反这些要点,就都不妙。关于中锋侧锋等具体的运笔也有要求:用笔拿中锋做主干,侧锋帮助它。中锋把体势建立起来;侧锋来增加它的意趣。中锋要质直,侧锋要姿媚。勾勒必定用中锋,皴擦那就用侧锋,点戳用中锋,渲染是中锋侧锋都要。总的来说,用笔要明渊而厚重,不可灰黯而模糊。对于所用的砚池,大千先生也有要求,要求作画时勤洗砚池,不可使用积留的宿墨,这样会严重影响绘画的效果。笔端含水量的多少更是需要画作者仔细揣摩把握,“水要明透,又不可轻薄,所以是最难的了”。总之,在用笔上要:笔去琐碎,墨求韵泽。而且强调,作画笔触,贵在文而不弱,放而不野,沉着而清润。
在造境上,张大千认为“创境有曲折不尽的意味,其中的人物用减笔为宜,越简单越妙”。用笔只是基本功,大多数人在作画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体都能够达到一定水平。但造境绝非一时的努力就可达成的,造境是一个长期努力刻苦专研的过程,在游历体会的基础上升华而成,自然而然的表现和运用到绘画中去的。
第四,作画学习技法时要多观察,明物理。作画要明白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因为作画是要表现事物的真实形态,明确物理、物情、物态之后,了然于胸,所画之物和现实存在之物所相近,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才能够真正表达出作者的情意,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因此,大千先生说道,无论画什么,总不出理、情、态三个原则。因而学习绘画,除了临摹练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多观察周围事物的物理,将其形象外貌熟记于心,绘画时就得心应手,手到擒来了。
第五,对于不同类型的绘画技法,张大千也有自己的见解。
人物绘画最重精神
画家首重精神陶养。人物画尤其如此。对于人物绘画,张大千传承传统的作画人物比例,所谓行七坐五盘三半,这里的比例基准都是以一个人头的比例为准的。画人物,张大千除了要求学习者平日不断观察以获得物理的形象之外,还要求习画者能够相人。他说,画人物先要了解一些相人术,不论中西大概都是以习惯相法来判别人的贤愚与善恶。一个人的外貌或许画得很像,但是如果不会相人,没有人的内蕴的相似性,那么所画之人也只能是貌合神离了。而且大千先生认为,只要肯下死功夫好好学,自然是会成功的。除此之外,点睛是画人物最难的一笔,只有在不断的学习揣摩之中方可掌握人物画点睛之笔。
画人物最重要的是精神。形态是指整个身体,精神是内心的表露。在中国传统人物的画法上,要将感情在脸上含蓄地现出,才令人看了生内心的共鸣,这个当然是很不容易的。然而下过功夫,自然是会成功的。杜工部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学画也要这样苦练才对。画时无论任何部分,须先用淡墨勾成轮廓,苦工笔则先须用柳炭描之,由面部起先画鼻头,次画人中,再次画口唇,再次画两眼,再次画面形的轮廓,再次画连耳,画鬓发等。待全体完成以后,始画须眉,须眉宜疏淡不宜浓密,所有淡墨线条上最后加一道焦墨。运笔要有转折虚实才可表现阴阳凹凸。有时淡墨线条不十分准确,待焦墨线条改正。若是工笔着色,一样的用淡墨大底,然后用淡赭石烘托面部,再用深赭石在淡墨上勾线,衣褶如果用重色,石青石绿那就用花青勾头一道,深花青勾第二道,硃砂用岱赭或胭脂勾它。不论脸及衣赭的线条都要明显,不可含糊没有交代。巾帻用墨或石青,鞋头用硃砂或石青或水墨都可以,看他的身份斟酌来用。画人身的比例,有一个传统的方法,所谓行七坐五盘三半,就是说站起的人除了头部之外,身裁之长恰恰等于本人七个头,新时代的标准美人,八头身高比例之说,那知我们中国早已发明若干年了。




发表于 2020-5-1 08: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5-1 10: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5-1 20: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5-1 20: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6-19 1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