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4|回复: 6

第十四节隋唐五代盆景山石史料汇编2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0 16: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山石史》
第四章隋唐五代盆景山石的兴盛
第十四节隋唐五代盆景山石史料汇编26
各类山石9



盛子昭的侄子盛著画《秋江垂钓图页》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jpg 《隋書》:“開皇末,高祖於宮中埋二小石於地,以誌至牀之所,未幾變為玉。”
《唐書》:“樊文進瑞石,武后暴石朝堂示百官。” 
又:則天時有人於洛水中獲白石數點赤,詣闕輙進諸,宰相詰之,對曰:“此石赤心,所以來進。”李昭德叱之曰:“此石赤心,洛水中餘石豈能盡反耶?”左右皆笑。 
又曰:“陸龜蒙世居姑蘇門,有巨石遠祖績仕鬱林太守,罷歸無裝,舟輕不可越海,取石為重,人稱其廉,號鬱林石。” 
又曰:“薛道橫、孫元超轉中書舍人,省中有一盤石,道橫為侍郎時,嘗踞而草制。元超每見輙對之流涕。” 又曰:“開元時李嗣業討勃律通,道蔥嶺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窮谷,識者以為志誠所感云。” 
又曰:“牛僧孺開成初留守東都,治第洛陽之歸仁里,多致嘉石美木,與賓客相娛樂。” 
《舊唐書》曰:“白樂天罷杭州,得天竺石一,華亭鶴二,蘇州得太湖石五,折腰菱,俱置於里第池上。”
《南唐書》曰:譚紫霄廬山僧於溪滸剙亭,苦大石橫直,累工不能平。紫霄往踐曰:“斯固易也。”因以指捻訣,含水噀之,命錘其石,應手如粉。 
《吳越備史》曰:武肅王錢鏐自幼嘗與鄉里小兒戲於樹陰石上,指其樹石曰:“我貴當爵而覆之。”後建功臣精舍,遂以其實為佛座焉。 
《大業拾遺錄》曰:“「大業七年二月初,造釣臺之時,多運石者,將船兵丁困弊於役。一日船至江東岸山下,取石累構為釣臺之基,忽有大石如牛,十餘自山頂飛下,直入船內,如人安置,船無傷損。” 
《唐會要》曰:元宗時,王倕奏武威郡番禾縣嘉瑞鄉天寶山周迴五六里,石化為麵,在近邨閭及諸部落,自今載正月以來,取食甘美,益人孫逖表云:“豈來麰之足方,何雨粟之能喻。”太和四年八月,太原節度使柳公綽奏雲、蔚、代三州山谷間,石化為麵人,取食之。
《開元傳信錄》曰:開元末於弘農古函谷關得寶符,白石赤文成桑字,識者解之曰:“桑者,四十八也。所以示聖上御歷數也。”
又曰:“李齊物天寶初為陝州刺史,開砥柱之險堅,石中得古鐵犁鏵,有平陸字,因改河北縣為平陸縣。”《冊府》云:太宗以武德九年八月即位,九月壬戊,林州獻禎石,隱起成文曰:“聖主某大吉,子孫五千歲。”素質元字,篆隸相參。
李亢撰《獨異志》曰:中宗為天后所廢,居房陵,仰天而嘆,心祝之。因拋一石於空中,曰:“我復帝,此石不落。”其石遂為樹枝勾挂,至今猶存。 
杜佑《通典》曰:“江東太廟門北有石文如竹葉,宋文帝元嘉中脩廟所得,陸澄以為晉孝武時郊社石。”
《新安記》曰:錦沙邨傍山依壑,素波澄映,錦石舒文,冠軍吳喜聞知而造焉。鼓枻遊泛,彌旬忘返,歎曰:“名山美石,故不虛賞,使人忘朱門之志。” 
李绰撰《尚書故實》曰:“李師誨兄弟於衲僧處得落星石一片,云於蜀路早行,見星墜於前,遂掘之得一片,石如斷磬。其石端有雕刻狻猊之首,亦如磬,有孔穿縧處,尚光滑,豈天下奏樂器毁而墜歟!此石流傳安邑李吉甫宅中。”
《廣五行志》曰:“周宣帝大定二年,永州得白石,割而為兩段,中有楊樹之形,黃根紫葉。”
释道宣(596~667)《續高僧傳》曰:“隋相州刺史內陽公薛冑所居堂,礎忽變為玉。”
郑常《洽闻记》:“永昌年中台州司馬孟銑奏臨海水下,馮義得石連理樹三株,皆白石。”
又曰:“南嶽岣嶁山有響石,呼喚則應如人共語,而不可解也。南州南河縣東南三十里,丹溪亦有響石,高三丈五尺,闊二尺,狀如卧獸,人呼之輙應,笑亦應之,塊然獨處,亦號曰獨石也。” 
《賈氏閒談》曰:華嶽掌其石丹紫,正如人肉色。每太陽對照,則盡見之。及日暮,則漸隱而不見樵者。云:“仙掌者,蓋絕地之上,羣壑會聚之所,石色赬然,望之如掌。”
白居易《長慶集》曰:“太和九年,山客贈余盤石,轉至履道里第,時屬炎暑,坐卧其上,愛而為之銘。”又曰:“奇章公嗜石,其僚吏鎮守江河者,乃獻瑰納奇公於東第南墅,列而致之。遊息之時,與石為伍,石有族聚,太湖為甲,羅浮天竺之徒次焉。石有大小,其數四等,以甲乙丙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陰,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百仞一拳,千里一瞬,此其所以為公適意之用也。”
皮日休、陆龟蒙《松陵集》曰:陸龜蒙〈二遺詩序〉曰:“越之東陽多名山,永康之第亦蟬聯其間,中饒古松,往往化而為石,盤根大柯,文理具析。好事者攻而置諸人間,以為耳目之異。太山羊振文得枕材,趙郡李中秀得琴薦,皆茲石也。咸以遺余,以二遺之奇,賦詩以謝。”
《續神仙傳》:道士馬湘字自然,唐建元中至觀前指松樹曰:“此松已三千年矣,當化為石。“至夕大風雨,其松果化,近觀松皆化為石。
《仙傳拾遺》曰:“葉法善卜居卯酉山,其門近山,巨石當路,每還紆回以避之。師投符,須臾飛去,路乃平坦,眾共驚異。”又曰:介象字元則,會稽人。入山求神仙,見谷中有石子,皆紫色大如雞子,象取二枚,見一美女被服五采,象叩頭乞長生。女曰:“急送汝手中還著故處。”象送石還,女授以還丹方一首。
《縉紳雕說》曰:楊宏裕河朔人,一日出郊,有使人自北馳騎來,問曰:“子非楊裕乎?北岳賜汝物,可跪受之。”使者懷中探一物,若帛裹者,裕歸焚香啟之,得二石雁,一雌一雄,左翅掩右者雄也,右翅掩左者雌也。後生一男一女,男名廷璋,周朝為飛龍使,女為周太祖妃。 
陆广微《吳地記》曰:“吳縣西三十里,花山蓊鬱幽邃,晉太康二年,生千葉石蓮花。”
楊宏貞《溜穿石賦》:“始則泠泠,觸泓澄而或躍;既而泱泱,窅洞達而旁穿。”
《元結集》:“道州東左湖有小石山,山嶺有窊石,可以作樽,名曰窊樽,又作亭于樽上。” 
封演《封氏見聞記》曰:“有古墓前石人,以肉祭之能愈疾,因號為石賢士。”“然则墓前石人、石兽、石柱之属,自汉代而有之矣。”
刘禹锡《为裴相公贺册鲁王表》:“皇家有庆,寳祚无疆,既荣本枝,克固盘石。”
张鷟《朝野佥载》:辰州東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數十丈。古語云:“夸父與日競走,至此煮飯。此三山者,夸父支鼎石也。”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占雨石》学士苏颋有一锦纹花石,镂为笔架,置于砚席间。每天欲雨,即此石架津出如汗,逡巡而雨。以此常为雨候,固无差矣。
韩琮《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的的堕芊苍,茫茫不记年。几逢疑虎将,应逐犯牛仙。择地依兰畹,题诗间锦钱。何时成五色,却上女娲天。镇江府兵火之余,有石一株在瓦砾中,势如掀舞,色绀而泽,奇物也。上有刻字云:“有唐上元甲子岁,颍川陈良参叨尹延陵获此石,置西斋之前。铭曰:嵯嵯峨峨,苍翠其多。是禀混元,非因琢磨。置于庭隅,公退常过。疑乎乃身,居高之阿。后期来者,见兹若何。”
五代杜光庭(850~933)《录异记》:
天復中洪州霣石於越王山下,招仙觀前,長七八尺,圍三丈餘,青碧如玉。節度使劉威命舁入觀,內設齋祈謝,七日之內稍小,長三尺。數日,石長尺餘。今只有七八寸,留在觀中。
又:會稽進士李眺偶拾得一小石,青黑平正,溫滑可玩,用為書鎮焉。偶有蠅集其上,驅不去,視之已化為石矣。求他蟲試之,隨亦化焉,殼落堅重,與石無異。
圯桥老人,以兵书授张子房。云读此当为帝王师。后求我于谷城下黄石是也。
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其精化为白石,状如美玉。
水星之精坠于张掖郡柳谷中,化为黑石,广一丈余,高三丈。
洪州质石于越王山下昭仙观前,有声如雷,光彩五色,阔十丈。
江州南五十里有店名七里店。在蛇江之南小山上有石青色坠于焉。
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湿滑可玩用,为书镇焉。
婺州末康县山亭中,有枯松树因断之误堕水中,化为石。
洪州建昌县界野田中有自然石碑、石人及龟。石人倒卧者多。时有立者。
昌松瑞石文。初李袭举为凉州刺史,奏昌松有瑞石,自然成字。心一百一十字。
镇静军侧近浦中有石长五六尺,高大三尺已来,击之如钟声。
吴郡临江半岸出一石。鼓槌之无声。武帝以问张华。华曰:取蜀中桐木,刻为鱼形,扣之则呜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
段成式(803—863)《酉阳杂俎》卷10物异:
“于季友為利州刺史時,臨江有一寺,寺前漁釣所聚,有漁子下網,舉之覺重,壞網。視之有一石如拳,因乞寺僧置於佛殿中,石遂長不已,經重四十斤,張司封員外入蜀,時親覩其事。”
又曰:“常侍崔元亮在洛中嘗閒步,涉岸得一石子大如雞卵,黑潤可愛,翫之。行一里,劃然而破,有鳥如巧婦飛去。”“荊州利水間有二石若闕,名曰韶石。晉永和中有飛仙,衣冠如雲,各憩一石,旬日而去。”
镜石,济南郡有方山,相传有奂生得仙于此。山南有明镜崖,石方三丈,魑魅行伏,了了然在镜中。
承受石,筑阳县水中,有孤石挺出,其下澄潭。时有见此石根如竹,色黄。见者多凶,俗号承受石。
釜石,夷道县有釜濑,其石大者如釜,小者如斗,形色乱真,唯宝中耳。
鱼石,衡阳湘乡县有石鱼山,山石色黑,理若生雌黄。
燃石,建城县出燃石,色黄理疏。以水灌之则热,安鼎其上,可以炊也。
石鼓,冀县有天鼓山,山有石如鼓。河鼓星摇动则石鼓鸣,鸣则秦土有殃。
石靴,于阗国刹利寺有石靴。
石阜石,河目县东有石阜石,破之,有禄马迹。
石人,莱子国海上有石人,长一丈五尺,大十围。昔秦始皇遣此石人,追劳山不得,遂立于此。
石鼍,私诃条国金辽山寺中有石鼍,众僧饮食将尽,向石鼍作礼,于是饮食悉具。
石栏干,生大海底,高尺余,有根,茎上有孔如物点。渔人纲育取之,初出水正红色,见风渐渐青色。主石淋。
醢石,成式群从有言,少时尝毁鸟巢,得一黑石如雀卵,圆滑可爱。后偶置醋器中,忽觉石动,徐视之,有四足如綖,举之,足亦随缩。
《隋唐嘉话》:
   “貞觀中有婆羅僧,言得佛齒,所擊前無堅物。於是士馬奔湊其處如市。時傅奕方臥病,聞之,謂其子曰:‘是非佛齒。吾聞金剛石至堅,物不能敵,唯羚羊角破之。汝可往試之焉。’胡僧緘縢甚嚴,固求良久,乃得見。出角叩之,應手而碎,觀者乃止。今理珠玉者皆用之。”
又“壽安縣有噴玉泉、石溪,皆山水之勝絕者也”。
又“顏太師真卿刻姓名於石,或置之高山之上,或沈之大洲之底,而云安知不有陵谷之變耶。”
又“盧中丞邁有寶瑟四,各值數十萬。有寒玉、石磬、響泉、和至之號。”
苏鹗《杜陽雜編》:
仙人镜  大历中,日林国献灵光豆、龙角钗,其国在海东北四万里。国西南有怪石,方数百里,光明澄澈,可鉴人五藏六腑,亦谓之仙人镜。其国人有疾,辄照其形,遂知起于某藏腑,即自采神草饵之,无不愈焉。
松风石  武宗皇帝会昌元年,夫余国贡火玉三斗及松风石。火玉色赤,长半寸,上尖下圆。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复挟纩。才人常用煎澄明酒。……松风石方一丈,莹彻如玉,其中有树,形若古松偃盖,飒飒焉而凉飈生于其间。至盛夏,上令置诸殿内,稍秋风飕飕,即令撤去。
会昌元年,扶余国贡三宝:“曰火玉”,曰“澄明酒”,及“风松石”。火玉色赤,长半寸,上尖下圆。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冬则不复亦挟纩。宫人常用。澄明酒,亦异方所贡也。色紫如膏,饮之令人骨香。风松石方一丈,莹澈如玉。其中有树,形若古松偃盖,飒飒焉而凉飚生于其间。至盛夏,上令置于殿内,稍秋气飕飕,即令彻去。
五代後蜀丘文播文會圖軸84.9x49.6故宮書畫錄卷三第五冊頁31.jpg

发表于 2011-10-22 06: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
发表于 2011-10-24 19: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
发表于 2011-12-10 10: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soso_e181:}
发表于 2016-1-9 15: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10-7 22:4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10-7 22:4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11-22 0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