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最受欢迎的盆景艺术交流平台
The most professional & popular bonsai forum i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25|回复: 64

受会长三人行先生之命,草拟一拙文《试论中国盆景艺术的继承与创新》请方家指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6 19: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渔樵 于 2010-6-6 20:11 编辑

试论中国盆景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作者:本版版主  

    当前中国盆景艺术面临着怎样的文化环境和发展环境,对于这门古老优秀的民族艺术,我们应该怎样去继承和创新,还存在那些优势并能营构其良好前景,本文试做浅显的探讨和分析。
    一、盆景艺术面临着大众性的文化环境。
    当前中国盆景艺术主要面临着大众文化环境的影响。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现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领域变化对盆景艺术带来深刻影响,这是因为,当前世俗化和时尚化的文化形态,是以大众文化为主体而营构的,这种大众文化以自身的功利性特征和世俗化倾向,冲破文化特权和文化偶像的限制,使文化的发展从此转入多元化和大众化的轨道,它一方面在摧毁传统文化的一些审美规范,一方面又在矛盾中滋生新意。
    盆景艺术殿堂并非象牙塔、世外桃源,社会思潮不能不给盆景艺术队伍带来影响。无论现代盆景、流行盆景或传统盆景,都是以大众文化思潮为主要影响的多元文化在盆景艺术领域的反映 , 既是历史的遗存,也是时代的产物。盆景艺术虽然没有变为全面普及性的大众文化,但已有了它自身的烙印;盆景艺术虽然没有成为世俗化的消费,但世俗化的东西也却多了起来;盆景艺术虽然没有脱离传统,但肢解传统的思潮和行为已经出现了;盆景艺术虽然没有成为人们感性愉悦的刺激品,然而那些方面的一些行为和现象也出现了(比如在蹦迪厅里放置若干盆松柏雀梅,不知各位是如何感觉)。大众文化的这种世俗性体现在当代盆景艺术上,则表现为功利意识和物质主义的精神特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以个人为中心、淡化艺术本身价值观的发展趋向。
    二是盆景艺术逐渐从实用领域退出,制作人群的广度及其社会基础和厚度无可奈何地萎缩,对盆景艺术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
    盆景最初的雏形是盆栽。以盆栽形式出现的艺术雏形,其最初的功用是视觉美观上的享受和环境装饰,从感官上的愉悦到精神上的享受,使人身心俱悦。虽然说,当今盆景艺术在这方面的特质并没有改变,但是,中国盆景并没有上升到实用性的高度,多在庭院里,多在花池中,多为“金屋藏娇”,你不会看见高速公路两边都载上了修剪齐整、养护美观的各式盆景吧?你也没有看见哪个小区的绿色树木都是被修剪成“云片”状或“馒头”状吧?为什么这种实用性的功能不将它延伸和放大?还是因为我们依然局限于固有思维,将眼光盯在手中的紫砂盆或釉陶盆里,将眼光盯在自家的阳台或庭院里,仿佛出得庭院,就是一片火海,断无盆景的立锥之地。看过网上的一些图片,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有这方面的端倪。
    盆景起源中国说,我是一百个赞同的。中华乃泱泱古国,文化底蕴如长江黄河浩浩汤汤,日本的文字仅是汉字的偏旁,至于韩国的书画更是中国书画的一个旮旯角,况盆景乎。但问题是:我们很多的国粹被别人偷走,就可以改头换面(注意:我没有说发扬光大),譬如中国的宣纸艺术,中国的瓷器。到了国人和业内应该反思的时候了。作为盆景艺术的忠实守护者,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又有哪些?又该怎样去做呢?
    盆景的实用性不在,那么制作人群的广度及其社会基础的厚度必然无可奈何地萎缩,这和没有雕塑师和泥料就没有雕塑,没有铁匠和好钢就没有兵器是一个道理。
    三是中国专职盆景艺术工作者队伍非文人化,文人队伍逐步放弃盆景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盆景艺术之所以同文人结合在一起,是因为人的文化层次和审美素养是决定艺术品位和档次的关键因素。我不否认,山中的老农和樵夫可以制作一盆绝美的盆景,但是他可以为盆景取出阳春白雪般的名称或附加一段经典的掌故吗?可以为其题诗题画刻字靳印吗?盆景艺术并不单纯,“诗、书、画、景”合一才是妙品。中国盆景艺术之所以高雅,正是因为中国文化赋予它丰厚的蕴涵和人文意义,国外任他日韩也好,欧美也好,它那里有真草隶篆吗?它那里有“独钓寒江雪吗”?它那里有唐寅画意吗?民族文化不是高科技,不是导弹防御和航天飞船,它是需要历史传统的土壤和地域人文精神的,中国盆景艺术也不例外。盆景中的“文人树”是个很意思的艺术门类,好者颇多,为什么,精神在焉。
    但现状是,由于盆景艺术早已不是衡量当代“文人”学识品格的一个有效法码,它不影响任何一个社会个体在自身发展道路上的正常流程,这就使盆景艺术失去了关键性的现实社会意义及价值。除了一些爱好者以外,盆景艺术逐渐被所谓文人放弃。客观形成的这种局面,容易造成人文精神的迷失,造成艺术精英的基础缺失。同时,全国各级盆景艺术工作者或爱好者都本能地追求技能和技巧,是这门艺术的本质逐渐淡化的主要原因。这种现状的弊端,今后如何克难,怎样同群众文化生活相渗透、相结合,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以上三大种盆景艺术环境的表现说明,当代盆景艺术面临的生态环境是严峻的。中国盆景艺术朝何处去,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一是消逝说。认为中国盆景艺术必亡,其存在的根基和资源日渐销陨,从业人员缩减,大众普及性萎缩,只是庭院文化和居室摆设,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认为中国盆景艺术以艺术立场安居当下社会,已经不能激发并表现出其文化活力和艺术价值,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不能作出实质性的影响。
    二是悲观说。认为盆景艺术已经失去了它最为丰厚的社会土壤和文化土壤,脱离开中国文学,政治体制,审美心理,生活风尚,建设环境等传统或现实文化情境的具体支持,盆景艺术的人文表达在很多场合失去了艺术的真诚性和自然性。“
    三是沿袭说。一方面认为中国盆景至今没有任何创新,弄来弄去都是老一套,制作呆板,形式固定,技法单一,都是在继承老祖宗的“家法”,只是守住遗产而已,并没有多少发扬光大。一方面认为当盆景艺术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和生态环境在过去百年里不断被削弱和恶化,使盆景艺术不得不处于尴尬境地时,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冷静地思考如何应对困境、尽可能恢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给盆景艺术一个稳定的恢复和发展的机会。
    四是创新说。创新说的情况比较复杂,一种说法是,再创出现有盆景各派以外的新体是不可能的了,创新主要是追求风格和个性的多样化。一种是形式、题材和内容上的创新。
    其他多种多样的创新说有:现代派、学院派、草根派、流行派、协会派等等,有的明显带有本派本流将替代中国传统盆景艺术或割断与它的传承关系的含义。如有的主张:现代盆景艺术之所以是现代盆景艺术而不是传统盆景艺术,就在于它要竭尽全力地破坏,而非保存盆景艺术固有本质,如果现代盆景艺术还有着与传统盆景艺术割不断的联系,或者还带有明显的继承印痕,那它还不是现代盆景艺术,至少来说,它还不是纯粹的现代盆景艺术。
    五是“盆景现代主义”说。认为盆景艺术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连续,终于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惊呼:“盆景死了!”在国内亦有人认为,盆景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是现代主义言说下盆景艺术可能要走的道路特征之一,等等。
    以上这些认识和观点可谓见仁见智。笔者对当中有些观点和有些观点的成份不赞成,对有些观点和有些观点的成份赞同。
    笔者认为,当前盆景艺术面临的环境有利有弊,如何杨长避短,构造和谐的盆景艺术生态环境,促进而不是代替盆景艺术的发展,要看到营构盆景艺术前景的优势还不少,盆景艺术的前景仍然光明。分析如下:
    一是要看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都市化生活的泛滥,人们对传统性盆景艺术的欣赏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现代化的推进,会使人们挑战传统,这并不奇怪;现代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又会使人们挑战现代主义,这更不奇怪。笔者认为,中国盆景艺术应该走“反对极端、追求折衷、不尚单一、力倡融合的、多样化的道路”。
    在现代化生活间隙里,民众迫切需要视觉的缓舒,心理的调整,情绪的改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心理需求具有异质弥补性。一个经常在大都市工作的人,最好的休息是到野外去,看看大自然。文化就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存与发展的综合与记录,文化不是追新出异,文化是人类怀着乡愁寻找家园的苦旅!西方人只有到云南丽江才看到了心中的圣堂:香格里拉。因现代性的竞争意识带来其反面的心灵寻根——还有另一方式就是:在静穆的山水中宁静地生存。
生活越现代,越想往古代;越时尚化,越怀念传统;越雕饰化,越崇尚自然;越都市化,越向往山林。这些年一放长假,在中国有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人口,奔向古老的庙宇寺院、原始村落、自然山水、历史名迹、人文景覌……去看秦砖汉瓦、古塔残碑、竹棚木屋、佛经道典、石雕泥塑、民族风情、奇石异草、狼虫虎豹……以探幽揽胜、返朴归真、寄情山林、散怀遣兴、回归自然……这一切,是人类文化“家园”中耐人寻味的“胜景”部分,而中国盆景艺术,同这些“胜景”恰恰脉络相通,味道相近,且有点睛之能,大化之功。这一方面的作用,盆景艺术大可执牛耳尔——当代盆景艺术精神将在重返人类文化母体的无穷回归过程中得到自证。
    盆景艺术是手工艺术品,盆是手工,培土手工,造型手工,这种手工制作性,处处留下古老传统的色彩,时时散发着自然天成的味道,再加上各种艺术元素,如诗书气、画卷气、山林气、文人气、书简气、天籁气、田园气、金石气等等,使得盆景艺术作品在各种艺术品中独具特色。盆景艺术作品的传统文化特质、手工工艺特质,正好可以治疗和弥补人们的现代化病症,满足人们崇尚传统、回归自然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巨大无限的。
     因此,笔者抛出如下观点。
     一、盆景艺术需要老老实实地继承传统。
     世界上不是样样事情都可以创新,比如说对文物的保护就是一项“守旧”的事业。文物的旧貌保护得愈好,愈是有价值,(文物)愈是有生命力,人们愈是喜欢;艺术品的传统民族特质保持得愈好,愈能走向世界。云南有个古老的村寨香巴拉,房子都是古老的木屋,一经发现,顷刻间,每年旅游者达到几百万,由于它偏僻因而没有被人破坏。另有报载,某地一古镇,本来可以作为旅游点来开发,然而当地领导为了形象工程,大肆扩建,挖掉青石板,铺上水泥路,彻底破坏了古镇的风貌,没有守住旧的东西,使当地失去一文化胜景、大财源,现在悔之晚矣。种种事例,枚不胜举。
    一种产品、一种技术可以全球一种模式。但文化的品种则与此恰恰相反,它不可能全球一种模式、一种味道、一种特色。如是那样,文化毁灭的时期就来到了。我们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借鉴应该是积极的,对自己文化中的糟粕的剔除是不含糊的,对某种文化品种的保护是坦荡的。某种文化品种在发展中尽管可以借鉴、吸收别的民族和流派一些风格或手法,但决定该文化品种本质的东西,属性的东西不能丢。这不是保守,这恰恰是对这种文化品种的保护。文化品种的特色性、传统性、民族性是该文化品种存在的生命线,比如说中国的国画,如果丧失了他的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写意特征,它就不能叫国画了。盆景艺术亦然。
    盆景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语境转型的情况下,盆景艺术如果跟风转型,就不符合盆景艺术的传统文化特质,也缺乏社会动力,因而盆景艺术发展的路子主要是逆向寻根、继承传统、尊重个性、健康发展。当代少数盆景艺术并不缺少创新的广度,缺少的是传承的深度。不从基础做起,抄近路,随大流,这除了功利的驱使之外,还缺少对盆景艺术前景的明确认识,是重要原因。只有在吃透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多种个性、多种风格的作品,才能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只有挖掘传统的文化特质,才能弥补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缺陷,盆景艺术事业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兴旺发达。
    二、中国盆景艺术需要实实在在地创新弘扬。对在“创新”旗号下滋长的种种盆景艺术流派应该支持,允许存在,创作自由,谁也别攻击谁,要让群众去认可,让历史去鉴定,让市场去淘筛,让时代去检验,既不轻言中国盆景艺术“死掉”,也不要轻言中国盆景艺术要转型。“死掉”也好,“转型” 也罢,恐怕不是某人某语就可以定性的,你不能,我不能,他也不能,可以说或敢说这话的“大师”现在还没有出世,将来也或不会出现。在我看来,现在中国盆景艺术是难以转型的,因为历史上任何一种艺术转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为艺术而转型,那只是极少数圈内的自赏而已,任何单纯为艺术而“艺术”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
    笔者认为,就盆景艺术而言,我们不可能再有流派上的突破,盆景艺术史上形成更多的流派,应当启示我们进行新的形式、内容、题材上的创造,而不是所谓“派别”之衍生,无论是是什么派,都可以用四个汉字以冠之,即:“中国盆景”。传统中相对稳定的因素最值得重视,因为相对稳定的那个部份确定盆景艺术的本质属性,为历史所积淀,为时代所认可,具有长远意义。
    笔者认为,艺术的确要有个性,处处设防未免太累,应当有多种风格,每个人都有创作自由。但,“稳定和坚持传统”与“追求个性和多种风格”并不矛盾,恰恰是盆景艺术“创新”主题的两个主要内容。盆景艺术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一些新的思潮和所谓“流派”只有建立在中国传统盆景艺术本体基础之上的,才可能有前途,否则将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然,我们在这里为中国盆景艺术唱赞歌,并不是仅仅给盆景艺术寻找土壤和基础,而是要从振兴中华民族艺术的高度,准确看待中国盆景艺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是要看到盆景艺术作品有收藏性、流通性的特点,良好的市场机制条件,是盆景艺术兴旺发展的促进剂。中国盆景艺术的收藏热度虽然没有中国书画热度高,但当代中国盆景的收藏(甚至延伸到盆的收藏)毕竟开始了。譬如,央视《鉴宝》栏目就曾对一盆真柏盆景作出鉴定;另据悉,近年,全球举办的高端盆景艺术作品展,其精品多被个人或团体收藏,有的还建有盆景名作专馆,以推动盆景艺术收藏。重视和发挥盆景艺术的收藏作用,培育规范的盆景艺术价格形成机制和盆景艺术名人形成机制,使真正好的作品和作者成名,这是盆景艺术市场成熟和推动盆景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要看到网络盆景艺术的兴起,将促使盆景艺术的交流宣传,有利于扩大盆景艺术的影响进入英特网是盆景艺术活动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盆景艺术上了英特网,它的优势是:一是在时间上加快了盆景艺术的信息交流,是对刊报的提升和补充。它加大了盆景艺术信息交流量,互动性能强,爱好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些大信息量的盆景艺术活动可以及时得到介绍;二是独立、平等的民主意识是网络盆景艺术人气旺,发展快的重要原因,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盆景艺术与读者有很强的亲和力。网络盆景艺术打破了专业名家与普通爱好者的管限,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人人都可以参与信息交流,使一些盆景艺术人才脱颖而出有了可能。三是网络盆景艺术的兴起,整合了以往书刊的交流方式,扩大了盆景艺术爱好者交流的渠道和场所,大大增加了可以进行盆景艺术交流的人数,拓宽了盆景艺术受众的人群范围,有利于推动盆景艺术走向世界。
    网络交流方式的发展,使盆景艺术人的个性化、时代化、自由化特征进一步展现。会不会影响盆景艺术的创作风格,人们拭目以待。
    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谁失去网络,谁就失去群众。在这一点上,笔者建议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建立网络盆景艺术分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防止网络的山头化、庸俗化。使网络为盆景艺术事业发展做出大贡献。
    五是弘扬盆景艺术的多种实用功能,扩大盆景艺术的受众和社会基础,才能促动盆景艺术的事业发展。自古以来,人们一致认为,盆景艺术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这是因为盆景艺术可以使人们入静、入定、没有杂念,全身放松。盆景艺术如同书画艺术、如同练静气功,可以调整心态,减缓压力,排遣胸臆,颐养性情,抒发情怀。盆景制作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数年的成型期,让你 “慢”下来,如何造型使你“思”起来,制作养护又使你“动” 起来,这一动一静一思,恰似气功中的动、静、意,与打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盆景制作是一种心智活动,心、眼、手必须配合,对于训练人的耐心、素养、想象、准确和条理,是不可多得的活动。盆景艺术还可以训练人们的气质礼仪修养。盆景艺术中蕴藏的韵律美,节奏美,力度美、意境美,都需要作者从音乐、舞蹈、书画、文学中多方面提高艺术修养。
   根据盆景艺术的上述几个作用特点,不失时机在全国各级学校推广盆景艺术选修课,在全国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中提倡盆景艺术健身养性,并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从多方面增强盆景艺术的实用性,拓展盆景艺术的人文值,盆景艺术将会永不衰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盆景乐园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6-7 10: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论坛每年能举办一到两次盆景理论实践学习研讨班,使我们能有机会面对面交流学习,聆听和观摩大师的现场指导.
极好极好的建议,也肯请乐园把大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视频发论坛里,以便俺这山旮旯里的小农也沾沾光。谢谢
发表于 2010-6-6 20: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6-6 20: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拓展盆景艺术的人文值,盆景艺术将会永不衰败.

发表于 2010-6-6 20: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0-6-6 2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樵版主的观点是很新颖的,值得探讨。其实,现在很多农大、园林等学院都开设园艺课程。从事园艺工作人群有多少,我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的统计。我认为按人口比例国内应该是不多的,每年像园艺盆景培训班这类学习交流的机会也不多,网络上的盆景论坛也是屈指可数的,所以,加强交流学习,形成广泛的盆景艺术群众基础显得很重要。建议论坛每年能举办一到两次盆景理论实践学习研讨班,使我们能有机会面对面交流学习,聆听和观摩大师的现场指导。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21: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会长三人行先生阅览并指教!先生所言极是!
发表于 2010-6-7 06: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老师有见地
发表于 2010-6-9 08: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了
发表于 2010-6-9 08: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樵版主的观点是很新颖的,值得探讨。其实,现在很多农大、园林等学院都开设园艺课程。从事园艺工作人群有多少,我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的统计。我认为按人口比例国内应该是不多的,每年像园艺盆景培训班这类学习交流的 ...
三人行 发表于 2010-6-6 21:16
好建议.支持
发表于 2010-6-9 16: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拜读了~~~~~
发表于 2010-6-9 18: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6-9 19: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10-7-4 02: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7-4 09: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7-28 19: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见
发表于 2010-7-28 22: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了
发表于 2010-9-16 21: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渔版说的很有深度,很有道理。我也觉得目前我国盆景,还是在向低俗方向发展,有品味作家的比例在减少。
发表于 2010-9-16 22: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10-11-10 18: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 渔樵
很认真的拜读了,观点很值得探讨,{:soso_e160:}
发表于 2010-11-10 18: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5# 三人行
建议论坛每年能举办一到两次盆景理论实践学习研讨班,使我们能有机会面对面交流学习,聆听和观摩大师的现场指导。

这个建议好;{:soso__5642144272895309595_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盆景乐园

GMT+8, 2024-3-29 08: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