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257第七章清代的盆景文化第四十九节汪之元《天下有山堂画艺》2
石必先写轮廓,如游龙夭矫,其石自然生动,轮廓迟钝,纵有好体势,亦无所用矣。 石固顽然一物耳,写来体致又须流动,其所以然者,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也。古人谓石曰云根,又曰石无十步真。顾名思义,亦可知矣。其精神全在流动,落笔时只体此意。
苔则点石之病笔处,既无病处,苔可不点。后人不知其义,每于石之住处亦必多多点之不已,可谓佛头着秽。
苔有各种家数不同,如横点、竖点、斜点、梅花道人点、松毛点,因石而后加之,不可误用。一幅之间,不得作两种苔。
苔宜攒三聚五,不即不离,过多则石不显,必须恰好不多不少之间。
修竹茂林,安得生于不毛之地?但于竹根石隙,皆宜点缀疏草,蕙兰之侧亦宜用之,蒙茸可喜。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二者岂可偏废?若郑所翁诗云:“纯是君子,绝无小人。”此则为郑子之兰,吾不敢效也。
芝亦草也,其体格绝无一毫流动之处,在文人笔底即雅,在俗人笔底即恶。在蓝田叔诸曦庵二人笔底,直成千古矣。其所以然之妙处,不能以言语形容,且无笔法规矩之可寻。学者当求之于体格之外,神情之内可也。 汪之元字体斋,海阳(今广东潮安)人,流寓广州。图理琛延为家塾师。工翰墨,能诗歌,善画兰竹,有天下有山堂画艺,雍正二年(1724)成书。又工刻印,有印艺。《广印人传补遗、书画书录解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