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生的《盆景学》和其盆景理论的贡献 盆景史的特点是讲求史论结合,以史带论,用盆景史实、盆景史料来说话。当然,提供的必须是有价值的真实史料。而最为重要的是历史上传递有序的盆景绘画史料,其中包括文物考古中发掘的墓壁画、盆景陶瓷绘画、盆景木刻版画等各类史料。
彭春生教授的盆景研究认为:盆景起始于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物证是浙江余姚河姆渡考古,陶片绘有盆栽万年青图案。 综上所述,盆景溯源巳从1200年前的唐朝(胡运骅等),追溯到了唐代以前(耐翁)的晋代(徐晓白)、东汉(韦金笙)、西汉(胡良民等)、夏商(孔泰初、宋德钧),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彭春生、龚若栋)。其考证手段一是文物考占,二是文字记载。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在我国盆景研究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占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它也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渐进过程。
总之,盆景是在盆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新石器时期草本盆栽出现到汉代出现木本盆栽、缶景,其间经历了漫长的盆栽阶段(盆景的原始阶段)。起初草本为主,后来转向木本为主,刚开始以生产为目的,而后转向以观赏植物为主,并逐渐增添人工艺术美。在此期间盆栽还受到了古代园林、石玩、玉雕、木雕、编织、插花、书法、绘画、诗歌、神话传说等因子的影响(构成盆景发生、成长的特定历史环境)而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最终使盆栽在形式上、内涵上得到升华而进入盆景的高级阶段。原始盆栽发展到今天,至少经过了唐宋的意境飞跃、元代的体量飞跃和明清的理论飞跃几个历史阶段。唐代、南宋和元代,日本先后派使者来华学习盆栽技艺。因而,盆栽一词在日本一直沿用至今,也说明我国古代盆景就叫盆栽,这也是“盆景是在盆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的一个佐证。盆栽乃盆景之源是无可非议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开设盆景课,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当时,美国加州科技大学有盆栽教材,但不能直接采用,它是日本人编写的,内容太片面,只有盆栽和树桩盆景的内容,没有一个字提到山水盆景。在这种情况下,彭春生搜集文献综述,进行调查研究,终于按照当时国家教委的要求,出版了中国高校首部正式的盆景教材《盆景学》。从此,中国盆景教育有了自己的课本。这可算得上彭春生在盆景民族化道路上走出的第一步,即盆景教材民族化。这对中国盆景理论的贡献及其意义与影响不言而喻。 《盆景学》1992年正式出版,2002年第二版,2009年第三版,一步上一级台阶。教材容量也从12章扩展到15章、17章,到目前为止,总发行量达到了10余万册。2002年,该书被列入北京高校精品教材,2006年列为普通高校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荣获中国林业教材二等奖。到目前为止,此书仍为全国高校唯一的盆景课教材,年均印刷6000余册。 2010年 9年月21日,彭春生教授在第二届北京盆景文化论坛上做了专题演讲。他就“盆景文化民族化”问题进行了多年研究,分别从“中华现代盆景文化发展方向”、“盆景文化民族化途径”以及“盆景文化创新”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盆景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盆景事业中所创造出来的盆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盆景文化包括两个板块,一是盆景作品,属于物质层面;另一个是盆景理论部分,属于精神层面。“这两个板块由盆景植物、山石、配件和盆景立意、造型、技法、理念、科技、文化等元素组成,增强各个元素的民族性,是实现盆景文化民族化的途径。” 除了《盆景学》之外,彭春生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盆景流派技法大全》,《根艺创作与欣赏》,《盆景制作》,《园林苗圃学》,《中国枯木艺术》,《世界盆景》,《北京赏石与盆景》,《桩景养护》,《2008北京奥运花卉》,《鲁新派侧柏盆景》,《树状月季》,《中国草书盆景》,《月季诗词三百首》等25部著作;申报专利多项,发表科技文章数百篇,如 1985年,彭春生《盆景起源的研究》,发表在《中国园林》第2期。 1986年,彭春生《盆景起源新说》,发表在《中国花卉盆景》第9期。 1989年,彭春生陈矼《唐代盆景诗研究》,发表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1期。 2001年,彭春生《中国盆景简史》,发表在《花木盆景》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