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7|回复: 5

中国盆景山石史第二章商周秦汉时期盆景山石的雏形附录:商周秦汉时期的山石史料汇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30 17: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山石史
第二章商周秦汉时期盆景山石的雏形
附录:商周秦汉时期的山石史料汇编
(注:有的史料多种历史版本,字词有异,这里只选出一种,仅供参考。)
《周易》:
“困于石,據于蒺藜。”又:“介于石,不終日
貞吉。” 
《诗·周南·卷耳》: “陟彼砠矣”毛传:“石山戴土曰砠。”
《诗经-卫风-淇奥》
“有问斐君子,充耳琇瑩。”琇瑩指美石。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琼瑶指美石。
《诗经-秦风-渭阳》
“何以赠之,以琼瑰玉佩。”琼瑰石而次玉。
《诗经.齐风》:
尚之以琼华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琼华、琼莹都是指美石。
《诗经.栖舟》: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以石托物明志。
《诗经.淇澳》: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制玉是用硬度大的山石等去琢磨,
又:“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又:“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又:“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又:“扬之水,白石鑿鑿”,“扬之水,白石皓皓”,“扬之水,白石粼粼”。 又:“節彼南山,維石巖巖”。
《尚書》:

“青州厥貢,鉛松怪石。”又:“泗滨浮磬。”孔安國注:“泗水之滨有浮石,可以為磬。”又:“导岍及岐……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又:“擊石拊石百兽率舞。”又:“庶人有石承。” 郑玄注:“石承,当柱下而已,不外出为饰也。”又:“关石和钧。” 又:“雍州厥贡,球琳琅玕。”注:“琅玕,石之似珠者。”
又:“火炎崑岡,玉石俱焚。” 
《周礼》:
   “王行洗乘石。”(乘石,王所登上車之石也。)又:“大司寇以嘉石平罷民,有罪者,坐諸嘉石。以胏石達窮民,凡遠近煢獨老幼,欲復於上而未達者,立於胏石。”(注:“嘉石,文石也。胏石,赤石也。”)又:“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仪礼·士昏礼》
   “妇乘以几” 唐 贾公彦 疏:“此几谓将上车时而登。若王后则履石,大夫、诸侯亦应有物履之,但无文;以言今人犹用臺,是石几之类也。”
《考工记》:
    “石有时以泐;”(山石热胀冷缩依从纹理而裂开。)又“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磐;”(制作玉器、梳蓖、用器、箭矢、石质乐器。)
《礼记·曲礼下》: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孔颖达 疏:“玉及磬同出于石,故谓石工也。”
   又:“君子比德于玉。”
   又: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左傳》:

“齊國高入晉師,磔石以投入。” 又:“隕石于宋五,隕,星也。”杜預注曰:“但言星,則嫌星使石隕,故重言隕星。 又:石言于晉魏榆,晉侯問于師曠曰:石何故言?對曰:石不能言,或憑焉,不然民聽濫也。王子朝用成周寶珪沉於河,人得於河上,將賣之,則化為石。 
《论语》:

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孔子日: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宗为神。
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美与人的品行为同一美德。又:“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
《论语·宪问》:“子路宿於石门。”
《尔雅》:

土高有石曰山。“石杠谓之徛。” 郭璞 注:“聚石水中,以为步渡彴也。供人渡涉的踏脚石。
《老子道德经》三十九章
    “是故不欲如玉,落落如石。”后汉书冯衍传注曾言之,谓:“可贵可贱,皆非道真。玉貌珞珞,为人所贵,石形落落,为人所贱,贱既失矣,贵亦未得。言当处才不才之间。”
《孟子》: “岁十月徒杠成。”或曰今之石桥。
《庄子·让王》:
    “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以舜之德为未至也,於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於海,终身不返也。”
《庄子·说剑》:
     “以燕谿、石城为锋。”成玄英疏:“石城,塞外山,此地居北,以为剑锋。”
《大戴礼记·劝学》:“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马,百姓藏布帛。”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在肌肤,鍼石之所及。”
《韩子》曰:卞和得玉於楚山中,献厉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刖其左足,和抱其璞,哭於荆山之下,三日,泣尽继之以血,
《荀子·劝学》:“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於盘石,寿於旗翼。”杨倞注:“盘石,盘薄大石也。”王先谦集解引卢文弨曰:“盘石,即磐石。”
屈原《天问》:“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楚辞·九叹·逢纷》: “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王逸注:“石城,山名也。”
《楚辞·九章·悲回风》: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洪兴祖注:“山小而鋭曰峦。”
《九歌-山鬼》: “石磊磊兮葛曼曼”。又:“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宋玉對楚王問: “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又“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吕氏春秋·诚廉》: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春秋元命苞》曰:山者气之包含,所含精藏云,故触石布山。
  又曰:石戴土谓之崔嵬,土戴石为蛇且。
《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蜀王本纪》曰: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
《淮南子·泰族训》:
    “又况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又况万物在其间者乎?”
《淮南子》:
“禹娶塗山化為石,在嵩山下方生啟。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啟。”
《淮南子•览冥训》: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淮南子.修务训》:
禹生于石

《淮南户.汜论篇》:
禹劳天下,死而为社。认为禹是社神,是名山川的主神
《黄帝内经-素问》
“砭石石针也。故其治诸病宜于砭石也。”
《越绝书》
:“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
《战国策》:四宝名器,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黎,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壁。
《录异记》:岁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韓詩外傳》:

“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之,其石也,因復射之,矢躍無迹,熊渠子見其誠心,而石為之開,而況人乎!”《漢書李廣傳》事亦如之。
《春秋後傳》:
“周赧王二十年,齊東有二石,高三丈餘,相從而行,如海數百步。”
《尸子》:
“昔者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踐東宮履乘石,祀明堂。” 
《隨巢子》:“禹產於崑石,啟生於石。”(王韶之云:“啟生而母化為石。”)
焦贛《易林》:“山險難登,澗中多石。”又:“入年多悔,耕石不富,衡門屢空,使士失意。”又:“石田無稼,苦費功力,自今貧極,石實不言。” 
《春秋說題辭》:

“周易艮為山,為小石,陰中之陽,陽中之陰,陰精輔陽,故山含石,石之為言託也。託,立法也。”又:“山有水石精,流以生木,木含火,故山有魄。火生土,故地有載石。”
《家語》:
“夫動鼓之音,怒而擊之則武,憂而擊之則悲,志誠感通於金石。” 
《禮含文嘉》:
“稽首則玉石章明。” 
《孝經援神契》:
“神靈滋液,百姓寶用,爰有石華。” 
《孔叢子》:“山霤至柔,實為之穿。” 又:“抱石以救溺,愈不濟矣。” 
《列子》:“天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之石,以補其闕。” 
《抱朴子》:燒泥為瓦,燔木為炭,蜂窠為蠟,水沫為浮石,凡此皆去其柔脆變為堅剛。 又:礠石引針。 又:浮磬息音,未別於眾石。
《孫卿子》:負石而走赴河,行之難為者也,申徒狄能之。
《文賦》:石韞玉而山輝。 
(物理論):土精為石。 又: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神仙經》:神山五百年輙開,其中石髓出,得而服之,壽與天地畢。
《博物志》:地以名為之骨。 又:石者,金之根甲。
《天中記》:詩人多以雲根為石,以雲觸石而生也。
《兵書》:軍中地生石,將可以久居。 
《皇極經世書》:少剛為時,其性堅,故少剛,在天則為星,先天圖以巽為石,巽之位在西方。又:石為雷,雷者,石氣所之化。
樂資《春秋傳》:秦人鄭容為始皇使,還至函谷關,見華山上有一人素車白馬,謂容曰:吾華山使,願托一牘書,致鎬池君所,子之咸陽道,過鎬池見一大梓樹下,有文石,取以欸梓,當有應者。容如其言,果有人從樹出受書。
赵晔《吳越春秋》:禹按皇帝中經,見聖人所記曰:“在乎九疑上東南,號曰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盤石。”其書金簡玉字,禹乃退齋三日,發石取書。

《晏子春秋》曰:齐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有饥色,吾卜祟在高山广泽,寡人欲祠灵山,可乎,《晏子》曰:夫灵山,因以石为身,以草木为毛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韩诗外传》曰:仁者何以乐山,山者万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不私焉,出云导风,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作 琅邪臺 ,立石刻,颂 秦 德,明得意。”
《史记·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
《史记·货殖列传》:“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欲长钱,取下穀;长石斗,取上种。”
《史记·苏秦列传》:“大王诚能听臣计,即归 燕 之十城。 燕 无故而得十城,必喜; 秦王 知以己之故而归 燕 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讎而得石交者也。”交坚固的朋友。
《本紀》:梁天監中詔於公車府謗木胏石,旁各置一函,五年詔曰:“朕昧旦齋居,惟刑是恤,三辟五聽,寢興再懷,固陳胏石於都街,增官司魚詔獄。” 

汉袁康吴平《越絕書》云:“蘇閭門西高頸山東有巨石人,古名石公,去縣二十里。”
又:“吳中穹窿山,赤松子取赤食脂於此。”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石人能治病,愈者来谢之。”
《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寧能为石人邪!”
《汉书·武帝纪》:“行自泰山,復东巡海上,至碣石。”
《汉书·郊祀志下》: “紫坛伪饰女乐、鸞路、騂驹、龙马、石坛之属,宜皆勿修。”
汉刘桢《鲁都赋》: “其园囿苑沼,駢田接连,渌池分浪,以带石垠。”
《后汉书·王符传》: “犀象珠玉,虎魄瑇瑁;石山隐饰,金银错鏤,穷极丽靡,转相夸咤。”李贤注:“山石谓隐起为山石之文也。”。
汉王充《论衡·自纪》: “玉色剖于石心,珠光出于鱼腹。”
汉刘向《列仙传·修羊公》:
   “修羊公者,魏人也。在华阴山上石室中,有悬石榻,卧其上,石尽穿陷。”
史游《急就篇》卷一:
   “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碏、石买、石恶,郑有石癸、石楚、石制,皆为石氏……敢当,言所当无敌也。”
《漢書》:武帝詔曰:朕用事嵩山,見夏后,啟母石。
《穆天子傳》:天子升於采石之山,於是取采石焉,天子使重之民鑄以為器,於黑水之上。郭璞注曰:今外國人所鑄作器,亦皆石類也。 
《史記》:王翦代李信擊荊,荊兵數挑戰,終不出。久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翦曰:士卒可用矣。

又:張良見老人於圯上,出一編曰:讀是則為王者師。後十三年,見我濟北榖城山下,黃石即我也,良後果得黃石。
《漢書》: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漢將伐昆明以通身毒,使謫卒伐棘上林,象滇作昆明池,以習水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如牽牛織女,有戈船樓船各數百艘。
《漢書》:秦始皇帝東巡狩,至會稽琅邪刻石著功。又:成帝鴻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火山石鼓鳴,隆隆如雷,有頃止。俗云:石鼓鳴有兵。 
《漢書》:趙岐,初名嘉,年四十餘,重疾乃為遺令敕兄子曰:可立一圓石於我墓前,刻之曰:漢有逸民,趙姓名嘉,有志無時,命也奈何。其後疾愈。
《後漢書》:高琳母嘗袚褉泗濱,見一石光彩朗潤,逐持以歸。是夜夢一人謂之曰:此浮磬之精,若能寶持,必生令子。俄而有姙,及生子,因名琳字秀珉。
又:靈帝嘉平四年,詔正五經文字,刻石立於太學。
謝承《後漢書》云:吳郡馬皓父為南郡太守,坐事繫獄。皓懷小石至公卿門,輙出石叩頭,流血覆面,父遂得免。 
汉焦赣《易林·革之旅》:石门晨开,荷蕢疾贫,遁世隐居,竟不逢时。
《后汉书·蔡邕传》:是故天地否闭,圣哲潜形,石门守晨,沮溺耦耕。
《后汉书·独行传序》:“或志刚金石,而剋扞於强御。”
應劭《漢宮儀》:馬伯弟登泰山,見石二枚,其一是武帝時石用五車載,不能上,因置山下為屋,號曰五車石。其一是紀號石,刻文字紀功德立壇上。
汉杨孚(约公元50150)《異物志》:豫章有石,黃白色而理踈,以水灌之便熱,加鼎於其上,炊足以熱。冷則灌之,雷煥以問張華,華曰:此然石也。
《西京雜記》:元后在家,尝有白燕衔白石,大如指,坠后绩筐中。后取之,石自剖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复还合,乃宝录焉。后为皇后,常并置玺笥中,谓为天玺也。
《西京雜記》:二十、弘成子文石五鹿充宗受学于弘成子。成子少时,尝有人过之,授以文石,大如燕卵。成子吞之,遂大明悟,为天下通儒。成子后病,吐出此石,以授充宗,充宗又为硕学也。
《西京雜記》:昆明池刻石為鯨魚,每至雷雨,魚常鳴吼。
《西京杂记》:“復入一户,亦石扉,开钥得石牀方七尺……石枕一枚,尘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 
又“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宫,筑兔园。园上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
又说:“淮南王好方士,方士皆以术见,遂有画地成江河,撮土为山岩,嘘吸为寒暑,喷嗽为雨雾。王亦卒与诸方士俱去。”
又“茂陵富人袁广汉,藏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
又“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三抱,上枝荫覆数十亩。其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骐驎二枚,”
又:“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簳折而石不伤。余尝以问杨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

又:“魏襄王冢,皆以文石为椁,高八尺许,广狭容四十人。以手扪椁,滑液如新。中有石床、石屏风,宛然周正。”
《列仙傳》:“務光者,夏時人也。殷湯既得天下,已而讓光,光遂負石,沈瀘水而自匿。”又:“仇生者,不知何許人。常食松柏,在尸鄉北山自作石室,周武王幸其室而祠之。”
又:脩羊公者,魏人,上華陰山石室中。漢景帝詔問:“脩羊公能何日發?”語未訖,牀上化為白石羊,題其背曰脩羊公謝天子。後貯石羊於靈臺上,羊後復去,不知所在。
又:“晉武帝時董威輦者,含一石,千日不食。”
《十洲記》:“流洲在西海中,上多積石,名昆吾石。冶成鐵作劒,光明洞照,如水晶狀,割玉物如切泥土焉。”
《五行志》:貞觀十七年八月,涼州昌松縣鴻池谷有石青質,白文成字,太宗遺使祭之曰:“天有成命,表瑞貞石,文字昭然,歷數惟永。”
汉揚雄《蜀都記》:武都丈夫化為女子,蓋山之精也。蜀王娶以為妻,無幾物故,乃於成都郭中葬之,以石鏡一枚,徑二尺,高五尺。 
汉郭宪《洞冥記》:漢武帝生時,有雀羣翔於灞城門,改為青雀門,乃飾以錦文石,為列錢之形。
汉刘向《列仙傳》:黃初平家使牧羊,見道士,因隨入金華山石室中,兄初起,求之得晤,問所牧羊何在?初平曰:在山東。往視但見白石,初平叱曰:羊起。石成羊數萬頭。 
《列仙傳》云:脩羊公華陰山,石室有石榻,卧其上,石盡穿陷。豫章女子戴氏久疾,出見小石曰:爾有神能瘥我疾者,當事汝。夜夢人告云:我將祐汝疾漸瘥。立祠名石侯祠,後人取石投火,咸曰:此神石,不宜犯之。取者曰:此石何神?乃投井中曰:神當出井中。明晨視之出井,取者疾死。 
張勃《吳錄》:鬱林郡有布山,多蛇毒,有冷石,色赤黑味苦,屑此石著創中似初齒,立蘇,一名初齒。
汉刘向《孝子傳》云:霍子者,不知何許人。早失母,後母常以其亡母名呼之,不應,輙楚撻。霍子念言之則傷,後母不言而死,則虧父之明,乃習遊於河,以石繫腰而沒,不揚父母之過。
《瑣語》云:齊東有二石高八尺,廣四尺而入於海。
《郡國志》云:梁州女郎山,張魯女浣衣石上,便懷孕,生二龍,及女死,將殯柩車,忽騰躍升此山,遂葬焉。其浣衣石猶在,今謂之女郎山。
《郡國志》:宋武帝伐南燕,至狗吠山,夜聞狗吠,明日視之,見石狗。 
又:乞子石在馬湖南岸,東石腹中出一小石,西石腹中懷一小石,故僰人乞子於此,有驗。《太平御览》《阚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
《三辅黄图》:“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
《吳猛別傳》:豫章縣南山有石,直立水中,峻崿千仞,猴猿不能至。猛乃策杖升之,令二弟子隨後,忽若平路。
《吳猛別傳》:豫章縣東鄉呂里山中有石笥磨,伐不能開,吳猛往,遂得發之。多有石牒古字,弟子莫能曉者,猛亦不言。弟子數十人合力舉蓋,不動如山。猛一手提,若無重焉。 
汉蔡邕九疑山碑曰:“岩岩九疑,峻极于天,触石肤合,兴播建云,”
秦《粤西诗载》:“飞来石”终身不归去,化作山头石。”
汉刘向《说苑》:“太山不辞壤石,江河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 9中国汉代博山有如山石盆景出土于印度尼西亚.jpg 10博山香炉明代王圻《三才图会》.jpg 11汉代博山炉错金银嵌宝石美国史密森机构藏.jpg 12西汉铜力士骑兽博山炉故宫博物院藏.jpg
发表于 2011-3-26 21: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发表于 2011-3-26 21: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发表于 2011-5-23 23: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谢谢分享 !
发表于 2011-10-24 19: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
发表于 2011-12-9 15: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soso_e1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5-2-20 0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