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山石史》
第五章 宋代盆景山石的成就
第十二节 梅尧臣的盆景山石史料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世称宛陵先生。著有《宛陵先生集》。曾穷困不得志,累试不第,作过主薄、县令等小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 梅尧臣认为"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为衡量作品的艺术标准。人言"梅圣俞之诗,如深山道人,草衣葛屦,王公见之,不觉屈膝。" 梅尧臣的盆景山石诗着眼于现实社会,力求用平常的题材与平淡的语言写出真实的生活图画。这些盆景山石的诗句都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恬静秀美;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呈现出梅诗平淡幽深的意境和含蓄的艺术特色,有的还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留题毘陵潘氏宅假山》人心本好静,世事方扰扰。丘壑未去时,庭中结山小。长欲见苍翠,何须听猿鸟。有志同尚平,当期婚嫁了。 《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何须费蜡屐,暂到此中闲。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六假山》太山不可历,石齿啮人足。聊集怪与奇,苍苍都在目。何须引寒流,平地作溪谷。 《慈氏院假山》风涛舂断越山骨,聚集奇险成千峰。碧瓮为潭立涎石,直疑岩底藏蛟龙。 《送王景彝学士使虏》持節共知過碣石,銜蘆相背有飛鴻。 《登乾明院碧藓亭》余喘不苟尽,顺俗来饭僧。东岭有上方,修竹蔽觚棱。下有苍石案,旁挂孤蔓藤。系累向尘世,更住殊未能。 《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其六》旷哉嵩室阳,神怪所栖宅。 苍石不知年,灵熊去无迹。烟岩想桂宫,苔壁疑椒掖。不学舜娥悲,潇湘竹枝碧。 《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跨。 《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买粉涂南墙,松石生屋内。石怪如舂涛,松偃如起籁。 《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於卞氏借双鹤以观》尝同太湖石,不惜持金取。欲作园林胜,园林宁暇睹。 《咏刘仲更泽州园中丑石》君家太湖石,何从太湖得。太湖天东南,太行天西北。 《和滕公游穿山洞》洞口水石浅,潺潺泻绿蒲。缘溪进岩窦,阴黑人境殊。 《施景仁邀咏泗州普照王寺古桧》劫火已熔像,樛枝宁改烟。根拏怪石入,节駮苍苔坚。 《邵郎中姑苏园亭》当时九老各华颠,裴令来过吟复联。至今怪石存旧镌,七叶树荫黄金田。 《胡公疏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远州太守蓬山客,来过卢家寻怪石。卢家百物今已空,唯石难移留旧迹。 《黄河》积石导渊源,沄沄泻昆阆。龙门自吞险,鲸海终涵量。怒洑生万滑,惊流非一状。 《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其二叠石》十片寒湖滑,千秋白浪根。苍苍古崖色,叠叠老苔痕。欲象巨鳌顶,俯当科斗盆。唯愁作险说,平地起昆仑。 《阳武王安之寄石榴》安榴若拳石,中蕴丹砂粒。割之珠落盘,不待蛟人泣。 《南轩盆植重台莲移种池》彤云赤雾生绿房,朝霞变蕊朱粉光。白玉入泥不满盎,羽盖裹露明目口。浊水一石乱蛙龟,凿池五丈如斗方。萍根科斗得自在,荷芰明年出水央。 《依韵和原甫新置盆池种莲花菖蒲养小鱼数十头》:“瓦盆贮斗斛,何必问尺寻。菖蒲未见花,莲子未见心。小鲜不足烹,安用芎饵沉。户庭虽云窄,江海趣已深。袭香而玩芳,嘉宾会如林。宁思千里游,鸣橹上清涔。” 《石楼》诗:“山腰古石楼,杳蔼石梯上。” 《寄天台梵才上人》诗:“常观月从东方出,想照 石桥 旁畔人。” 《送潘士方之建昌》诗:“来寻鸟爪人,神光生石屋。” 《和张簿宁國山门-朝阳洞》古來道士今莫逢,石壁乳流苔正濕。 《和张簿宁國山门-碧雲洞》誰將萬古倚雲劍,刺破蒼石天窗開。 《读日者传答俞生》唯思泉石間,坐臥松風美。 《铁獭新买小马也》 朝乘鐵獺上青山,最滑春苔亂石間。 《紫微亭在池州》昔我來齊山,山僧迎道傍。騎馬到寺門,亂石屹若牆。 《茶磨二首》盆是荷花磨是蓮,誰礱麻石洞中天。 《補题东都善惠师禅斋》香象紅蕖坐,花盆白石臺。 梅尧臣《蘇明允木山》 空山枯楠大蔽牛,霹靂液落魚鳧洲。魚鳧水射千秋蠹,肌爛隨沙蕩漾流。唯存堅骨蛟龍鎪,形如三山中雄酋。左右兩峰相挾翊,尊奉君長無慢尤。蘇夫子見之驚且異,買於溪叟憑貂裘。因嗟大不為梁棟,又歎殘不為薪槱。雨侵蘚澀得石瘦,宜與夫子歸隱丘。 詠歐陽永叔文石硯屏二首 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瑩白象明月。黑文天畫不可窮,桂樹婆娑生意發。其形方廣盈尺間,造化施工常不沒。虢州得之自山窟,持作名卿硯傍物。 鑿山侵古雲,破石見寒樹。分明秋月影,向此石上布。中又隱孤壁,紫錦藉圓素。山祇與地靈,暗巧不欲露。乃值人所獲,裁為文室具。獨立筆硯間,莫使浮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