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0|回复: 2

中国盆景山石史第六章 元代盆景山石的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 10: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山石史
第六章 元代盆景山石的发展
第一节、元代盆景山石的概述
第二节、李士行《偃松图》盆景及其史料的意义
第三节,丁鹤年和韫上人的盆景山石史料
第四节、赵孟頫的盆景山石史料及其历史影响
第五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其对盆景山石的影响
第六节、倪瓒的盆景山石史料
第七节、王蒙的盆景山石史料
第八节、吴镇的盆景山石史料
第九节、郝经《巧蟠梅行》与金陵盆景山石史料
第十节、元代盆景山石的历史见证
第十一节、元代山水画论及其对盆景山石的影响
第十二节、元代盆景山石史料汇编
第一节、元代盆景山石的概述
元朝,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在中国历史上幅员辽阔、国力强盛、民族构成广泛、国际交往活跃的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是当时无与伦比的世界强国。在长达162 年这一时间长河中,元朝社会的发展由乱到治、由盛到衰、由衰到亡。其变化、内容的复杂多样的构成远超之前任何一个王朝的同类型历史。
施耐庵(1296-1371),江苏兴化人,元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曾任钱塘县尹。搜集、整理北宋宋江等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定名为《水浒传》。第81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赚萧让,描述燕青拜访名妓李师师:“到的门前看时,依旧曲槛雕拦,绿窗朱戶,比先時又修的好。燕青便揭起斑竹簾子,便从侧首边转将入來。早闻的异香馥郁。入到客位前,見周回吊挂名贤书画。阶簷下放著三二十盆怪石苍松。坐榻尽是雕花香楠木小床,坐褥尽铺锦绣。”
一家名妓私宅“阶簷下放著三二十盆怪石苍松”。说明当时民间崇尚盆景山石的风习之浓。
元代社会从总体上看,农业、牧业、手工业、商业、渔猎业、林业都能并行存在、多元发展;科学技术发明,城市水利交通、农业水利建设、漕粮运输航具、外贸海船修造,都有大规模发展。元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数学、医学、建筑学、矿治学、航海学、制瓷学、酿造学、造船学、牧业医学、饮食医学、农业天文学、庄园经营的农业科技、专门农具制作发明、建筑学、冶铸技术也均有长足进步。元代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发展惊人,青花瓷器烧制技术的成功应用,在中国瓷器生产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元朝充分地向世界显示了中国的强大,它的强大根源深藏在其盛世经济大规模发展的事实中。
中国山水画和戏曲创作,在元代进入了辉煌的时期。元曲在中国文学史册上与唐诗、宋词并列;元代山水画进入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在如此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也很自然地为中国盆景山石的发展创造了长足进步的有利条件。
在有些人看来,元代盆景微不足道,但在实际上,元代盆景正是从唐宋盆景发展到明清直至现代盆景的必不可少的桥梁。
元代社会已成为历史的陈跡,不过,元代盆景的历史已成为专家学者和盆景爱好者寻觅研究的重大课题。元代盆景山石提供的经验成就,在中国盆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元朝是异族统治,汉人权利旁落,对仕途的渴望才转向给了心中可寄情的盆景山石。在仕途上无用武之地,反倒能激发他们将聪明才智用于艺术,借助于艺术作品,委婉地抒发胸中不平之气与寂寞寥落的心境;文人地位低下,却仍有更多的自由,不问世事,寄情山水,组织诗社,吟诗作画,研讨艺术,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从而促进了盆景山石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岳镇之列居四方,其间出云气神物变化灵异,以之顺成年谷,滋益品类者大矣。至于峦壑之美,岩穴之秀,木荣泉清,珍禽闲兽之所托依,往来仙真高人之所栖宿,是皆有以寓游观,乐放逸,在君子之所不可废者也。
淮以南诸山,石矿而不莹。予得小如盎者一,凿器实水,植之其中,亦磊落峻拔,含蓄雄伟可喜也。彼虽不能如岳镇之大出云气光景,神物变化,要受封祭,然世或欲楗淇竹以塞河决,炼五色以补天漏,则予斯石也,其能无尺寸之功欤?”
马祖常《小石山记》行文清新闲适,别有情致,将四岳名山与小石山相比较,以名山之奇异衬托小石山的“磊落峻拔”、“含蓄雄伟”,又想象它可以“塞河决”、“补天漏”,“其能无尺寸之功欤?”字里行间掩饰不住作者赞赏盆景山石的喜爱之情。
朱良志在《天趣:中国盆景艺术的审美理想》一文中论述说:“元代以后的很长时间里,理学是一种
官方哲学,它对盆景生意的关注,成为盆景艺术发展的重要思想支撑。”
元代的盆景山石,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可靠的历史资料之中:
李士行的《偃松图》盆景,由于一代帝王的审美评价,与苏东坡“偃松图”的遥相映衬,均已形成了影响后世盆景艺术创作的标准器;从而被推崇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峰!
丁鹤年的诗篇记载,不仅使后人清楚地知道元代盆景艺人高超的盆景技艺:平江高僧韫上人受山水画理的影响,总结前人的经验,取法自然,独创一格,小中见大,创作成气吞山河式的山水盆景。这对元以后制作盆景和衡量标准产生深远影响。
赵孟頫曾创作《盆花图》,《盆荷》,《大湖石赞》,《咏小岱岳》,收藏“太秀华”、“苍剑山”等山石;开元人简率画风,吸收南北艺术之长,通过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艺术的审美标准,并广泛地渗透于书画诗文与盆景山石等艺术领域中;不仅对元代起了重要的艺术启导作用,而且对明清直至现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有“画中兰亭”之誉,是文人山水画的最高标准。黄公望以他的创作实践,完善了“文人画”的内涵所指,成为中国山水绘画第一的典范之作。由此,也自然成为中国山水盆景最好的艺术典范。
倪瓒曾参与苏州“狮子园”的营建,化平淡为神奇,用山石巧疊成各式各样的“盆景石”。把傳統的“盆景石”纳於一素盆之中,因为他的刻意推行,世人多有仿效,而蔚为风气,成为元代盆景山石的一个特色,也成为影响产生明清盆景山石的新風氣。
王蒙在《东山草堂图》、《秋山草堂图》中都绘有盆景陈设,这就传达出一个强烈的盆景信息,也见证了元代文人日常生活与盆景亲密相连的成度。
吴镇《后赤壁赋图》中,在苏东坡等人物身旁绘画有盆景,非常曲折地透露出他的处世态度。由此,人们还能细细体味到画面外作者的思想情感。
王冕《盆中树》,元德明《家园假山》,揭俱斯《砚山诗》,蔡松年《汉宫春-青松怪石》、刘敏中《菩萨蛮-盆梅》、刘因《盆池》、袁士元《贺新郎-盆藕》,程文海《鹊桥仙-盆梅奇石》,虞集《鳌峰-石一拳》,郝经《巧蟠梅行》,杨维桢、王恽、许有壬、元好问、张可久、赵秉文、周权等写下了大量有关盆景山石的诗篇。
朱模《石假山记》,释来复《隐石生记》,乌斯道《爱山水轩记》,周泰《垂云石铭》,朱善《奉制擬小山赋》,庐琦《题山水图》,朱右《银河秋水石记》,朱右《崖州石记》,朱右《隐石生喻》,梁寅《琼华石记》,郑玉《郑氏石谱序》,倪瓒《题张洞奇石图》、《题乔柯竹石图》,吴萊试《剑石铭》,谢应芳《肺石赋》,杨维桢《石丈人录》,朱德润《石几铭》,郑元佑《松石轩记》,陈旅《菌阁石记》,张雨《石室赋》、《剑石铭》,谭景星《明山赋》、《爱山赋》、《晓山赋》,虞集《画枯木赋》,柳贯《苍剑石铭》,赵荣祖《磬石颂并记》,袁桷《玄云石赋》、《凝云石赋》,刘诜《端溪石赋》,任士林《石假山赋》、《蟠松赋》,陆文圭《枯木画赞》,刘敏中《志二石》,张之翰《山水石砚屏铭》、《动石铭》,牟巘《书东坡石菖蒲赞后》,王恽《松化石赞》、《歙石壁研铭、醉仙石铭》、《蟠木山赋》,赵孟頫《大湖石赞》、《双松平远图自题》、《鹊华秋色图并题》、《题王摩诘辋川图》,孔克齐《静斋至正直记-石假山》,郝经《龙蟠若木山子赋》,耶律鑄《毀假山賦》等元代文章中,也保存了大量的盆景山石史料。
元代诗文中的大量山石名词:石假山,隐石,垂云石,小山,银河秋水石,崖州石,琼华石,郑氏石,张洞奇石,剑石,肺石,石丈人,石几,松石轩,菌阁石,石室,苍剑石,磬石,玄云石,凝云石,端溪石,志二石,动石,松化石,歙石,醉仙石,蟠木山,大湖石,研山,石逾玉润,泉石膏盲,端石玄云,阁家盆藕,盆池漾绿,小山花木,小山招隐,盆梅奇石,石摩苍穹,小山磊落,积石,崆峒石一拳,石泉槐火,石极峭屼,碧梧苍石,石根寒碧,石瓮,溪上石,壶中别有小乾坤,苔石裂,采石,古松岩,岘山,清泉白石,石一拳,小石,石笋,苍石,怪石,两石堂,石泉,新庄仙石,老矶石,昆山石,观山,危石,云根石缝,山石,灵璧一拳石,乱石,傍石湾,乱山如削,老石,溪边石,凝云石,石一拳,劖天石,石棱苔,松林石,乱石根,崖倾石峭,苍苔白石,白石盆,石上丛,崔巍石,石同心,玛瑙石,高枕石,拂石,白石,石涧,太湖石,石假山,花石纲,巨石,假山石,立石山,玛瑙缠丝,灵璧石,英石,鄣南山石,巉山石,将乐石,昆山石,阳起石,一等白石,石物,云峰咫尺,石险路危,远秀峰,颀然子,羊公石畔,爱石如许,碣石,石上苔,松间石,石上足,盘石间,矶头石,奔石,石磴,石门之奇,一片石,得石顶,激石,双石,石盆,石径盘盘,千年石,拜石为兄,枯木怪石,雪浪石,素石,幽幽水石,江郎石,西溪泉石,安石渚,盆池,他山一卷石,清泉白石,支机石,山泉石鼎,叠叠石石,云石子,石新妇,草石,林间石,石峡,得昆石,怪石供,云根石,狠石,石铫,石老树查牙,婆娑石上,石颠树老,僧倚石阑,石脉泉花等等。它们传递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盆景山石的信息。
      元代文人山水画有了突出的进步,赵孟頫开其端,元四家继其后,且使之趋于成熟,对意境的表达,简率尚意的新风,成为明清山水画倾心追逐模拟的典范。元代文人普遍强调抒发个性,因此作品的个人面貌很突出。诗书画印结合已成为普遍采用的艺术形式。恽南田《瓯香馆集.崖12》“元人园亭小景,只用树石波池,随意点置以亭台篱径,天趣萧闲,使人游赏无尽。”元代艺人讲究的是随缘而取,随兴而玩,虽少了唐宋时期的气势,但多了前朝欠缺的个人情感的宣泄。元以前的文人画主要表现为理论上的准备,元代的文人画以其成功的实践与理论逐步演为画坛的主流,并形成文人画发展的高峰。
这种文人画成功的实践与理论的成就,最终又奠定与形成了中国盆景的理论基础,并逐渐成为盆景山石模拟创作的源头! 1元李士行偃松图 拷贝 - 副本.jpg

1乾隆《题盆中偃松树歌》见《四库全书-御制诗2集卷8》.jpg

丁鹤年《些子景-为平江上人作》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鹤年诗集卷二、.jpg

富春山居图3.jpg

马祖常《石田文集卷8小石山记》.jpg

倪瓒与盆景石 拷贝.jpg

钱维城绘师林全景图.JPG

王蒙 东山草堂图 - 副本.jpg

吴镇后赤壁赋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jpg

张中 古瓷九色图原图2 拷贝.jpg

赵孟頫盆花图宋元集繪冊25.2x21.3公分故宮書畫錄(卷六)第四冊236頁,台湾故宮博物院.jpg

赵孟頫双松平远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1.jpg

发表于 2012-1-22 19: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12-2-1 10: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赏{:soso_e1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5-5-14 03: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