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回复: 4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5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5 04: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 十年磨砺 蚊力负山 终将问世50

第三节 市民阶层的盆景文化的繁荣
宋代经济的流通加速了都市文化的兴盛,盆景文化的空前发展,是由大的背景下推送出来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的一大特点便是日常化和大众化。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曾论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年间,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一些城市不仅繁荣程度超过盛唐,人口增长也很快,如宋都汴京,人口多时达26万户。朝廷南渡之前,杭州(临安)是个"参差十万人家"的小城市。南渡后,大批王公贵族、地主官僚、豪绅富贾及北方中原一些市民、农民,蜂拥而入江南大小城市,临安流入人口最多,史载"近百万余家"。其余如扬州、荆州、成都、广州等城市,均已具有相当规模。城市人口中增长最快的是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市民阶层。他们人数多,经济力量也日益壮大,成为城市中的新利益群体。这个新生的利益群体在城市,都还地位低下,却又有别于同处下层的农民。他们相对集中,有相当财力,敢于寻求一种适合的新文化形式,来娱乐自己、表现自己。盆景文化通俗又有趣味,因而风靡大小城市。
邓广铭《关于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宋人对于玩弄盆景文化好像特别有一种亲手实践的热情。南宋俞徵,堆造园林假山,大小山峰凡百余,称俞氏园。宋人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把盆景文化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点温情、一份美丽和风雅的点缀。宋人赋予盆景文化以风雅的品质,是宋人从这些盆景文化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因此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使得以文人雅趣为旨归的士大夫的审美趋向、生活方式能够迅速流布后世。
宋代盆景文化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它的高度艺术性集中地表现在其文人趣味与景观的相映生辉。盆艺人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盆景文化的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理论和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盆景文化艺术从自然山水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阶段。
宋代在保持社会安定的同时,使中原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极大地促进了盆景文化等艺术门类的兴旺与进展。为适应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盆景文化与群众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了。宋代的五大名窑陶瓷盆器和各类陈设几架的发展则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当时盆景文化艺术的造诣与需求成就。
经济的繁荣,使人们更加注重现实利益和眼前享受,向往自然成为人们强烈的渴望。于是,盆景文化日渐成为受欢迎的题材。这风气又反过来影响着宫廷和上流社会,可供欣赏高雅的表现自然景物之美的盆景文化成为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
宋人王十朋在《岩松记》中讲得明白:今日之观,豈曰玩物而已哉!宋人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便是对盆景文化的意识与兴致,学者们致力于对盆景文化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探索研究,纷纷开启了创作著述之源。
人们的盆景文化清趣,是在历史潺潺流泻于山水上的涌动,在它的背面有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观念始终若隐若现。宋人诗文中多少保存着朦胧的生活记忆,蕴涵着一个时代的盆景文化变革对生活体验和审美趋向带来的微妙而深远的影响。
人们用很浓厚的诗情恋思来吟咏盆景文化,从诗文到山水,或从山水到诗文,诗文绘画中仿佛笼罩着一种纯粹的古典韵味:清淡、雅致、恬静、朴美。然而,这种清淡雅致的场景,在古今不息的尘嚣中又总是显得那么短暂,以致留住在人们脑海中的仅有这个文明恬静从容的瞬间,并将人们追求的闲适情趣蕴藏于盆景文化之中,以致于成为这个民族文明一直向往的生活方式。
人们从理解盆景诗文绘画中的文化信息开始,达到与古人有会心相通之妙,自然,这还需要依附于情趣。倘若和观赏的对象可以立即达到会心相通的境界,那么,这门学科也就有了灵魂!这种文化也就有了根源!这份相知相通也就显得十分珍贵。否则的话,让后人如何去追寻、观赏、品味那些点点滴滴之中,久已逝远的先辈们传承下来的诗文绘画中蕴涵的盆景文化之意境呢?!
第四节 宋代名家的文化史料
宋代的盆景文化主要成就,有众多名家著述中的诗文、绘画、画谱、石谱等。它们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描绘并记录了宋代300多年历史变迁中的盆景文化风貌。宋代与前朝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了新的气象。名家辈出,诗文绘画,华彩纷呈,并成为宋代盆景文化艺术的代表,它以其朴素、平易、畅达的艺术光彩,先后相互辉映。
宋代名家以其在文学艺术和盆景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突出成就,起着倡导推动和承先启后的作用,他对当代及其后世的盆景文化以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
宋代盆景文化是中国最为兴盛的时期,盆景有了更多的文人参与,不论宫廷民间,以奇树怪石为盆景观玩已蔚然成风,突出的成就是山水盆景诗文绘画的创作。画家们继承传统,在深入自然,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创造了以不同的笔法去表现不同的山石树木盆景的方法,使得名家辈出,风格多姿多彩。
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声势渐起。苏轼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为士人画寻找到了一条发展脉络,王维、顾恺之都成了这一体系的创始人,强调绘画要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主张即兴创作,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刻画,要求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这股潮流的兴起,对中国绘画与中国盆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左右了中国画坛。
枯木松石与梅兰竹菊,在南宋时已基本成为文人画的固定题材。盆景在画家笔下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再现,画上的地位由以前的配景升华为画面主景。从其间体现的强烈情感,可以看出画家是将其作为文化和道德载体来讴歌的。
艺术产生于生活。没有生活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宋代兴起盆景文化的风气,自然影响了宋代文人与张择端、李东阳等的创作题材冲动;同样,宋版《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人喜好盆景的习俗,无疑也影响了明版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与清乾隆院本《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盆景园林内容。
如:张淏《艮岳记》;宋徽宗的《宣和六十五石》、《雪江归掉图》;欧阳修的盆景文化史料、《和徐生假山》、《盆池》、《菱溪石记》、《菱溪大石》、《紫石屏歌》、《庐山高歌》等诗文;王安石的盆景文化史料、《次韵留题僧假山》、《留题曲亲盆山》等诗文;司马光的盆景文化史料、《假山》、《景福东厢诗怪石》;苏洵的《木假山记》及以其为中心的诗文;苏轼的盆景文化史料、《偃松图》、《怪石供》与《咏怪石》、仇池石、小有洞天石、壶中九华石、雪浪斋铭与雪浪石、《和人假山》、《残句安石作假山》、《轼欲以石易画晋卿难之……》、《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和苏东坡的艺术理论及影响;苏辙的盆景文化史料、《石盆种菖蒲……》、《盆池白莲》、《赠蔡駜居士》、《和子瞻雪浪斋》等诗文;米芾的《研山铭》及其盆景文化史料;文同的盆景文化史料、文同《山池》、《山堂前庭有奇石》等诗文;梅尧臣的盆景文化史料、《留题毘陵潘氏宅假山》、《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六假山》、《慈氏院假山》等诗文;苏舜钦的盆景文化史料、《和菱磎石歌》;黄庭坚的盆景文化史料;王十朋的《岩松记》及其盆景文化史料意义;朱熹的盆景文化史料、《假山焚香作烟云掬水为瀑布二首》;陆游的盆景文化史料、《东窗独坐书怀》、《病起山居日有幽事戏作》、《雨中排闷》、《杂咏》、《上章纳禄恩……》、《北窗》、《北窗试笔》等;范成大的盆景文化史料、《小峨眉》、《天柱峰》、《烟江叠嶂》;杨万里的盆景文化史料、《寄题……园亭二十六咏小山》、《舟中雨望二首》、《出真阳峡十首》……。宋代绘画中的盆景文化史料有:赵佶《听琴图轴》、赵佶《盆石有鸟图》、赵佶《祥龙石图卷》;苏汉臣《靓妆仕女图》、苏汉臣《婴戏图轴》;王诜《金谷园图》;苏轼《枯木竹石图》;《宋绣菊花帘轴》;《宋人岁岁平安图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周季常林庭硅《五百罗汉图》;《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刘松年唐五学士图》;《宋人梧阴清暇图轴》;《马麟松阁游艇图》;《宋代佚名册页》;《李公麟高会习琴图》。
马麟松阁游艇图局部.jpg

北宋钧窑鼓钉三足洗故宫博物院收藏.jpg


北宋钧窑盆托美国福瑞尔博物馆.jpg

发表于 2019-9-15 07: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9-15 07: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9-15 21: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9-16 21: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12-18 18: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