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7|回复: 6

尼西黑陶小酥油茶罐 请盆友鉴赏 可做小品盆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9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意浓丽江 于 2013-11-19 12:54 编辑

90包邮圆通
联系手机 18988024449 QQ364710273
淘宝请搜"棘园盆景"























尼西在藏语中叫“Nishar",意為太阳升起的地方,这是一个雪山环绕,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以藏民族为主的的居民都恪守着内心的信仰与安宁,在多种宗教并存的生活中,彼此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幸福安康。    尼西是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一个藏族乡村,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一直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民间的制陶工艺已世代相传两千多年,尼西黑陶享誉滇西北及全藏区,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这种陶具大方美观,广泛的使用于滇西北部以及我国的藏区,喷饪出的食物有着现代化的炊具所无法提供的地道的泥土味。    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在[url=]德钦[/url]永芝、纳古、石底,香格里拉县尼西、幸福、奔东等地发掘300余座石棺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黑陶随葬品。其中出土器物的典型器大鉴耳陶罐,与尼西汤堆现今烧制的黑陶罐无论是从制作工艺、器型、质地等都具有众多的相似处,说明在[url=]春秋战国时期[/url][url=]迪庆[/url]的土著先民就已经熟练掌握黑陶制作烧造技艺。
   尼西黑陶在尼西人喜爱的日用器具,尼西人家中的器具大都是土陶制品。据说,用黑陶锅煮东西容易保留食物的自然成分,若常年使用黑陶的各式餐具、炊具,可不生百病。不管这是科学还是“神话”,一个大的趋势是,近20年来,日本、美国、欧洲的客人都买黑陶,可以说,几乎没有哪家尼西人不靠黑陶吃饭。黑陶是尼西藏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常见的黑陶制品有酥油茶罐、炭火盆、藏八宝(一种挂在墙上的装饰品)、鸽子壶等,而最广为人知的,则是形状扁圆的黑陶锅,这跟尼西当地非常有名的一道菜有关,那就是“土锅炖鸡”。尼西的土鸡身材袖珍、味道鲜美,而炖鸡所用的锅,必须是黑陶。


制陶工艺及过程:






用来制陶的泥土从山上取来,筛细后保存,捏胚前,要把泥土掺入适量沙子,和水成团,分成小块后,用头部扁平的工具拍打成泥片,分别作为底部和壶身。



拍打和修饰泥胚的木质工具形状各异,用途也不同。这些工具一般由工匠自己制作。材质一般选用树瘤等树干上比较坚硬的部分。




今天做的用具是酥油茶壶,他将泥片敲打成长条,准备围成壶身。





长条形的泥片刚好在圆形的底座上围成一圈。




用木制工具拍打壶身塑形,其力度刚好可以使泥土拍打成想要的形状,同时又不会开裂。陶胚被放置于底座凸起的木板上进行加工,如此的设计可以使陶胚在制作过程中转动自如。




刮平壶底内部后,经过一番拍打,壶身已经初具雏形。再捏出尖尖的口。尽管已经做过千次万次,但面对这个最简单的茶壶。







形状修饰完毕,像一对小鞋子。



安装把手。



把手安装牢固后,用鹿皮巾沾水擦拭壶身,使外壁更光滑。同时用拇指隔着鹿皮巾掐出把手上的花纹。




陶胚大功告成。再用刷子给壶底涂一层水。




陶胚拿去户外晒干,壶底则裹上塑料膜,保证湿度。壶身和壶底分开干燥,可以防止陶器变形开裂。






做好的陶胚被放在火塘周围烘干。




这几天下雨,不能露天烧陶 就在火塘里烧。干燥好的陶器杯埋在火堆下面。烧制30-40分钟。




“烧熟”的陶器像锻造的钢铁一样通红。




烧好的陶器从火堆中取出后,马上被埋在锯木削和炭灰的混合物中,几分钟以后挖出来,陶器就变成了象征性的黑色。



发表于 2013-11-19 13: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2:}
发表于 2013-11-19 15: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牛,罐好。
发表于 2013-11-19 15: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0:}
发表于 2013-11-19 15: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3:}
发表于 2013-11-19 21: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3-11-20 22: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11-27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