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辽金元盆几
宋代是中国盆几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盆几出现了重要转变。宋代垂足而坐已成为固定的姿势,高案、高桌、高几也相应出现,开始转变为高型系列组合。园林盆景大量涌现,这给中国盆几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宋、辽、金、元历时近400年,继承了五代以来的简朴,少了隋唐时期的繁华,采用洗练单纯的框架结构,以简洁工整、隽秀文雅的造型而取胜;产生大量既美观又实用的盆几,品种日益丰富,式样愈加美观。该时期的几案等已在民间普遍使用,几类按用途愈分愈细,发展出高几、矮几、踏几、固定几、直腿几、卷曲腿几、开光鼓墩、长桌、炕桌、盆架等各种形式。而且在室内厅堂的布放也有一定的格局,特别是它已具备了现代盆几的基本尺度和样式,实现了高型化的普及。在设计上,则深受当时文人的“田园”美学思想的影响,如苏轼的“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崇尚新秀之美,自然之美。
宋代盆几在装饰上承袭前朝风格,呈现出挺拔秀丽,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趋于朴素、雅致,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其画龙点睛的效果。开始使用各种装饰手法,如束腰,早在唐代初期即已使用,但不普遍。进入宋代,此法得到广泛应用。其它像马蹄足、蚂蚱腿、云头足、莲花托等形式。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撑、矮老、霸王撑、托泥,以及侧脚,收分等各种结构和作法。
元代经济体制上沿袭宋、辽、金各代,盆几方面亦禀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大的改变,但陶瓷青花座几显得特别出色。元代统治者将手工业者视为“工奴”,划归为“匠户”,凡划为“匠户”的手工业者不得改业。
真正的明式盆几的源流应该在北宋。北宋的皇帝在政治、军事方面一塌糊涂,但玩得出奇的好。中国人最雅致、最闲适、最好玩、最令人向往的朝代应该就是北宋。那时候的文人和皇帝才学都非常好。从北宋的绘画和器物里可以看到明式盆几的影子,明式盆几的定式就来源于北宋。明朝末年的人除了崇尚宋明理学,从明中期开始崇古,除了汉唐的生活方式,还非常向往北宋。明式家具的很多审美原理和原则就是源于宋明理学。
欧阳修《六一论书.试笔》:“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苏轼《送竹几與谢秀才》“平生长物扰天真,老去归田只此身。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堪笑荒唐玉川子,暮年家口若为亲。”
宋陆游《戏书燕几二首》七言律诗 押东韵
平生万事付天公,白首山林不厌穷。一枕鸟声残梦里,半窗花影独吟中。
柴荆日晚犹深闭,烟火年来只仅通。水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饱知此手合锄犁,剩喜东归老故栖。僧乞新诗题院壁,人扶半醉下楼梯。
少通朝籍谗销骨,晚畏京尘悔噬脐。尚有远游心未死,梦携猿鹤渡敷溪。
洪迈《夷坚志》:“高堂素壁,无舒卷之劳;明窗净几,有坐卧之安。”
苏辙《寄范文景仁》:“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
吴泳《满江红-和吴毅夫送行》“倦客无家,且随寓、瞻乌爱止。浪占得,清溪一曲,水鲜山美。菡萏香浮几案上,芙蓉月落吟窗里。纵结庐、虽不是吾庐,聊复尔。人似玉,神如水。歌古调,传新意。问老庞何日,携家来此。后著岂无棋对待,前锋自有诗当底。若新秋、京口酒船来,仍命寄。”
刘克庄有《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