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7|回复: 8

《中国盆景山石史》第四章隋唐五代盆景山石的兴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2 09: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节展子虔《游春图》与张彦远《论画山水树石》
    唐代盆景山石(618-907年)的产生与兴盛,其重要的条件和因素是出现了写意山水园和山水画,并在长期的山水感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画史、画理、画法、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内容,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完整的画论体系。文人和盆艺人应用山水画理将山石与植物组合成“景”,浓缩于盆器之中,由简单的“盆栽”而发展成具有意境的“盆景”。
隋代展子虔(550-604)的《游春图》,是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也是隋唐山水画趋向成熟过程中的一件珍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僧人彦宗的《后画录》载:展子虔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唐代张彦远评展子虔为"触物留情,备皆妙绝"的无所不能的画家;汤垕的《画鉴》评他的人物画"描法甚细,随以色晕";赵佶称"凡人所难写之状,子虔独易之";史家们把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为唐以前最杰出的四大画家,有"唐画之祖"的美称。
《游春图》的风格,体现了隋唐山水画空间观念上趋向再现艺术的倾向,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一展宏伟壮观的大唐江山的豪迈气概,开青绿山水画之源,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此图绘江南早春二月,树叶吐绿,桃杏争芳,风和日丽,春色宜人。两岸游人沿途观赏春景,山谷中寺庙隐现。山石、树木、江水的比例十分合适,树、石近大而远小,山石树木以细劲流利的墨线勾勒。山石通体染淡赭色后,石脚染重赭而石身敷青绿重彩。整幅画山石树木的色彩浓郁,中间大片水色的清澈相映,显得艳而不俗。《游春图》对树石的具体画法,只用勾勒而不用后代山水画中最重要的山石表现技法皴擦法,此图对物象表现得曲尽其妙,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设色。
     此图最早由北宋徽宗,题展子虔游春图,此后辗转宫内外。清乾隆时复归内府。清末溥仪逊位后,被偷出宫外。1946年出现于长春的一家古玩店,又转到北京琉璃厂,意欲高价卖给洋人。张伯驹闻讯,拍案而起,找到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叔平,先迫使禁止倒卖于外国人,但故宫博物院拿不出那么多钱。最后,张伯驹变卖了他的曾为李莲英居住的老宅,加上夫人的全部首饰,用八百两黄金终于将《游春图》留下。1956年,张伯驹将其与其他文物一起献给了国家。
唐代出现了第一部传记体的中国绘画史,即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该书收集了极为丰富的绘画史料,总结了前人有关画史和画论的研究成果,继承了史与论相结合的传统,开创了编写绘画通史的完备体例。
张彦远(约815-875)在《论画山水树石》篇中,描绘了山水画自魏晋至唐代的一个发展脉络。顾恺之曾经画有《庐山会图》、《山水》,从《画云台山记》中,可以看到顾恺之对山水画的基本构成因素的研究,已经有一个相当的深度。宗炳晚年把游历过的山水全都画在自家墙上,坐卧向之。在《画山水序》中,含有对山水画的深远研究: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王微的山水画论《叙画》,具有更成熟的美学价值。
    张彦远对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有详细评说:
“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详古人之意,专在显其所长,而不守于俗变也。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所附,尚犹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宛柳。功倍愈拙,不胜其色。吴道玄者,天付劲毫,幼抱神奥,往往于佛寺画壁,纵以怪石崩滩,若可扪酌。又于蜀道写貌山水,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李将军,李中书。)树石之状,妙于韦偃,穷于张通(张璪也)。通能用紫毫秃锋,以掌摸色,中遗巧饰,外若混成。又若王右丞之重深,杨仆射之奇赡,朱审之浓秀,王宰之巧密,刘商之取象,其馀作者非一,皆不过之。”
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是青绿山水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方法,即为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它以李思训父子为代表。另一是水墨山水,这一派的始创是吴道子,但张璪成为"南宗山水"的代表,王维则被奉为南宗画的始祖。
    吴道子首次入川,“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而成名。张彦远认为吴道子山水画中的怪石若可扪酌,似乎可以用手去摸,这显然说明吴道子的山水画是在写生基础之上创作而成的,是对真山真水的写貌,也是在对自然进行实际研究而得出的真实表现,这就必然使他的山水之体有别于前人。
李思训的山水画特征,《唐朝名画录》、《历代名画记》中所说的:"思训格品高奇,山水绝妙,鸟兽草木,皆穷其态""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雾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称他为国朝山水第一。明代董其昌倡绘画南北宗论,并推李思训为北宗之首。李思训父子,终身都以山水画为研究课题,一直是唐代山水画的主流。今人所画着色山水,往往多宗之。二李的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与《明皇幸蜀图》等,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此派的山水风格,在初唐的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壁画中亦可看到。 
如李贤墓壁画绘有侍女中手托盆景山石等,技巧都比较娴熟,生活气息浓厚,画家挥毫自如;永泰公主墓壁画绘山水树木,花草假山,生动传神,线描气脉连贯,流畅圆浑;懿德太子墓壁画,构图宏伟,技艺精湛,山水楼阁以青绿、朱赭等颜料进行重设色,取得了富丽强烈的效果,显示了唐初山水画、宫室画的时代风貌。 
  韦偃、张璪二人都是擅名于一时的画家。韦偃虽以画马名世,其实松石更佳。张璪画松石得益于韦偃,但成就远远超过了韦偃。张璪擅画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分郁茂之荣柯,对轮囷之老枿,经营两足,气韵双高。此其所以为异也。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的艺术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王右丞之重深,杨仆射之奇赡,朱审之浓秀,王宰之巧密,刘商之取象”。这段话简洁地描述了唐代其他画家的不同风格,正如杜甫诗云:“画工如山貌不同。”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唐代山水画的多样性。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游春图》1.jpg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 钦定文渊阁四库全书《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jpg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651-716)《江帆楼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jpg
唐李思训《宫苑图》; 李思训《宫苑图》绢本设色纵23.9横77.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jpg
唐卢梭伽《六尊者像》中的盆景山石; 卢梭伽六尊者像 拷贝.jpg
唐代李贤墓壁画侍者手中的盆景山石; 唐代李贤墓壁画1 拷贝.jpg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jpg
李昭道《春山行旅图》; 唐李昭道春山行旅图轴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jpg
李昭道《湖亭游骑轴》; 唐李昭道湖亭游骑轴.jpg
李昭道《洛阳楼图轴》; 唐李昭道洛阳楼图轴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著录.jpg
李昭道《曲江图轴》 唐李昭道曲江图轴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著录.jpg
发表于 2011-5-15 19: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发表于 2011-5-16 22: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发表于 2011-5-16 22: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发表于 2011-5-23 23: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谢谢分享 !
发表于 2011-10-22 06: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1-10-24 19: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
发表于 2011-11-1 05: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
发表于 2011-12-9 15: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赏{:soso_e1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5-2-20 0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