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经济的起源和发展21民国
一、唐代盆景花市与价格 --一本有值数万者
二、宋代盆景花市与价格 --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
三、元代盆景花市与价格 --一日能消百万钱
四、明代盆景花市与价格 --论值以钱万计,其價高者一盆可數千錢
五、清代盆景市场与价格 --自种花卉盆景,一盆值百金
六、民国盆景花市与价格 --担得春风值几钱六、民国盆景花市与价格
民国盆景概况
民国时期(1911—1949),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盆景理论探索停滞不前,盆景创作由全盛到衰落。然而,盆景在发展过程中,虽几经曲折,仍人才辈出,代有名家。如盆景著述作者与盆景艺人有:周宗璜、刘振书、夏诒彬、吴君瑜、崔友文、周瘦鹃、孔志清、王之香、王有孚、黄岳渊、周伯真、王寿山、万觐棠、孔泰初、陆学明、朱子安、朱宝祥、朱汇泉、金保生、杨甫之、窦禹朋、陈洪顺、张彬如、陈玉山、戴开弟、戴崇光、龚音如、李洪泰、纪成久,以及歙县卖花渔村的洪氏盆景家族等。
民国时期的盆景著述,仅在上海出版盆景、花卉的图书约有55 种,其中有周宗璜、刘振书编著的《木本花卉栽培法》、夏诒彬编著的《花卉盆栽法》、吴君瑜《花卉盆栽法》、黄岳渊著《花经》、崔友文编著
《中国盆景及其栽培》、陈植的《观赏树木学》、童玉民的《花卉园艺学》、章君瑜的《花卉园艺学》、李驹的《苗圃学》、周宗璜的《木本花卉栽培法》、陈俊愉、汪菊渊的《艺园概要》等。他们在实践中,经验日益丰富,理论不断发展,著书立说,传承了中国盆景的理论和丰富的实际经验。
民国期间的盆景名称:有盆栽、盆景、盆玩、盆花、盆植、钵植等说法。周宗璜刘振书《木本花卉栽培法》:
“盆裁云者,即取树木栽培于盆中之谓。不问树性与树容如何,可任意增减其长短,随意曲折其形态,使成为一种最有风趣之观赏植物。故栽培盆景,较之裁培花草困难多矣。”此书将盆景造型,分为单干、双干、悬干、露根、实生盆景。夏诒彬《花卉盆栽法》一书:内容有盆栽之趣味、盆栽之沿革、盆栽之特性、盆钵及配景、繁殖法、定植法、培养土等。将盆景造型分成直干法、双干法、多干法、横干法、寄植法、半悬崖法、悬崖法、攀石法、露根法、水盘法、盘旋法、短干法等。
民国时期的盆景绘画十分丰富,如有:
1,诸闻韵陆俨少潘天寿岁朝清供图
2,诸乐三花卉图
3,诸健秋等松菊延年图
4,朱文侯岁朝清供图
5,朱屺瞻松菊延年图
6,赵云壑岁朝清供图
7,张石园第一大观雅集第一图
8,张大千花卉祝寿图
9,姚华岁朝清供图
10,谢稚柳仕女图
11、徐邦达小留香馆图
12、吴湖帆清供图
13,王竹虚咏梅书屋图
14,王震岁寒三友图
15,王震赏菊图
16,王叔晖听琴图
17,王个移盆梅迎春图
18,王传焘岁朝清供图
19,王大凡绘粉彩人物瓷板画
20,王步青花盆石图瓷版挂屏
21,唐云松荫家居图局部
22,孙雪泥盆景图
23,沈子丞盆景清供图
24,沈一斋岁朝图
25,沈心海戏彩娱亲图
26,申石伽春灯蕉雨图
27,商言志岁朝清供图
28,秦古柳山居图
29,钱松嵒岁朝图
30,钱松嵒艺菊图
31,钱瘦铁清供图
32,齐白石烛下赏梅图
33,溥儒松石盆景图
34,潘天寿赤松图
35,陆俨少玩石图
36,孔小瑜伍蠡甫吴青霞灵獒闺趣图
37 孔小瑜岁朝清供图
38,孔小瑜松菊犹存图
39,孔小瑜清供图
40,孔小瑜秋光淡雅图
41,江寒汀岁朝清供图
42,高峻携菊归来图
43,傅抱石宝研楼图
44、朱鼎玩蒲图立轴
46,陈师曾盆梅图
47,陈佩秋兰花盆景图。
48,常玉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
49、王雪涛盆景图
50,程十发盆景图
(张德生《图说中国盆景史》《中国陶瓷古盆》)
中国盆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许多具有特殊地位的中国盆景名作。它们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同时又具有特定的审美艺术形象。中国盆景艺术的形成,一方面积累了历代无数盆艺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同时又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灌溉。
中国盆景的发展,除了社会经济条件之外,还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认识能力与欣赏水平。这是因为盆景艺术与别的物资生产并不一样。它不完全是实用的消费,还是一种艺术审美的需求。如果没有对盆景美的认识与要求,便不可能获得迅速的发展;如果没有对各种盆景最富基调的审美认识,便不能显示出它们的独特个性。
人们尽可以欣赏各种盆景的色彩、造型、形态等等,但假若仅仅这样认识,是难以领略出盆景的魅力趣味的。欣赏盆景还在于玩味盆景文化,从盆景文化中滋生出美的意境,在那高雅的意境中产生联想、启迪与神往。在这个意义上讲,能够完全领略盆景美的是那些既善于欣赏盆景又具备盆景文化与审美知识的人。
北京花市
1911 年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城市中自建公园渐多。从20 年代起,中国一些农学院的园艺系、或工学院的建筑系开设庭园学,中国开始有现代园艺学教育,
并同传统的师徒传授的教育方式并行。
在崇文门外,京城的东南隅,曾经有一大片保存非常完整的胡同,叫花市地区。花市至少形成于乾隆年间。花市的历史与崇文门的历史密不可分。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建元大都,南城垣大门依次为顺承门、丽正门、文明门。文明门就是崇文门的前身。明朝文明门改称崇文门。由《宸垣识略》的确切记载可以确定。花市的历史至少在200年以上。这在清朝广为流传的《花儿市歌》中可以得到充分反映:
“花儿市中多饰花,饰花五色人前夸……富家生女称国色,一花三日插不得,贫家无米愁炊烟,女儿买花不惜钱。”
花市的鼎盛是在民国时期,当年的花市是京城最热闹的地区之一,除了隆福寺与东安市场,再没有哪里可以与之媲美。据《旧部文物略》统计,“各街市花庄及住家营花业者,约在千家以上”。当时的花市,店肆林立。仅仅从花市西口到小市口那区区1公里的大街上,就有店铺300多家。
老北京卖花的因为要串宅门(有钱人家),穿着都干净利落,他们用小筐盛着两三个铁盒子,里面放着由花厂或花窖买来的各种花;筐子上挂着细铜丝、小剪子和钳子,吆喝时,手捂耳朵,噪声清脆:“卖玉兰花咧!茉莉花哟!”《旧都三百六十行·卖花的》)。
插图:1清末1909年广东新宁铁路开幕中的盆景市场
2清朝外销通草画中的街头卖花情形
3徐操明皇跨马图中的大型精美盆景
4傅儒盆景绘画
5高峻携菊归来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