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3|回复: 4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32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4 06: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328
第八章中国近现代的盆景文化
第十三节 陈从周《说园》对文化的贡献
言犹未尽,郁积于心
2011年,《盆景乐园》论坛,曾发表《陈从周造园与盆景的美学理论》与《陈从周梓室余墨中的山石史料》两篇纪念文章。但言犹未尽,郁积于心,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逐有此文。
浸润了西湖山水灵气
2000年3月15日,对很多人来说,是普通的一天。有一位瘦瘦高高,爱穿青布中装和布鞋,满头华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很有文人风骨,豁达澹泊,从小浸润了西湖山水灵气的陈从周先生,因病在上海同济新村家中去世。
真正的中国盆景文化人
如果仔细了解,他的人生足以震惊世界!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无论是盆景园林、诗词书画还是昆曲散文……皆留下了精深的造诣与巨大成就。他才是真正的中国盆景文化人!他才代表了真正的国家精神!
盆景园林独树一帜
中国盆景园林独树一帜,在其转向现代的过程中,前有钱学森,周干峙,甘伟林,余树勋,汪菊渊,陈俊愉,韦金笙,彭春生,李树华,胡运骅,徐晓白,童寯,陈植,刘敦桢、朱良志等诸位先生,奠定了学术研究与教育的基础,后有众多后继的专家学者在努力进行理论建树和实践创新。
他是通才型学者
但如果仅将陈从周定义为一代园林大师,难免会遮蔽他在其他领域的光芒。陈从周熔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诸多研究盆景文化的专著,参加多处园林设计实践,直接参与指导了南北诸多古园的维修和设计。他让园林第一次走出国门,《说园》一书成为盆景文化史上的经典文献,他是通才型学者,并为盆景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整体性贡献。
身影也愈发高大清晰起来
陈从周虽然走了,但留下的是他丰富的学问和独有的智慧,包括那些默默无言的盆景文化美似苍穹,他与他所热爱的盆景园林艺术,永远都植根中国。他依然在岁月烟尘的深处张望着现代盆景文化的发展,而他的身影也愈发高大清晰起来。
杭州西湖是大盆景
杭州西湖、南北湖四周茫茫的山水,仍然依稀荡漾着一位操着浓重浙江口音的清癯老者幽默诙谐、风趣横生的声音:
西湖与其说是风景区,倒不如把它叫做大园林,或者大盆景来得具体。因为它空灵、精巧,小中见大、大中藏小,宜游、宜观、宜想、宜留,有动、有静……真说得上是面面钟情、处处生景了。
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像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是为了绿化,且要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盆栽畏烈日,喜湿润
上海龙华苗圃假山乃苏州韩氏兄弟所堆。韩氏兄弟良沅、良顺承其父步本之业,技有跨灶之誉,数问此术于予,颇能领会,土色石之作有佳构,但纯以石叠者,则往往存工多石之思,则弄巧成拙矣。
龙华苗圃之假山又为心与愿违之作。苗圃地广,山势再高亦觉平卑,故不能以高制胜也,以山上植四季花木,且多盆栽移植(苗圃为盆景园)以显其为盆景园,故更觉山与植物不相称。至瀑布流泉生硬做作,了无山林之气,欲以此山作是园之风景主点,卒不能突出。
予意苗圃以盆景著称,其山应以平冈小坡,间植高树,流水湾环,略点奇石,树荫下置放盆栽,四时更换,盖盆栽畏烈日,喜湿润,有此环境必欣欣向荣,不但突出主体盆景园,且观赏者更具山林之感。主次不明,徒心劳而已。
盆栽与建筑具有密切之关系
我国盆栽之产生,与建筑具有密切之关系,古代住宅以院落天井组合而成,周以楼廊或墙垣,空间狭小,阳光较少,故吴下人家每以寸石尺树布置小景,点缀其间,往往见天不见日,或初阳煦照,一瞬即过,要皆能适植物之性,保持一定之温度与阳光,物赖以生,景供人观,东坡诗所谓:‘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空庭不受日,草木自苍然’。最能得此神理。  
盆栽之妙在小中见大
盖生活所需之必然产物,亦穷则思变,变则能通。所谓‘适者生存’。今以开畅大园,置数以百计之盆栽,或置盈丈之乔木于巨盆中,此之谓大而无当。而风大日烈,蒸发过大,难保存活,亦未深究盆景之道而盲为也。
     盆栽之妙在小中见大。“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青”,乃见巧思。今则越放越大,无异置大象于金丝鸟笼。盆栽三要:一本,二盆,三架,缺一不可。宜静观,须孤赏。
风景之美在山在水
风景之美在山在水,两者相兼,必成佳景。澉浦的山蜿蜒多姿,层峦叠翠,在桔林和竹林的四山环抱中,出现了一个平湖,这就是永安湖又称南北湖。山的一个高峰称鹰窠顶,很形似。这湖不大,亦不算小。当然比不了西湖,可又比瘦西湖大,它的好处,是比瘦西湖幽深,比西湖玲珑,能兼两者之长。
没有被“都市文化”所污染过
它的特点尤其在于湖外为海。那就是山水之外再加一个海,山光、水色、涛声,够你受用的了……整个风景区,像个村姑,没有被“都市文化”所污染过。因此无华厦,无高楼,没有那种打了牙齿镶上金牙的丑态,是平淡天真,可容我沉吟,任我周旋,耐我盘桓,享受一次诗也般的游憩。
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造园综合性科学、艺术也,且包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吴下人家每以寸石尺树布置小景
从西湖大盆景,和盆栽一样,能‘入画’,盆栽畏烈日,喜湿润,突出主体盆景园;到我国盆栽之产生,与建筑具有密切之关系,故吴下人家每以寸石尺树布置小景,点缀其间,深究盆景之道,盆栽之妙在小中见大。盆栽三要:一本,二盆,三架,缺一不可。宜静观,须孤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园林第一层次与“微型盆景”
1983年,钱学森先生曾对盆景科学定义为:园林第一层次与“微型盆景”;陈从周先生则对盆景文化有了上述更进一步具体内容:空灵、精巧,小中见大、面面钟情、处处生景。
反复综合学习陈老的一系例论述,可以加深品味领会陈老建树的盆景文化理论的学术思想。
园林仿佛是人间化的天堂,而盆景则旡疑是天堂中的明珠。盆景园林艺术界应为中国贡献出了陈老这样一位颇具个人魅力的通才型文化大师感到自豪。
陈从周是我的老师
1983年12月7日,钱学森发表《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一文:“中国园林艺术是祖国的珍宝,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中国的园林可以看成四个层次。第一,最小的一层是“盆景”-微型园林。后来发展的园林模型也属于这一类型。……这四个层次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在这一领域有不少专家、权威,上海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就是一位,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从周博大精深,非凡人所能及
贝聿铭曾于《陈从周传》序言中写道:“从周对中国园林如痴如醉,造诣高深……从周对中国园林之理解肌擘理分、博大精深,非凡人所能及。从周著书多卷,其所著《说园》为中国园林之经典著作而享誉世界,并以此弘扬中国文化之精髓,功绩无量。”
赢得了老师的喜爱和夸奖
陈从周的老师张大千曾经长期隐居在一所名叫“网师园”的风景秀丽的小园子里,修养
性情。张大千在网师园中生子育女、侍奉母亲,更在这里广交师友,接纳门人。章太炎、李根源在这里受到款待,徐悲鸿、谢玉岑更是这里的常客。据谢稚柳回忆:客居网师园夜不成寐,凌晨四点左右起身园中漫步,张大千画室中灯光依旧“镫火夜深书有味,墨华晨湛字生香”今日殿春簃壁间有书联犹记当日大千从艺之勤勉。陈在张那里学到了书画丹青的绝技,陈的聪明伶俐赢得了老师的喜爱和夸奖。
陈从周-他才是真正的中国盆景园林文化人.jpg
陈从周与蔡达峰修复豫园往事.jpg
陈从周(右)与苏步青在他修缮的豫园.jpg
1982年陈从周与安怀起、路秉杰参加豫园整修会议.jpg
陈从周《说园》-中国古代造园图.jpg
陈从周《说园》-中国古代造园图2.jpg
陈从周《说园》-中国古代造园图3.jpg
陈从周《说园》-中国古代造园图4.jpg
陈从周蔡达峰1982年师徒二人在豫园.jpg
陈从周画《黄山图》张大千为之题词.jpg
陈从周与李秋君合作花鸟作品.jpg
纪念陈从周先生的百年诞辰.jpg
纪念陈从周先生的百年诞辰2.jpg


发表于 2020-4-4 07: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4-4 1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4-4 13: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4-4 2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4-20 1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