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经济的起源和发展19清代 浙江花市
自清乾隆时起,同盆景相关的花木也在民间或地区十分风行。江浙一带渐成为春兰与蕙兰的栽种中心。许多花木名产区还经常将花木运销远地。如江西赣州的兰花,为“江淮所重,舟载下游者甚伙。”茉莉花“赣产最盛,有专业者,圃中以千万计,舟载以达江淮,岁食其利。”(乾隆《赣州府志•物产》)
杭州西湖畔的花神庙,建于清雍正年间,“祀湖山之神,傍列十二月花神及四时催花使者,无不钗飞钿舞,尽态极妍。清梁章钜《楹联丛话》载,西湖花神庙有一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朝朝暮暮。”
清人魏标《湖墅杂诗》小序云:“马氏二人东西居,共为田园之睦,土细敏树,杭城花卉于此出焉。今名‘南花园’;北去十余里为板桥,今名为‘北花园’。”
清代杭州特色花市的发展规模比明代有所扩大。“西溪一带,梅花甚盛,沿亘十余里。”(康熙仁和县志卷5风土风俗 )
丁立诚《武林杂事诗》:“桂花蒸过花信动,桂花开遍满觉陇。卖花人试卖花声,一路桂花香进城。城中莫帐花较晚,山人富有千金产。桂花栗子正尝新,南山当户可结邻。”
花农“富有千金产”,可见花市产业规模之大。
毛西河(1623—1716)《西马睦看花》:“闭门谁家园,不见有花树;但见卖花翁,收花入篮去。”
陈璨《西湖竹枝词》:“马睦红紫竞春纤,摘满筠篮露尚沾。十里画楼临水次,卖花声里卷珠帘。”
南京花市
南京为明代两京之一,消费性人口数量庞大,对盆景花卉的消费需求自然也很大。其来源除了地产者和本省运至外,有些特色的盆景花卉来源甚广。
“凤台门外…有花神庙…每岁花朝,卖花之家各以花奉献。凡牡丹、芍药、海棠、碧桃之属竞秀争妍,备极其胜,谓之‘花神会’。”(甘熙.白下琐言卷2 )
南京盆景花卉产地主要分布在西郊的五台山、清凉山;城北的鸡笼山;城南的凤台门一带以及山区。
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表.本境植物品考 》对南京花市的描述更为详细:
“花竹果木,物品之清者也,江南地最宜之。城内五台山民善植梅;宝林寺僧善种牡丹;鸡笼山后人善艺菊;城外凤台门花佣善养茉莉、珠兰、金桔,皆盆景也。”
在作者看来,南京花市上的花竹果木、梅花、牡丹、艺菊、茉莉、珠兰、金桔,“皆盆景也。”
潘高(1624~约1678)《卖花词》:
“身是城边卖花叟,卖花归来即买酒。曲巷朱门声婉转,春风作伴蜂声满。家家有花花未开,春风先到我家来。劝君买花须少年,劝君莫惜买花钱。卖花老叟年年在,买花年年时时改。昨日少年今日老,君不见担上花开可常好。”
江南中心城市盆景花卉消费需求量大,辐射面大,从而也推动了周边城市的盆景花卉生产销售。
《道光虞乡志略》卷8风俗记:常熟“九月内豪家以菊花数百盆高下排列,累数十层,谓之(菊花山),悬灯而玩其影”;
《同治苏州府志》卷3风俗记:江阴则“择日为品兰会,数百里异种毕至,金兰为上,素心次之,有梅瓣、荷花、水仙之目。”
杜诏《云川阁诗》卷3《买花谣》记:无锡“慈仁寺中花满满,杂逻卖花人结伴。镇日数钱声不断,翻怨花多愁日短。”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24《委巷丛谈》记有:“近日杭州牡丹,黄紫红白咸备,而粉红独多,有一株百余朵者,出昌化、富阳者尤大,不减洛阳也。”
苏州花市
山塘自白居易开市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名流贤达追随他的脚步而来。在诗人的吟诵中成就了丰姿绰约的模样。这为山塘花市奠定了繁荣的基础,经济生活与文化艺术的合二为一,让山塘声名天下。
清乾隆24年,徐扬创作《姑苏繁华图》,徐扬面对山塘虎丘花市的姹紫嫣红,就在半塘桥堍和虎丘分别绘录了各有三开间的四时盆景花草店,店中各色盆景,鲜花绽放。乾隆年间,花商就在山塘街下塘建立了花商公所。江苏省博物馆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第418页
沈复《浮生六记》载:“去城三十里,名曰仁里,有花果会,十二年一举,……入庙殿廊轩院,所设花果盆景,并不剪枝拗节,尽以苍老古怪为佳,大半皆黄山松。”
褚人获《坚瓠续集-卷之三 盆景 》项下记载:“虎丘张予园善艺植。一盆景剔牙松。結构古雅。崑山张维惠見之。议百金易得。交既成。將移松登舟。张老泫然淚下曰。培付几十年。今永別矣。维惠慰之曰。痴老子汝若思松。玉峯一棹可达也。持歸以人参汁漑之。稍黃萎。建醮籙以祈佑。雖傳笑一時。然清狂可以不朽。”
《虎丘山志.物产》“虎丘人善于盆中植奇花异草置几案间,谓之盆景。过者动索高直,翁徽君照所谓:‘最怜一种闲花草,但到山塘便值钱’是也。”
清《虎丘志》卷十 “盘松,出虎丘,绳约其枝盘结作虬龙状,久之逐若天成,高可五六尺,低可二三尺,凡剔牙,罗汉等皆然。”
康熙《苏州府志》卷21《风俗》“虎丘人善以盘松古梅时花嘉卉植之瓷盆,置为几案之玩。嘉定人以白石为盆,长三四尺,用宣州石或英石砌成小丘壑,树长不逾二三寸,苍皮黛色,密集疏林,俱仿宋元人画意,望之若横披图卷。”
沈朝初《忆江南》词谓:“苏州好,小树种山塘。半寸青松虬干古,一拳文古藓苔苍,盆里画潇湘。”其实花木盆景,虎丘山塘人最擅长。
顾禄称,花树店,“自桐桥迤西,凡十有余家。皆有园圃数亩,为养花之地,谓之园场”。种植花草的人称为“花园子”,以接萼、寄枝、剪缚、扦插为能,“或有于白石长方盆叠碎浙石,以油灰胶作小山形,种花草于上为玩者”。
花草种类繁多,盆景则蓄短松、矮柏、冬青等,都以错节盘根、苍劲古致为胜;花卉则有梅、杏、李、桃、草兰、玉兰、海棠、牡丹等百来种,草木则有翠云草、醒头草、阶沿草、吉祥草、怕羞草等;树则有铁树、棕榈、芭蕉、仙人掌、寿星竹、白竹、方竹、紫竹等;结实则有天竹、佛手、香橼、葡萄、柑橘等20余种。这些花草,“大抵产于虎丘本山及郡西支硎、光福、洞庭诸山者居半。其有来自南路者,多售于北客;有来自北省者,多售于南人。惟必经虎丘花农一番培植,而后捆载往来”顾禄:《桐桥倚棹录》卷一二《园圃》;或谓“艺花者率皆洞庭山及光福乡人,花时载至山塘花肆求售”顾禄:《吴趋风土录》。
可见苏州山塘虎丘花市已经成为江南最大的盆景花木市场,不但当地所产不少,而且远近各地所产也集中在那里,并经更加精细的培植,才上档次,销价高。
《桐桥倚棹录》记载了这个盛况:“每晨晓鸦未啼,乡间花农各以其所艺花果,肩挑筐负而出,坌集于场。先有贩儿以及花树店人择其佳种,鬻之以求善价。馀则花园子人自担于城,半皆遗红剩绿”。
插图:
13邹一桂古干梅花图
14徐扬姑苏繁华图游船棚顶上陈放着盆景
15徐扬姑苏繁华图河道中有出售盆景的小船
16徐扬姑苏繁华图苏州城大街上有担着盆景出卖的花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