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水盆景这样分类具有充分概括性,因所谓山水盆景的山水,从广义上理解,应是泛指自然景光,包括田野风光、名山大川、江海湖泊、巨柯丛林、古道荒漠等,故不论是以树木为主体,还是以石料为主体,抑或是树石共为主体,凡借鉴画理,表现自然景观,造景寄情的造型形式,都应归类山水盆景。山水盆景营造自然美景的造型形式是“立体的画”,而其核心灵魂是富含意境,抒发情感,是“无声的诗”。与中国画中的山水画一脉相通,是山水盆景的本质特征,理属山水盆景的范畴,不能只从狭义上机械地理解山水盆景就是山体和水域,这样理解不但导致艺术表现形式的局限,而且容易造成盆景第一主体概念的混淆(笔者愚见盆景第一主体永远是树木)。现时习惯上所称山水盆景实际上就是以山石为主体营造山体和水域的一种山水盆景,水旱盆景是以树木为主体既有陆地风貌又有水域的山水盆景,而树石盆景若以使用材料划分,既可以是树木盆景,如树木配石附石、以山石填补基部缺陷等,也可以是水旱盆景,还可以是水石盆景,因山石营造的山体同样要种植树木植物,只是树木的体量较小而已,只有山石没有树木有悖于盆景是活的艺术品的概念,也不顺于自然,这里所指的树石盆景,主要是针对其造型形式,即以树和石共为主体,营造自然景观,并用近石为石、远石为山,近树写实、远树就虚,动势强烈、组合多变的造型手法,是山水盆景的一种创新表现形式,他们都是山水盆景的重要内容,但都不能概括或代表山水盆景的全部,若把其中之一排除在山水盆景之外,更觉有失偏颇。
然而当前中国盆景的发展情况,不论是展览评比或报刊发表的作品,山水盆景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出现滞后甚至萎缩状况,究其原因,除了因制作要求比较复杂,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价值观的扭曲畸形之外,更重要的是缺乏理论上包括分类方面的宣传引导,加之技艺推广的欠缺,使制作山水盆景的专业人才和思想动力越来越少。如果能在理论上相对集中,把各种不同形式的山水盆景归纳成一大类,和树木盆景相提并论,突出山水盆景的份量,并在高层次的展览评比中把山水盆景单列,使之更有利于鉴赏和品评,就可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喜爱、认可和重视,辅以技艺和养护管理方面更多介绍推广,定能更好地鼓励和促进山水盆景的创作、收藏和流通,以满足社会需求,有利于中国盆景的充实、健康发展。
浅谈山水盆景艺术特性 李斌斌
山水盆景作为立体视觉艺术,它是以空间艺术(即造型艺术)为主,时间艺术为辅的特殊艺术形式。人们通过三维空间将山石布局于盆盎之中,来体现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解,再现了自然世界山水风貌的韵律美。山水盆景这门高等艺术与绘画摄影等二维空间平面艺术和与及为三维空间艺术的工艺美术作品如雕塑,根艺等艺术门类有一定的相互相承关系和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上的本质区别。因此系统地理解山水盆景的本质与艺术特性,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山水盆景的本质,对于山水盆景的实际创作及艺术革新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山水盆景的特定与及局限性
(一)要想创作出优秀的山水盆景,首先要先具备一些具有一定形态和特点如颜色、纹理、质地相协调的石料和一些相应材料,同时作者还要有良好的艺术素质、娴熟的制作技巧,再配合现代化机械工具进行加工,一件优秀的山水盆景作品才能制作出来。
(二)山水盆景从整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咫尺之盎,盆立大千。在表达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同时,还应合理地处理好盆盎与山石,山石与山石与及各种配件摆放的相互关系。山水盆景在制作过程中,因受盆盎的制约,在构图形式上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显得有些单纯,某种程度上还要对原材料的依赖性较大。同时在布局中也要受到传统方法的约束,还不能完全脱离山体形象用主、次、配峰等三角形布局。
二、创作原材料的特殊固定性
(一)山水盆景的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利用石料,盆盎,配件,植物,水泵,雾化器械等山水盆景特用的表现材料来表现出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这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要获得具有一定姿态、色彩、纹理等天然石料为先决条件,也就是人们通常认为要具有皱、瘦、漏、透、雄、险、秀、奇等形态。这种石料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和风吹日晒,其本身就会自然形成自然中的美丽缩影,孕含着自然美之纯韵。获得这种石料就可以按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和审美情趣去完善它,通过艺术加工(人工美),将人工美有机地融合或者隐藏到自然美中去。
(二)山水盆景的盆就像绘画中的纸一样,也是作品的基础之一。一个好的盆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盆好才能更好地衬托出山石的自然美。配件,几架,植物等的合理利用与及利用新科技术来增加山上的瀑布、雾气等更能表现出自然之美,也能对山水盆景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使山水盆景的诗情画意更浓,更能突出主题。
三、观赏效果的多面性
一盆具有观赏价值的山水盆景,必须要做到步随景移,在不同的视角要有不同的意趣效果,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情趣,不管是“因材选意”还是“因意造材”都要做好这一点,抓住多面观赏性,立体透视性,才能体现作品的艺术性,通过盆景的外型美,引起人们的联想,领会盆景的内涵美,使人在观赏盆景时更能感受到具有直接性效果。
四、作品的生命性与灵活性
(一)作品的生命性是指作者创作盆景时,在山体上种植一些小草、树木、青苔等来增添诗情画意,增加意境的内涵。同时还可起到调整重心,分隔层次,增强盆景的真实感和完美感。画论中写到山之体、石为骨、树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寺院、村落、桥梁等配件为装饰品,说明了草木点缀的重要性。有了植物就有了生命,有了生命就要进行浇水,修剪等管理过程。近年来得到广大盆景爱好者好评的水旱盆景也正是人们对树石结合重要性的反映。在这个山水盆景的特性中,其它艺术是所无法比拟的。
(二)一盆山水盆景一般都是由多组山石组合而成的。山石的高低、远近、位置的前后错落,都可进行灵活的调整,会得到异想不到的意境美,也可增加人们对盆景的新鲜感,反映了山水盆景灵活多变之特性。
总之,只要作者匠心独运,师法自然,造型奇特,把自然界层峦叠嶂,波光岛影等山水画面艺术凝缩于盆盎之中,使人产生“咫尺之盆,可瞻万里之遥;方寸之间,乃辨千里之峻的观感。”只要灵活掌握山水盆景的艺术特性,就能制作出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艺术作品来,使观赏者的内心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盆栽艺术》 梁悦美
如何选择石材
“山水盆景”选质地坚硬、纹理美观、奇特优雅,能稳定地置于盆中,以未经切割的山石为上品。当然也可以选择质地疏松,易于切割、雕琢的石材,这种石材易吸收水分长苔,点缀种植较易养活。
山水盆景,如果要布局成远景的景观,其山形有单峰、双峰、连峰、重叠山等。因为是远景,所以其重点在于欣赏山的气势与韵味。布局时,特别注意山与山间的高低比例及山峦的气韵和流畅之美。
单峰时,可放置于水盆的4:6或3:7的位置。山选雄伟有气势,山的棱线有动感的为佳。山的四周可放水或土、砂等。
双峰时,主峰与副峰高低的比例,大约2:8或3:7最佳,一前一后略叠。
连峰时,因山峰连绵,注意前峰不可高过后峰,以免相遮。山的坡度,由低而高,缓缓上升,看起来觉得山连山,绵延不绝。
重叠山的布局,因其山座与山峰重叠,由低而高,由近而远,山的棱线要自然起伏,两端山的收尾要自然,略向前弯,有起有止。
山水盆景布局为近景时,要特别注意石的细部变化、走向,及石质、草木生长、溪流流向等。例如布局成一座平台石,上有老翁垂钓,老翁侧面一山峰,山势连绵连接平台边,远处则有一丛水草,三两只白鹤悠闲地停留其上。
山水盆景的创作
石材方面,选用石质相同、石色相近、脉络相连、纹理一致的石材。将其表面清洗干净,显出美丽的纹理,再锯平底部,将上方光滑的部分略加雕琢或胶合,以相同石质的粉末洒在胶合处,补缺。或将山石在1/3处锯成两半,以平面为底,高的当主峰,低的当配峰。锯截时要符合大小比例,选取最精华的部分创作之。
石色方面,为了要充分显出山水景石的高雅气质,通常选用较深色雅石为佳。色浅,刺激眼睛;彩度很高或色调混浊不清的景石均不适宜。现在很多人,为了加强景石亮度及色调,在景石上涂抹油或蜡类东西,使石失去自然,充满了人工味,显得俗不可耐,应避免之。
创作时,应依山石形态来构思布局。利用点、线、面和体等各部分的平衡比例,将主峰根据石材的流向,摆置在盆长偏左或偏右的1/3处,山石本身右流向,摆在左边,左流向则摆在右边。次峰、配峰以不等边三角形构图,以免呆板。将次峰或配峰高低前后分布,流向要相对,以相互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