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回复: 4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39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8 05: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398第八章中国近现代的盆景文化
第三十九节 程大利《我读中国古代画论》2
梅兰芳清供图1947年作.jpg
梅兰芳尚小云清供图.jpg
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姜妙香朝岁图.jpg
苗景昌(1966-)盆景绘画.jpg
舍弃笔墨则不是中国画。笔墨功力不到家,也称不上是一位成功的中国画家。黄宾虹为此积七十年创作经验指出:国画艺术之粗精、高下之分,就在笔墨变化之中,既是笔笔分明,又能浑成一气。既是浑成,又能分明,其中变化就透出造化的消息来。又说:图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              
     黄宾虹留下的大量论画经验无疑开启并端正了后人的学画之路,若说中国画教育,黄宾虹则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画教育家。由于对传统各家的深入研究,殊有心得。他又是一位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他的用笔,不但笔笔入纸,而且留得住,提得起,劲健圆浑、力透纸背,是篆籀笔法所形成的金刚杵的感觉。尤其临终前几年的用笔,秃笔篆籀,笔笔分明。这种感觉是几十年锤炼加之对中国传统画论的深入领悟形成,20世纪没有第二人达到。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观照笔法,也应是元气充沛。当外部的环境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如气虚、如烦躁等等。反映在笔墨上便出现浮气躁气,也有性格和修养的关系,沉不下心来,当然现出浮气,而一味讨好社会,急于求得别人赞扬,常现出匠气。所以,养气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功课,能做到气脉不断,笔不困,墨不涩,元气安稳,神闲意定。勿促迫、勿怠缓、勿陡削、勿散神、勿太舒,务先精思天蒙,山川步伍、林木位置……以我襟含气度,不在山川林木之内,其精神驾驭于山川林木之外。在这里指出气韵妙诀——心神高远则笔墨自能深厚,心境旷达则画境自然高迈,笔墨已不仅是技巧,是心胸、秉赋、气度、积累的反映,是才情和知识的记录,更是人格的标志。                 
    中国画之路,漫长而修远。黄宾虹和许多大家的成功离不开长寿这个条件。这个长寿还不仅仅说明岁月之长。《黄宾虹画语录》中说道:学乎其上,得乎其次,递嬗递退,弊习丛生。而后聪明超载才力勇锐之人出,或数十年而一遇,或数百年而一遇。其人必能穷究古今学艺之精深,而又有深思毅力,其功超出于庸常之上,涵濡之以道德学问之大,参合之于造物变化之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说:寻师访友,不远千里之外,详其离合异同之旨,采其渊源派别之微,博览古今学术变迁之源,遍游寰宇山川奇秀之境,必具此等知识学力,而后造成一名画师,当不难矣。因此,他的长寿与他的道德,性情和平淡从容,物欲清寡,历劫不磨、坚忍不拔有关,这是修炼而成的百年人生。
    中国画大器晚成。人生苦短,或沉或浮,或隐或显者是一时的,作品是永恒的。年轻时下笔轻率,成年后会后悔。到老来励志尤未为晚。不求早誉,不慕时尚,把艺术与人生融为一炉,像黄宾虹、齐白石一样地百年修炼,自有成果。因为中国画是靠画家的知识涵养和人生体验而成的感悟性的精神文化,是一种主观生命与客观自然融合在一起的人格文化。
读点中国古典画论
    二十多年前,沈鹏老师在教我做学问时,就谆谆地告诫我:要读点中国古典画论。至今铭刻在心,犹言在耳。
    “中国古典画论是中国画创作实践的理论支撑,是创作中国画必不可少的文化内涵。《画论》中的许多经典名句和论述正成为我们中国画创作的准则。例如: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石涛的《画语录》中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是画家深入生活、反映时代现实、与时俱进的中国画创作的真谛,是万古不变的真理。凡是中国画大家,他们很重视中国古典画论的研读,将自己的创作体会著文立说,写成文章和著作,以世人效法。刘海粟的《谈六法论》、黄宾虹编纂的《美术丛刊》、傅抱石的《论郑板桥》和《笔墨当随时代》、吴冠中的《我读石涛画语录》等论著(文章)就是学习中国古典画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佐证。
    针对美术界青年画家和美术家对中国古典画论自知甚少和无知,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典画论著作:有邓椿著的《画继.画继补遗》、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唐志契的《绘事微言》、丁皋的《传真心领》、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段成式的《寺塔记·益州名画录·元代画塑记》,以提倡学习中国古典画论,深化中国画气韵形象意境的内涵理论基础,使中国画创作增加活力精神。美术界的有识之士也大声疾呼,著文立说,要青年画家和美术家多读点中国古典画论,并开列了古典画论中的经典著作:《图画见闻志》、《历代名画记》、《石涛画语录》、《笔法记》、《画荃》、《山水诀》、《宣和画谱》等。这些经典性的《古典画论》也是对当前中国画创作中浮光掠影、华而不实、笔墨无矩、艺术性贫乏,缺少时代气息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而开出的良方,因而急需营养。国画家程大利说得好:学习中国画的人必须研读中国画论,欣赏中国画的人也应该具备中国画论的常识,才能进入中国绘画的审美堂奥。
    由于中国古典画论浩瀚如海、博大精深、深奥难懂,必有先人类编本。其中,俞剑华编的《中国画论类编》和于安澜的《画论丛刊》和《画史丛刊》,是中国画家必读的经典著作。是指导我们走向中国古典画论殿堂的先导。学习中国古典画论,决不是提倡复旧,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心灵的感悟,审美的提高,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对中国画创作内涵的一种浸润。
    “中国古典画论是由品、评、史、论和神、韵、墨、章两大类组成的,是儒、道、释哲学和美学构成的。因此,通读中国古典画论需要有国学基础和古文底子,才能读懂《中国古典画论》。    中国艺术报2009-5-27  


发表于 2020-6-18 06: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6-18 15: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6-18 16: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6-18 21: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4-26 0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