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商周秦汉盆几 中国在商代进入青铜文明时期,从现有的出土文物原始青铜器盆几中可以看到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审美趣味。 商代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髹漆技术,并被运用到几案类家具的装饰上。当时主要的几、案等木制品大部分都以漆髹饰,既外表美观,又对木材起保护作用。从出土的漆器盆几上,可以看到丰富的纹饰,在红地黑花之外,还镶嵌象牙、松石等,其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 周代后期才有案的名称,春秋时期,整个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人们的生存环境也相应地得到改善,出现了象鲁班这样的技术高超的工匠。 楚式漆木盆几形成我国漆木的主要源头。楚式盆几品类繁多:各式的楚国俎、精美绝伦的楚式漆案漆几、古老的战国"H"形凭几。楚式盆几有绚丽无比的色彩,浪漫神奇的图案,以龙凤云鸟纹主题,充满着浓厚的巫术观念。作为一种工艺美术的早期形式,其简练的造型对后世盆几影响深远。 在先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俎”,是一种从礼器发展到多用途的几案用具,其造型浑厚,纹饰多为饕餮纹。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坐、跪于地上,所以几、案都比较低。 几在汉代是等级制度的象征,如天子便用嵌有玉石的“玉几”,饰有红漆的“彤几”,在木几上雕刻纹饰图案的“雕几”等华丽的几,公侯用木几或竹几,几在生活、起居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对凭几的使用要求很严。并设专门的官吏掌五几,根据不同活动,使用不同等级的几。古代习俗,人几在左,神几在右,所以通常只设右几,偶设左几,且是优待老人的一种礼遇。几,多作长方形,既然有个平面,当然也可用它陈列物品。《释名》说:几,皮也,所以皮物者也。即放物台架,由此可知,几也可作为物架存放什物。《汉武帝内传》载:帝受西王母五岳真经。皮以黄金之几。 隐几,又称作凭几,或单名曰几,曰机。隐几的历史很悠久,《诗》《书》《左传》《周礼》《孟子》《庄子》,都曾提到它,其多为年长及尊者而设。凭几到宋元以后已较少见,但在一些边远以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中尚有使用者,这种凭几正适合以游牧生活的需要。因而被保留了下来。凭几是席坐时代的一件重要家具。这是由它可以缓解久坐的疲劳、稍作倚靠功能所决定的。汉代出现了独坐式榻,不过席坐的姿式和习惯并没有改变,隐几依然为尊者而设。此外隐几与榻也成为经常的组合,自然更有着表示尊崇的意义。 秦汉时代,隐几故事中包含的礼乐文明,同它的制作工艺的精致,也常常是相互辉映。先秦至两汉,隐几的式样大抵是几面平直或中间微凹,并且多为二足,隐几不断发生着变化,然而却始终未从生活中消失,并且时时作为一种雅尚而与高坐具并存。 考古发现,在先秦时代五十余座楚墓中,有二十余座发现了几,其中以战国中期尤为突出。汉代封建社会适合席地而坐的各式几类,成了完整的低矮型盆几的系列组合。 西汉·邹阳《几赋》:“高树凌云,蟠纡烦冤,旁生附枝。王尔公输之徒,荷斧斤,援葛虆,攀乔枝,上不测之绝顶,伐之以归。眇者督直,聋者磨砻。齐贡金斧,楚入名工,乃成斯几。离奇髣髴,似龙盘马回,凤去鸾归。君王凭之,圣德日跻。”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上首次出现植物、盆器、盆几三位一体的造型艺术形式。在古代描绘历史题材的盆景绘画上,也出现多种盆几造型形象。 原始石器盆几 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商墓出土的石俎 此俎为四条腿,形状近似现代的几案,平面作长方形,案面略低,下有四条长方形的足,足面上各有一个阴线刻的饕餮纹,这种造型延至周朝。俎、几为桌案之始。俎的历史最久,其对后世盆几的影响也最深。据文献记载,在传说的远古部落有虞氏时代,便有了俎。宋《事物纪原》载:“有虞三代有俎而无案,战国始有其称,燕太子丹与荆轲等案而食是也,案,盖俎之遗也。”说明它是今天桌几案几的雏形。俎为后世的几、桌、案、凳等盆几奠定了基础,实在可谓几案类盆几之始祖。 原始木器盆几 山西省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四千年前彩绘木案几 1978年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2001号墓,考古发掘出了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我国最早的木器家具。陶寺大批案、几等彩绘木器的出土,证实了尧舜禹时期制作木器和木器家具的传说。这些木器家具在地下埋藏了四千多年,其中形状比较完整有一件彩绘木案,该案为长方形,案足为“冖”形。长120厘米,宽大18厘米左右。在案面四足、案足外侧涂绘。案面在红彩地上,用白彩绘出宽3~5厘米边框式图案,所用的颜料大多为天然矿物,如红色用朱砂,赭色用赤铁矿。此木案为实用器,是用木板经斫削成器。出土时,案板已稍塌陷,变形,此器为商周铜禁之祖型。木案、木几等木器家具的结构和造型,为后世的同类家具奠定了基础。 战国雕花木案 出土于河南信阳 几案两端各有四条腿,以横木承托。案面雕有花纹,虽经地下埋藏二千年,但仍可辨其线条。 汉代木几 甘肃武威汉墓出土。平面长而窄,可承放器物。这种几也可称为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