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2|回复: 4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4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5 05: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文化史十年磨砺蚊力负山终将问世415第八章中国近现代的盆景文化
第四十三节丁宁中国古代画论绪论5
斯道卿兰盆图.jpg
斯道卿兰盆图3.jpg
斯道卿清供图4.jpg
宋君方-岁朝清供图.jpg
再次,我们着重来看宗炳的《画山水序》和姚最的《续画品》。宗炳的画学思想与其生活经历有关。他对仕途向来没有什么兴趣,却对自然山水一往情深,每每远游,乐不思归。而且,凡游历之地,都有绘录。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可知,宗炳亦有人物画方面的重要成就。可惜,如今其真迹均不复可觅。他的画学思想主要见于《画山水序》(又名《山水画叙》),为其晚年时的体会之言,聊聊不过数百言,却是首而为之的中国山水画的专论,表现了非同凡响的识见。在他看来,画山水,不是直接模写实景而已,而是“含道暎物”,“澄怀味象”的特殊过程。此中的“道”,我们可以体会出老庄哲学的些许意味。在宗炳的世界里,山水已然成为一种内心觉悟的对象。一方面,艺术家以至上的哲思为导引,与物互动,“应会感神,神超理得”,或者是涤荡胸襟,脱开杂念,就如老子所说过的那样,“涤除玄鉴”(《老子》第十章),从而以全然一新的姿态览知万物,获得更高的认知。另一方面,艺术家“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这正是从山水的实游到心游以及展开艺术再认的奇妙过程,最终要达到所谓“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的格局。当然,更为根本的是,宗炳的理论贡献是在于认识到了山水画的旨趣就在于“卧以游之”,“畅神而已”,具体地说,就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这不仅勾勒了中国山水画的非凡而又独特的精神境界,也为后世的创作及其理论开启了一种强有力的影响。
   据史述,姚最自小聪敏,后来则博通经史,其画学理论主要见于《续画品》,是其在25岁左右写成的文本,主旨显然是要续谢赫的《古画品录》。不过,姚最并不是在谢赫之后只能亦步亦趋的人。相反,他有自己独到的识见。譬如,他完全不能接受谢赫对顾恺之的轻慢,相反,给了顾恺之以极为肯定的评价。他说:“至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终始无双。有若神明,非庸识之所能效;如负日月,岂末学之所能窥?”尽管没有多少可靠的顾恺之的原迹可资比对,因而,我们今天实在难以评判谢赫与姚最两人究竟谁对谁错,但是,后者不惧权威的勇气倒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他显然看到了绘画的特质,即一方面是通古容今,另一方面,则是妙极丹青“未易言尽”。换一句话说,绘画不仅可以立万象,传千祀,内容方面可以无所不包,而且,关键在于,也有可能达到语言文字所不能穷尽的地步。姚最也提出了一些极为饶有意味的命题。譬如,在评价“湘东殿下”(工书善画的梁元帝萧绎)时,姚最第一次提出了“心师造化”,而且,行文之中,不难见出其极度褒扬的口吻。夸张一点说,这一偶然涉及的用语却是中国画学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观念。其中,“造化”是创造演化的意思,尤指自然界自身的万千变化;艺术家以这样的博大对象为师,并非就是一种臣服或者就是被动的复制,而是由心主宰,形成客体与主体的奇妙融合。在此基础上,盛唐画家张璪有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感悟与发挥,而且,也成了日后画家们看重的艺术信条。
   唐宋时期是中国画论达到高峰的时代。我们如今可读到的二十多种画论著作,内容丰富,影响卓著。
   首先,来看唐代的王维与张璪的山水画论。我们知道,发轫于魏晋时期的山水画,到了唐代,有了显著的提升。因而,探讨山水画,遂成当时的风气。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是王维与张璪。
   王维是大诗人,在音乐、园林和山水画方面均有特殊的造诣。他兼善青绿与水墨,无论工细亦或粗放,都有过人之处。其画学思想则主要见于所传的《山水诀》和《山水论》两篇中。这两个文本是继宗炳《画山水序》之后对山水画展开的更为内在、具体而又细致的探讨。在《山水诀》中,王维的画学思想是极为明确的。第一,崇尚水墨趣味。他认定“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这一方面可能与王维的佛禅观念有关,既然心造万物,水墨自然也可指向艺术家描绘的任何事物。“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水墨山水问世于禅宗兴盛的唐代,而未在之前出现,不难看出禅宗的强大影响,但是,没有大诗人王维的推动,也是不能想象的。另一方面,王维也因此确实为文人的山水画一脉奠定了鲜明的基调,影响极为深远。第二,描述理想化的山水画格局。画家以经验之言,既概括了合意的构图,也列出了犯忌的组合:
   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着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泻瀑,泉不乱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泛舟楫之桥梁,且宜高耸;着渔人之钓艇,低乃无妨。悬崖险峻之间,好安怪木;峭壁巉岩之处,莫可通途。远岫与云容相接,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时,栈道可安于此。平地楼台,偏宜高柳映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酒旗则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山须宜低排,近树惟宜拔迸。……塔顶参天,不须见殿,似有似无,或上或下。芳堆土埠,半露檐廒;草舍芦亭,略呈樯柠。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闲云切忌芝草样,人物不过一寸许,松柏上现二尺长。
   第三,揭示山水画创作的特性。在描述了诸多山水画中描绘对象组合的优劣之处后,王维还提到“手亲笔砚之余,有时游戏三昧”。他无疑感受到了水墨必须长期不断摸索,甚至在游戏中达到最高的觉悟。因而,“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在《山水论》中,王维除了重申《山水诀》中的技巧经验之外,譬如“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还提出了极为重要的观念,为后人提供了山水画把握的认识高度。第一,在他看来,“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换一句话说,艺术家笔下的山水表现,不是临景描写,而是沃游饱览、娴熟于胸后一气呵成的结果,是被记忆改观和提升了的独特意象。这一点对荆浩的《山水赋》有着再直接不过的影响,如果王维的《山水论》时间上确实在先的话。第二,是对画面诗意的屡屡强调。王维对画题的理解,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意味,也为文人画在这方面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冢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
   第三,王维是把山水当作活生生的对象来看待的。他认为,好的山水画错落多变,不繁不乱,相联相依,是显出一种“精神”的。这样的观念显然卓有见识。
   张璪是著名的山水画家,善画树石山水,尤擅画松,亦工隶书中的八分书。根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张璪撰有《绘境》一文。明代王绂《书画传习录》卷四提及:“张司马尝撰《绘境》一篇,大含细入,非粗工所能领略。”可惜,此文已经轶失。其画学思想仅散落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张璪最引人注目的当推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张。这比姚最的“心师造化”说更为具体和展开,一方面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客观,另一方面则有主体体验的万千变化,合二为一才成为一种不可重复的艺术表达。而且,深究起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当跟《绘境》全文的主旨有关,也就是说,山水画最终是要营造“境界”、“意境”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心源”由于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不受纷扰的虚静心态。所以,这里的主体经验并非受动的,而是艺术家以修养、学识和心境等所调动的具有超越意义的心态。
其次,来看朱景玄的画学思想。朱景玄是中晚唐时期人,诗才出众,他的《唐朝名画录》提出了批评的具体标准,即“四格”——神、妙、能、逸。如果说谢赫的“六法”更多地侧重于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与途径的话,那么,朱景玄则更多地偏重于接受和批评过程中的体会和判断。依其自述,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一种批评的实录:“景玄窃好斯艺,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推之至心,不愧拙目。”“四格”说并非石破天惊的首创,因为,在以格论画在朱景玄之前的张怀瓘那里就有涉及,譬如,后者的《画品断》就将画家分为“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而所谓的逸品,则是在格外而“不拘常法”。董其昌曾经说:“画家以神品为宗极,又有以逸品加于神品之上者,曰出于自然而后神也。”尽管朱景玄并非首为先者,但是,他的“四格”说还是有针对性的,譬如,他批评过李嗣真的《画品录》,称其“空录人名,而不论其善恶,无品格高下,俾后之观者何所考焉?”在描述神品一格时,他认为,最高体现者当是有“画圣”之誉的吴道子,称其“凡画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后代之人规式也”。对吴道子的赞誉,几乎是无以复加的,因为,这里的丹青之妙,犹如“神助”。可以注意到,在评论这一格的画家时,朱景玄特别注重画家是否表达出对象的“神气”。周昉(神品中)之所以高于韩幹(神品下),是两人在描绘郭令公的女婿赵纵时几乎不相上下,但是,细察之下可以发现,韩幹所画“空得赵郎状貌”,而周昉所画则“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情性笑言之姿”。同样,阎立本与王知慎也不在一格上,前者是神品下,而后者则是妙品而已,其区别也无非是阎立本达到了“神妙”的境地。在妙品一格,朱景玄推崇的是那种酷似、逼真的画家作品。譬如,韦无忝列为妙品上,就是因为“以画鞍马、异兽独擅其名,时人称号‘韦画四足无不妙’也。开元、天宝中,外国曾献狮子。既画毕,酷似其状。后狮子放归本国,惟画者在焉。凡展图观览,百兽见之皆惊惧。”



发表于 2020-7-5 06: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7-5 16: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7-5 22: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7-6 10: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12-18 15: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